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案的编写应该符合教育部门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四、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ppt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 、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 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 、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第2课时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第二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3、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第2课时
四、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五、小结。
第二单元 八音盒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单元教具安排:琴、录音机、ppt等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2
知识目标:
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
技能目标:
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目标: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能富有激情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曲中四小节旋律。教学过程:
神奇的印象第一课时预习导入
一、聆听电影《海德薇格主题》
1、出示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照或播放电影的片段视频,请学生说出电影的名字和故事情节,导入学习。
2、简单介绍电影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5、完整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6、再次聆听全曲,听出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二、聆听民族管弦乐《片段》片段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歌曲《晨景》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 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音乐给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说出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5、再次聆听乐曲,闭目想象音乐中“瀑布飞泻”这一神奇景象。
三、演唱歌曲《火车来了》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拖卡斯》入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3、歌曲速度较快,学唱前,教师可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 4、学唱歌曲。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设想与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准备:
?爱我中华》的课件。
教学难点、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交流朗读感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答:喜欢,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歌曲有关的课文,确切的说,它是一首歌词,大家想不想听呢?
答:想。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乔羽创作的歌曲《爱我中华》。
(播放歌曲视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介绍课文背景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初学成果,扫除字词障碍。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摘抄下来。
三、精读赏析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将56个民族分别比做什么?这样写你感觉到了什么?
“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2、师生共议,明确:
(1)课文中分别将56个民族比作“星座”、“鲜花”、“兄弟姐妹”,语言朴实,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2)课文中六次出现“爱我中华”。第一次出现在第一节的末尾,说明56个民族的人们像一片星空下的56个星座,像同一个大花园里的56朵鲜花,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是完全一样的;第二,三、四次出现是在第二节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运动场上,在各行各业中忘我的工作,无私奉献。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歌词结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的爱国情感推向高潮。
四、研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边读边想像那感人的场面,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生:“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我仿佛看到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的情形。
生: 当我国的运动健儿夺得金牌为国争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
生: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我理解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生: 有建筑高楼的工人叔叔,辛勤耕耘的农民伯伯,还有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白衣天使……
生: 有无私奉献的老师,保护环境的环卫工人,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
2、组织讨论:在朗读歌词中,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
3、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读“爱我中华”,其余生读。
4、讨论: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
五、升华情感,结束课文。
这么美丽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吧。
(播放歌曲,结束全文)
六、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乔羽
民族情-- 星座、鲜花、兄弟姐妹
爱国心-- 奋起步伐 建设国家 雄姿英发
课后反思
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但是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有认真的态度,有朴实的情感。他们想像力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很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学中能自始至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使文中的事与物活化。如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通过欣赏歌曲、课件图片等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5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
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韵律与情感,孩子们很聪明,乐感也不错,第一遍聆听就听出这首曲子是思念家乡的,略带忧伤的,然后我让学生随音乐默诵这首李白的唐诗《关山月》,提示学生要把诗词朗诵出乐曲的韵律来,六年级的孩子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诵诗词也有一定的.韵律。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桌子当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
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三、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
导词: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二、进行新课。
刚才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着名学堂乐歌。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2、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教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
在以上过程中,播放小提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
提问: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
由王维原诗所表达的情感过渡到具有更多情感内容的琴歌——《阳关三叠》。
过渡词: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相同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的上是精品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
3、欣赏《阳关三叠》
知识点:“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
“三叠”——三段。《阳关三叠》分为上下两个阕。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先听蒋大为演唱的第一叠,然后再完整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学生可以跟着哼唱。
设置问题:⑴合唱与独唱相比,它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或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音色更加丰富,力度强弱对比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⑵分段欣赏,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
4、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部分片断。
(1)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
第一句是开始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相同,可称之为“承”句。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对比。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形成头尾呼应,故可称之为“合”句。
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结构
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
下半阕开始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激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行形成对比。
问题: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宜自珍”——惜别)
(2)共同赏析第二叠下半阕。
问题: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泪沾巾”——忧伤)
(3)共同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
问题: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尺素申”——期待)
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噫”——感叹)
5、评价
(1)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自己意见可以针对任何方面,比如它的词曲、表演形式、时代性、是否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程度等等。
(2)这首歌在唐代非常流行,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誉这首琴歌的诗句。如: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李商隐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白居易
同时播放管子演奏的《阳关三叠》。
(3)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6、知识链接和创作
(1)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联想有关古诗词,当然这些古诗词要和音乐有关系。
教师的准备:《赠汪伦》——李白,《琵琶行》——白居易。语言是不能解释音乐的,但音乐是可以用语言来描绘(描述)的。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抽象的音乐,我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一绝。
(2)请同学们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送别”或“离别”的场景,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回想以往学过或听过的有关音乐作品。教师的准备:《送别》李叔同词奥德威曲 《送别》——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教学重点:
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古诗,黄自先生为其配曲,黄自是我国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如作曲家江定山、刘雪、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gui)(今山西渭南北)
教学方法:
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c至1=g
二、情境导入
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
2、出示视频,介绍白居易。
3、揭题“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白居易的诗。不同的是,是用歌声来表现诗句的,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视频“花非花”)
4、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三、寓教于乐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轻唱歌词。(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
4、完整唱词。(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四、创造表现
1、请生讨论这首诗的意思,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总结,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惆怅柔美,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诗中的惆怅柔美。
4、请生说说歌中的p和渐弱起的作用,师总结。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请生自己编一首小诗或者用自己编的小诗和自己喜欢的诗句填入歌曲,进行创编。
2、小组间评价反馈。
六、完美结课
请同学们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得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能够咏唱三首古诗词,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学生能够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学生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结合力度记号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总体来说,在“咏唱古诗词”环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诗词、朗读诗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情境设计导入反响热烈在课堂初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巧、仪态、肢体示范动作等,让学生学到技能方法;练习效果突出根据对学生不同方式的发声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互动设计反馈较好在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找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时,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唱歌的技巧,学习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技能。 学生互评效果好,学生上台表演完,都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最终点评,既可以锻 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点评能力,共同学习。
不足之处:
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仍然有些被动。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8
教学内容:学习有关乐谱的知识认识五线谱
教学目标: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对照所熟悉的简谱来学习五线谱记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介绍学习有关乐谱的知识:
1、记谱法产生的必要性
2、历史发展中的一些乐谱
3、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几种记谱法的特点
各种记谱法中,主要有:
①文字谱: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
②奏法谱:用文字、数字或其他记号表示乐器演奏方法,不表示具体发出的音高
③音位谱:根据固定的线条,以不同的位置来记录音位的高低
④图像谱: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谱的方法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
1、认识五线谱的线、间
2、认识高音谱号
3、认识音符、休止符的形状
四、五线谱读谱法的应用:
1、试一试对照简谱和五线谱视唱歌曲《doremi》b段的旋律
2、练习将简谱译成五线谱,并学唱《水孩子》
五、课堂小结:说说这堂课给你的收获。
六、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这节音乐课不仅是给学生进行的一次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是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美”的熏陶,让音乐课成为感受美、创造美的殿堂,促进学生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doremi》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dore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2、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教学重难点: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doremi》:
(一)简介音乐剧《音乐之声》: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一名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
(二)、观赏音像资料,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唱歌曲《doremi》b段
1、视唱简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2、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
3、学唱歌词,注意音高、音准、节奏
(四)、学习歌曲《doremi》d段
1、运用五线谱读谱法分声部自学
2、请高音部的同学视唱歌谱
3、请低音部的同学视唱
4、二部合唱歌谱
5、练习合唱歌词
三、再次观赏电影片断,聆听完整的歌曲《doremi》
课后小结::
学唱歌曲《doremi》,让学生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在授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呼吸、发声、音准。通过节奏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稳定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调整唱歌的正确姿势,这种方法在唱歌课上作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在呼吸的常规训练中运用生活中的闻花香或者打哈欠掌握缓吸缓呼的方法,学生没有枯燥的感觉,很有兴趣很放松很快乐。通过表演《doremi》让学生观察了解音阶,从中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唱歌曲,结合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在学唱中我运用不同演唱形式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歌曲练习;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师生合作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和学习的无限快乐。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思考音乐剧是靠什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通过了解《音乐之声》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对老师的喜爱,同时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