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方案大全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精选6篇

编写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在写作中教师需要与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共同成长,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篇1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因此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xx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 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

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 (出示成绩表)

师: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出示: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 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出示:时间) 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他用的时间最少)师:(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

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路程 时间 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师: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怎么比快慢?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好,请看。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210千米 标上)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生反馈:2小时)

师: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怎么分?一起说。

师:把它平均分成3份,同样,这是每一份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同样,我们取这一段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从线段图上来看,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 师: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长。大客车就跑的快。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在刚才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通过画线段图,都是比较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师:对了,他们每小时或1时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那么像这样小卡车1小时行使了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每60千米每时。(指名读)

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

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大客车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板演)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和线段图来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好,开始。

(汇报,结合120÷2=60(千米)来讲解。板书:速度=路程÷时间)让学生读一读。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同学们,那么通过这个关系式来看,如果要想求出速度的话,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路程与时间)知道了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求出速度了。好,请同学们在下面小声的读题,然后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开始。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x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xx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xx

师: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三个速度,它们分别是这些物体在多长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其实他们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我们把这样的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自己练习说一说。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路程又该怎么求呢?我们一起结合下面的问题来试一试。(出示题目1)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能说一说求路程的关系式是怎么样的?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 (时间)

师: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

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三、实际运用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师:速度不仅在咱们的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读一读,感受一下。出示看一看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2、解决问题

小红和小明约好到少年宫玩,如果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达少年宫呢?

(出示 只有距离没有其它条件的题目)

师:那么同学们,你说如果看路程的话,能不能确定谁先到少年宫? 师:还需要知道什么?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认识几分之??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 。

教师提问: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教学例2:认识

(1)【出示图片“例2-1”】

教师提问: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

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教师板书: ,读作:三分之一)

(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学例3、例4.

(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

教师贴图:

(4)判断。

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划√。

5、教学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

(2)小组讨论,看图。

(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

教师提问: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 ?

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个这样的 。

6、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把一条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断:

(1)

(2)把一块蛋糕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

(3)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3、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每份长米。

4、读出 、 、 、 、 ,写出这些分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作业 。

1、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 ,请你在线段上表示出来。

2、读出下面各分数。

3、写出下面各分数。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

板书设计

几分之??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的一个教案。主要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

1、教师演示,初步感知“平均分”。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开始,通过旧知,紧紧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从整数引出分数。

2、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真正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把二分之一的教学做为教学重点,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通过电脑演示(或实物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的意义,然后通过学生看图观察,动脑筋想,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从而突出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真正理解。

3、个性化的练习。

练习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基础知识为扩展,面向部分优等生,注意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篇3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高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2.0.78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数。(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

0.926( )

0.296( )

0.269( )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教案篇6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6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优质5篇

语文园地四一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观潮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6篇

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400字精选6篇

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7篇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模板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432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