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需要在客观事实的调研基础中完成的,调研报告是调研事情的书面表达,是完成一项项目的书面参照,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篇1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虽未出现大批外出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情况,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延续,返乡农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县的就业压力。对此,**县及时启动了形式多样的“暖冬行动”,构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认真做好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一、回流返乡情况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二)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把返乡农民工中的转移就业困难户纳入就业援助对象。三是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把岗位、政策、培训及时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四是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台,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开拓就业市场。按照“外拓市场、内挖潜力”的思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对外,充分发挥劳务部门、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支持他们分赴全国用工输入地,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对内,深挖就业潜力,在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技能培训。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树品牌”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其增收的能力。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员工在岗培训,实现减产不裁员,为经济复苏提前储备竞争能力。
(五)抓好返乡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经济、有技术、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在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创业,以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篇2
班级:电子商务1班
姓名:xx
学号:详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龙泉周边与网上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 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 农民工整体现状
我们从网上收集资料数据,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近两亿的农民工,且这些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选择的职业大多数是建筑行业与进入中小型工厂。
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广大农民工实质上已成为城市社会中最辛劳、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
二、 农民工存在问题
(一)农民工生活问题
我们走访了学校周边现存的建筑工地,发现一个现象:建筑工地周边往往伴生许多路边的小摊,为农民工提供方便的饮食。如: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去往川师成龙校区的途中,之前建筑仍在施工期时,中午或晚上往往可以看见许多农民工在路边的小摊上吃饭。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凳子,简单的饭菜,而他们往往带着特有的建筑工地安全帽,身上是泥水与灰尘。同样的情况,在去往炜岸城的路上也可以看见路边的小摊位。
在饮食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早上都是随便吃下,然后早早去上班。至于中午,则是外面的小摊位草草解决,有的会是早上做好的饭菜带到工作地方中午吃,但那时吃的都是冷饭冷菜。
在住宿方面: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在娱乐方面: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农民工收入多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
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农民工工资始终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即便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最近十几年来的工资也只是上涨了几百元,考虑的加入世贸以来我国的物价飞涨,实际上农民工工
资可以说的上没有涨,还呈现下降趋势。
据了解,农民工收入一般情况下在800到3000之间,没有半点技术的农民工女性大约800到1500左右,男性稍高些1200到2500左右,而有点专业特长的农民工就稍高点,多的能达到三千多。
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从经济上获得比在农业领域多的好处。他们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换得稳定的生活, 他们期望能按月发工资,待遇能稍高一些。这些在城市职工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强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农民工那里, 变得十分困难。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内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随意克扣工资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工作时间长, 没有休息日, 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 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 有40%多的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除拖欠工资报酬外, 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
每年总有无数的报道,都是称哪里拖欠了农民工工资,而对于农民工来说,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孩子的读书费用、家里的来人赡养费用等都是一大笔支出,拖欠工资更造成了他们的负担。
而农民工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往往只有忍气吞声。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休,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工人群体。但这个过渡状态的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 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处于缺损状态。
(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xx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三、 针对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工入城的管理。
个人觉得政府应倡导发展科技农业,毕竟外出打工也不是那么好。
要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贡献。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积累一些资金,掌握一些技术后,终将返乡。我们曾调查过的重庆市开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该县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为宗旨,为农民工返乡发展家乡经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很值得推广。以往我们在鼓励农村富余劳
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崇信县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返乡创业就业服务,充分激发他们对建设家乡的热情,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近期,结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和对农民工的情况调查,总结出了一些促进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具体想法和建议。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情况
崇信县是一个农业县,辖2乡4镇2个工业园区,人口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8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约5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万人,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近11000人,返乡农民工占常年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0%。其中,实现自主创业的农民工6000多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经营等形式实现创业就业。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分析
1、返乡创业主体多为中青年群体。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磨练,积累了相当的富余资金,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工作技术上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落后,他们有勇立潮头自主创业的意向。当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有足够的创业条件,有完善的创业基础,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时,返乡创业便顺然诞生。返乡创业人员中涌现出的创业明星如柏树镇的谢月林、铜城工业园区杜银祥、黄寨镇马寨村的高昕等人,在外打工一些年后,观念认识和经验、技术的积累都达到一定程度,同时有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因素,他们便回乡创业,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创办建材生产企业、种植养殖合作社、职业培训学校等,安置和带动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就近创业,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返乡创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结构单一。从全县返乡创业者建办实体看,企业多是小规模企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投资10—50万元的较多。在县内建办的自己的企业及实体店2000多户,比如从事种植、养殖行业的返乡农民工在发展结构上相对比较单纯,所以创业成功率还有优势,真真在发展前途上下功夫,还能形成更多的规模。
3、返乡创业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差。大多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比一般农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毕业的低学历,只有打工经历,掌握的多是生产技术,没有受过相应的专门创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存在一定盲目性,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及防备风险的能力比较欠缺、在企业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创业初期虽然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较差,坚持发展潜力不足。一些返乡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万之间,时间一般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创业者,收入能够达到20—30万左右,与外出务工收入和本地就业相比,收入偏高。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及近年来措施成效
(一)原因分析。
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原因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照料,放弃外出打工机会,以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二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要,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批农民工因找不到岗位而返乡。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地方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吸纳空间。四是有一批长久在外务工的农民工,通过打拼,掌握了一定技术,有着收入颇丰的资金积累。目前,本县务工工资水平虽比外面发达省市、地区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业的交通、房租等成本,当地务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与外出就业基本相当。
(二)近年来的措施成效
1、完善政策机制。近年来,崇信县委、政府坚持把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来抓,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各乡镇(区)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县妇联、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整合资源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各部门结合实际,提供了共多项优先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各乡镇(区)结合项目实施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划,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占有劳动力的农民工人数的20%以上,全县已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2、强化典型带动。各乡镇(区)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都培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户,示范户的种类主要是结合县扶贫办项目、县农牧局种养项目发展种养的大户;比如黄花乡凉水泉村的致富女能人袁占梅带动群众创办了凉水泉荣盛养殖园、高年养殖园,在她的带动下,近年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4元。她曾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甘肃省劳动模范”、全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等多项荣誉。手工制造企业、服务业示范户以梁小红为代表成立了公刘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传播手工刺绣编织技艺、培养优秀文化传承人才为目的,着力于传统手工刺绣、编织等作品的研发与创新,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提高,打造突出崇信传统刺绣编织文化的精品力作,让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爱好者更多的了解崇信公刘农耕文化和民俗艺术,实现创业愿望和梦想, 这些典型示范户充分发挥了吸引和接纳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
3、部门协作推动。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的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项目审批的服务部门深入到各乡镇(区)主动对接,寻找工作的重点,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服务,县人社局、农牧局结合精准扶贫在各乡镇的协作支持下,大力抓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增收,紧紧围绕果树工、电焊工、餐厅服务、牛肉拉面等多种农民实用工种集中培训,截至目前共有6624农民工参加了技能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的对接难。已经出台的优先优惠政策,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优先优惠,在加强办事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在申请享受和办理落实上较难。
(二)创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防备风险的能力。还因受限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瓶颈。
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篇4
一、调查概述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笔者对苏州市区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份,回收率为%。通过对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一些基本情况:
一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年龄。在本次调查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2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占%,平均年龄为岁,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18岁。
二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总数的79.0%,受教育的程度明显偏低;高中及中专占20.2%;大专以上的只占0.8%。
三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行业分布。被调查者涉及建筑、餐饮服务以及保洁、保安等多个行业,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最多,占到64.8%;餐饮服务业其次,占到24.6%;10.6%的农民工从事保洁与保安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与多年以前相比,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关方面也更加重视起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所享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涉及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乡土文化,却难以将之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现将具体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农民工业余活动内容
从调查的情况看,区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在内容上比过去丰富了一些,但是农民工参与业余活动的频率却普遍很低。调查显示,农民工的业余活动主要涉及看电视、听收音机、外出聚会就餐、购物、看书看报、上网、看电影等等。从具体调查数据中笔者发现,即使是在城里人看来稀松平常的看电视这一娱乐活动,也有%的农民工选择极少观看;而像看电影这样的娱乐活动,则有高达%的农民工选择很少考虑去看。
电视、电脑、收音机以及书籍等是进行文化活动的必须物品,但这些物品却很少有农民工能轻易得到;另外,由于费用的原因,也很少有农民工愿意经常花钱上网、外出聚会和看电影。这些客观条件限制都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很少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得他们的文化生活匮乏。但是,从总体上看,有%的农民工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感到基本满意,这个比例和他们单调的文化活动似乎不太协调,这当中也隐含了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接受与无奈。
2、农民工文化活动范围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分析,区农民工社会生活区域较小,大部分农民工的活动区域是工作地与住处呈两点一线,生活内容比较单调。这也导致了农民工的社会接触面较窄,文化活动范围受到影响。调查数据显示,有%的农民工日常接触对象是亲友、老乡和同事,其中,选择和同事接触最频繁的农民工占到%。%的农民工选择经常一起聊天,而经常一起喝酒饮茶、吃饭的农民工占到%,选择经常一起休闲、娱乐的农民工只有%。上述这组数据表明,更多的农民工与他人的日常交往限于口头上的简单交流,但是涉及具体娱乐活动的行为却很少有农民工积极组织参与。他们感觉没有城市他们的活动场所,城市是别人的城市。
3、农民工文化活动需求呈现的新趋势
——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求知型转变。面对眼前处于时代新生事物吸收最快的城市文化、市井文化和商业文化,他们不再习惯于被动接受和强迫适应,而是激发出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努力形成属于自己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特色。
——由单一文化型向多元文化型转变。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由以往单一的娱乐休闲内容,比如打扑克看录像,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文化内容,不光有娱乐休闲、文体健身,还有相关教育、学习培训和咨询援助等内容,变的丰富多彩。
——由袖手旁观型向积极参与型转变。也就是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以往的感受阶段逐步进入认知阶段和体验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主动靠近,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比如参加演讲、体育项目、文艺汇演等赛事,展示自己欲望增强。
——由纯粹休闲型向思想思考型转变。应该说,比较高的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一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始萌芽和渐渐生长。他们在传统“休闲型”的需求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化型”、“思想型”需求,其欣赏和参与文化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和优化,思想文化生活层次亟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篇5
近年来,常熟市董浜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外资企业落户董浜,强大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劲的发展速度,也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来董浜兴业、创业。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积极参与着全镇的经济建设。为了解在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状态和精神文化生活,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调动广大青年的工作热情,激发外来青年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融合。董浜镇对镇域内16-35岁的外来人群,采取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外来青年相对集中的部分企业、建筑工地、来外经商人员中间开展调查活动。受访青年百余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1份。
一、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构成
董浜镇有常住人口5.3万,外来人口约1.8万人,其中18-35岁的外来青年人数达到1.3万,占外来群体的72.2%。在181份有效问卷中,男性青年99,女性青年82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4.7%和45.3%,男性青年略多于女性青年。年龄构成方面,18—30岁年龄段青年比较集中,占调查人数的62%, 31—35岁的青年占调查人数的28%。学历层次方面,中专或高中居多,占调查人数的 79.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1.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9.4%。
二、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相比沿海地区及其他周边乡镇,董浜镇吸纳的外来青年数量相对偏少,面临的相关压力也相对较轻。外来青年来董浜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是在这两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时期来到董浜的,许多青年刚毕业或走出家门不久,工作时间也很短,工作积极性相对其他群体高,思维比较活跃,可塑性很强。学历层次相对集中,以中专学历居多。籍贯分布相对集中,外来青年主要来自安徽、苏北、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和地区,其中安徽省和苏北地区的外来青年最为集中。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多数企业管理者表示外来青年能吃苦,干劲足、态度踏实,对外来青年普遍表示欢迎。赚钱养家是多数人外出务工的首要目的。工资水平相比于本地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治安环境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等共同构成了外来青年来董务工的因素。
三、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1、外来青年对工作的选择十分注重地区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影响外来青年出门务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其次是工作环境,然后是个人发展。对于目前的工作状况,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54.8%,但是不满意和不好说的占到了49.2%,整体上看外来青年对目前的工作相对表示满意。
2、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也有较大差异。虽然从总体上看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外来青年对目前的生活条件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占全部调查人数的53.9%,但不同性质的行业和企业的外来青年的生活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被调查者对象中,创美工艺、华冶薄板、奕东电子等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生活相对较好,而纺织化纤、服装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生活设施相对简陋,条件要艰苦一些。
3、外来青年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各个层次的人群也存在明显差别。一般而言,所从事的工种技术含量高、学历较高的`人群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多,而技术层次低,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较少。收入水平与学历层次有很明显的联系,初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年绝大部分月收入都在2500元以下,部分本科、研究生、高级技工等重要人才月收入则在3000元以上甚至达到了5000元以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外来青年收入水平也有较大差异,钢铁板材,五金冲压件等技术密集型企业外来青年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4、收入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消费水平。外来青年的消费层次目前仍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但少数高学历、高收入的青年有他们消费意识相当高。对收入的支配比重上,列在前四位的是衣食住行和日常消费占36.2%,寄给家人占25.9%,储蓄占14.9%,休闲娱乐占10.67%。可以看出,满足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和贴补家用是绝大部分青年开支的大部分,在涉及娱乐、交通等更深层次的消费方面,大部分的青年还是表示这些都是自己开支的一小部分而已。从统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外来青年的消费主体仍处于基本生活消费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之间也存在不同层次的消费。收入较高的外来青年追求档次和品牌,部分青年人追求高档和新潮,买东西喜欢到市区;收入较低的外来青年主要讲求实惠,但有追求时尚与名牌的心理需求,而一部分工作不稳定的青年生活状况和消费状况令人担忧,我们更有必要关心正在解决和尚未解决生活压力的低学历低收入外来青年。
5、人际交往方面,外来青年的业余交往圈中除家人外,绝大部分受访对象会选择朋友。外来青年因身处异地,交往对象以老乡为主(占75%),另外与同事,特别是外来人员中的老乡接触较多,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外来青年与本地人群联系很少,另外很多人心理上认为不少本地人对外来人员存在歧视心理,并不愿意多和本地人交流。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文化程度越高,主要和同事交往的比例就越低。文化程度高的人更注重自己的个人休闲空间,比较少的涉及到工作上的事情,在工作之外他们可能更在意自己的一种自我享受和平衡。而在业余时间过多的和同事交往会打破这种平衡,缺少自我空间和隐私。而收入较低的则喜欢与同为老乡的同事交流,因为收入水平相近,语言、生活习惯类似,业余生活不丰富,而且收入有限。
四、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的思想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来董浜的时间不一,年龄各异,但这些外来青年对董浜还是比较满意的,主要表现在:
1、可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外来青年大多初入社会,外出打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为了赚钱,不仅是养活自己,而且还要为家里增加收入贴补家用。每月足额拿到工资时是他们觉得最开心的事。他们觉得能用自己赚来的钱买喜欢的东西,或者寄给父母,是一件让人十分开心的事情。
2、董浜劳动部门为外来青年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岗前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他们通过实践普遍感觉到必须学习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一技之长才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许多受访外来青年表示我镇在就业指导和培训方面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他们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镇在劳动保障体系方面较完善,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坚持和加强的地方。
3、生态环境比较好。董浜镇是全国环境优美镇,也是国家卫生镇,在镇村环境、生态建设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外来青年普遍表示不论是街道还是村庄的环境相对都相对整洁,日常环卫工作也相对到位,各个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比较重视。
4、相比广东等外来人员非常多的地区,外来青年普遍表示董浜镇在社会治安方面相对要好得多,本地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素质也较好。他们不用担心走在街上会被人抢或者偷东西。但是随着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镇在社会治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诸如盗窃、抢劫等问题也在慢慢出现,违法犯罪形式和范围也越来越广,应该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来董浜工作后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本地人能和睦相处。年轻人大多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大部分的外来青年觉得和朋友一起出去逛街、吃饭或是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虽然外来青年来董浜觉得满意和开心的地方很多,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董浜的服务业相对于较发达的工业比较滞后,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文化娱乐的场所不多,餐饮业令人失望,商业欠发达,服务业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没有大型卖场或商场可供选择,没有热闹的商业中心,小规模超市价格偏贵,物价水平普遍表示超出略微超出支付能力。很多人表示业余生活的选择空间很小。服务业严重滞后这是外来青年普遍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
2、公共交通服务不够完善。虽然董浜是苏南的交通重镇,大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但区域内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足。
3、感觉待遇有差别。表现在与本地居民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现象。并且工作时间比较长,经常会加班,加班费不能及时给付。长时间的加班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许多外来青年表示企业存在着没有按法律规定支付足额加班报酬的情况。
4、语言、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很障碍。由于不懂本地方言,外来青年与本地居民很少交流,以致与本地人的关系日益疏远。此外,在很多生活、饮食习惯上的差异使外来青年特别是20岁以下的难以适应,很多人来自安徽、湖北、四川等嗜辣地区,而本地的饮食是以清淡为主。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不满意的地方看来,政府部门仍然需要加大做好外来青年工作的力度,使外来青年能把董浜当成第二个故乡,在这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做出贡献。
五、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董浜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青年的不断增多,诸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交通设施等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如何促进外来青年与当地人居民的和谐发展,帮助解决这部分人群的思想和生活问题;如何更好的调动外来青年的建设热情,增强外来青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已逐渐成了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创造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本地人口与当地人口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减少隔阂,互相理解包容,共同发展。
3、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法律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人口法律素质,用法律手段管理外来人口,积极推动外来人口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
4、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观念。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文化层次、技能层次较低的那些群体,很多人在走出农村,离开欠发达地区的时候缺乏目的性,出门打工盲目性较强,找工作往往通过老乡、亲戚或者所谓的“熟人”介绍,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导致求职过程并不顺利,经常发生权利被侵害的现象,有必要通过引导鼓励此类群体通过正当途径打工求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6、发展各类劳动培训、文化培训事业,加快集宿楼建设,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自己劳动状况,同时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其间包括了经济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思想方式的融合、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的融合。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本地人群与外地人群观念上的互相认可,对外来人口而言,最重要的是对当地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外来人口报以何种目的来董浜生活,由于文化、技能层次不同,打工的单位不同,他们与董浜当地的融合程度也不同。文化层次较高、技能层次较高的外来务工者,如华冶、奕东电子等集团员工,他们由于收入程度较高,个人素质较好,生活质量与当地的相近,甚至达到我镇中等以上收入水准,同时,为吸引此类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政府都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他们的生活已经与当地无异,他们的融合程度也较高,他们此时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提升自我价值,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更高,相反,那些由于文化层次较低,技能差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出门打工大多也具有盲目性,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如何生存,如何拿到更多的打工钱,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岗位,以出卖体力劳动为主,收入较低,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还要忍受当地人的各种歧视。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更多的是注重于自身的生存发展,他们的业余生活比较枯燥,聊天、逛街为主,同时为了节省开支,一般很少到市区,他们更多的是同老乡联系、共同打发业余生活。他们缺乏在当地发展的长远规划,工作稳定性低,他们实际上更需要当地政府的关怀,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包容,推动他们积极荣融入当地生活。
2023农民工调研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一)返乡农民工的人数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46.6万人,农业人口有40.8万人,主要是以养殖业为主,因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村劳动者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很难实现脱贫致富。导致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务工,极少数人返乡创业。据统计,2013年12月底我县外出农民工达61293人。截止2013年12月,我县返乡农民工总数为3563人。
(二)返乡农民工的特点
一是平均年龄小,16至28岁占50%,28至55岁占50%。二是文化程度底,初高中文化程度占90%,高中以上文化占10%。三是返乡农民工主要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返乡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资金,学习到了相应的技能,更新了观念,回到家乡创业,主要创业的行业有汽车、摩托车、农机、家电维修、种植业(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等)、养殖业(主要养殖鸡、鸭、鱼、生猪等)、加工业(主要加工米粉、萝卜干、米酒等)、服务业(只要是农村客货运输、美容美发、饮食店等)。但目前大多规模小,不能形成产业链条。
(三)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要模式
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是成立合作社方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采取委托的方式,有机地将农民合作社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运作体系。如平乐乡以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为“助推器”,加快种植业发展,目前已成立金银花专业合作社1个,中药材公司1个,并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00万余元,会员85户,联系会员372人,实现利润收入8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重点创办农产品加工业、县域中小型企业、乡村特色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二是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将农民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同时,为培训者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三是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为拓宽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帮助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我县20xx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户,每户贷款金额为5万元,其中返乡农民工有21户;20xx年共发放妇女创业贷款344户,每户8万元,其中返乡农民工妇女有86户;20xx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20万元、424户,其中返乡农民工81户;2013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55万元、537户,其中返乡农民工168户。
四是营造宽松的创业投资环境,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就业问题
我县返乡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本身不高,更缺乏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市场经济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多,有些农民工虽有就业意愿,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就业、从哪里着手创业和怎么管理企业等等。
(二)创业问题
1、后续投入资金不足。一些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将有限的资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后续资金缺乏,贷款十分困难,项目难以为继。
2、管理知识匮乏,技术力量不足。农民工外出打拼,一般在所从事的行业有一技之长,但是回乡办企业,往往缺乏全面的综合性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大多数采取家族式管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农民工回乡创业,往往进入的并不是自己十分熟悉的行业,对生产性技术不太精通,又缺乏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经常造成企业损失。如20xx年**县普坪镇鸭子井姜春元饲养的一千只肉鸡,由于防疫不当,发生鸡瘟后,损失达三万元,只得再次走上打工的路。
3、创业培训需进一步加强。我县由于缺少师资力量和相关资质的培训学校,目前还没有举办关于创业方面的培训。
四、建议事项
1、建议加大宣传,营造环境。建议省、州、县新闻媒体加大对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加强市场化劳务经济秩序的组织引导,营造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2、建议加强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专家到**县指导工作,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专业指导。建立挂帮机制,让创业农民工与有关技术人员建立常态化联系,向企业推荐有关技术人才,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建议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信息采集力度。县就业局建立返乡农民工信息交流、沟通平台,提供政策指引、引导就业方向。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机制,收集农民工就业和企业用工信息,科学、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农民工和企业用工总量、结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面面的信息,加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公共管理和服务。扶贫、农业、民政、人社等部门根据创业的需要提供种养殖业在病虫害、牲畜疫情防治等技术服务;信息部门要根据返乡创业农民的需要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