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和安排,我们在制定教案时,应该充分参考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4、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5、联系《龙》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能力。
7、学习写景文章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文本分析:
课文介绍两处长城,分别用了小标题的形式。都写长城,但是介绍的方式不同:写司马台长城的时候是用介绍、说明性的文字,比较直观。而在写八达岭长城时,是由写旅游路线引出的。
在介绍司马台长城时,课文的整体结构要让学生把握,即“总——分——总”。全文围绕着第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险、密、全、巧、奇”来写的,每个自然段介绍一个特点,但是详略得当。详细介绍的是“险”“全”,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等方法,比较准确地介绍了其特点。
教学预设:
1、学生生活经验少,可以给学生补充丰富的长城图片和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两处长城的特点,学生交流不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结合感受深刻的地方带领学生一起想象、分析。
共1课时预计第6周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认读生字。
2、自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3、了解长城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及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长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屏幕“长城”,交流资料,说说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
1、快速的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
2、自由再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长城的?(出示幻灯片)
3、指名说一说。(哪段讲长?高大坚固?联想?地位?)
三、全班交流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从那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可以出示图片,加强朗读)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一万三千多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指导朗读
试着读出长城的“长”和“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从哪里看出修长城的艰难?
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读出劳动的艰辛和由衷的赞叹…
4、欣赏长城的影片,说说看到后的体会?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总结全篇
1、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2、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四、布置作业:积累
课后拓展:
积累:
刀削斧劈蜿蜒曲折
惊险无比不寒而栗
技艺精湛步步为营
山峦重叠
苍松翠柏高低起伏
极目远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教学
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想想春风让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说,生补充,师小结。
(二)精读课文,想象感悟
1、春天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呢?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做上记号。读后,和同桌交流。
2、全班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指导朗读。
(1)第二自然段(地上的'变化)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
句2: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纷纷披上艳丽的衣裳,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通过读句子,使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赞叹之情,学习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可以采用范读、领读、赛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第三自然段(空中的变化)
采用引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鸟、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优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的变化)
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那儿玩构图游戏,一会儿像串着的黑珍珠,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小鱼在追逐嬉戏,有的钻进石缝里,有的躲在水草里。
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
采用小组派代表赛读、齐读的形式加深体会。
3、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全文的总结,概括地写春天令世界充满生趣和活力。)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
2、小组里交流。
3、全班反馈交流,师相机指导品读,背诵相关段落。
4、学习课文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把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写下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