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方案大全

植树问题例3教案通用8篇

写教案不仅提供了教学框架,也是教师探索新方法的实践平台,预先准备好教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设定课堂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植树问题例3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植树问题例3教案通用8篇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探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

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

如果每隔10m栽一棵,一共

要栽多少棵树?

1.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思考: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3.出示表格

4. 我可以把 ,我的发现是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二、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在内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可以插( )面彩旗。

(2)正六边形的花圃每边有3盆花,顶点都有花,共有( )盆花。

(3)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48人围成正方形,4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 )名同学。

2. 判一判。

(1)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8人,最外层一共88=64(人) ( )

(2)在五边形水池边摆花盆,每边放4盆,最少需要15盆。 ( )

(3)时钟3时敲3下用2秒,4时敲4下用4秒。 ( )

3.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m。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m安装一灯, 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三、知识拓展

一条项链长60cm,每隔5cm有一颗水晶。这条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一共分三种情况,教材在编排时将它们分成三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栽一端。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在第一课时就将三种情况全部呈现,并且将重心放在探究只种一端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是只种一端,不管路是几米,间隔数和棵数始终相等,因为树和间隔始终一一对应。处理好了这层关系,理解了一一对应,那么两端都种和两端都不种就可以根据对应思想,通过迁移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不同种法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建立模型及“一一对应思想”的应用。

教学过程

1、恰好3月份,植树节即将到来,因此在第一环节通过询问植树的好处,渗透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与生活。

2、第二环节我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通过小小设计师,将枯燥的解决问题转变成灵动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5米种一棵”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有两棵树之间的5米才是间隔,一边不种树的话那个5米就不是间隔,因此我将示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间隔。再引导学生猜测并画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第二层是本堂课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请学生展示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说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分了几个间隔,为什么分4个间隔,它是怎么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画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每种种法的名称。然后将探究的重心放在只种一端的情况上,通过列算式,解释算式意义,并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猜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为探究埋下伏笔。有些学生虽然对树和间隔的对应关系有点了解,但难以用语言概括,因此我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描出树和它对应的间隔,闪烁树和间隔,并用圈一圈的'方法,便于学生区分和发现,之后安排学生对照着左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深化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因为本节课的规律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单靠一个例子是不科学,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增加了300米的小路种树,想象着种树的过程,理解为什么只一端种时,棵数始终等于间隔数。最后运用迁移,理解为什么一个加1,一个减1。

第三层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第一步都是先算什么?数学广角这类题目建模是关键,但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使课显得空洞,这一层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策略:要知道一共有几棵树,必须先求出间隔数。接着通过例题,使知识得到一个巩固,最后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感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于生活。

第三环节中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二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隐藏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变式,隐去一座房子又会怎样种。其实在画图时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那一端空在那不种树,而这道题目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有时候在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于这类课我是比较难把握,数学思维如此缜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

1、语言不够精炼,会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话。在讲解只种一端的时候,学生对一一对应还是明了。

2、评价语有些生硬,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不能及时得做出点评。

3、探究得太少,自己说得太多。使课堂不够开放。

4、本节课虽然渗透了解决的方法,先求间隔数,但没有明确间隔数的求法。应该在板书上指明。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

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有多少个间隔?有多少盏灯?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 2号 3号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

a. 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 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 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一样多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6

教前分析:

1、教材分析:教材选取了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一旁植树的素材,探索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规律。教材在编写时,不仅关注所选素材,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注重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在学生对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一端不载、两端都不栽;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理解。

2、学情分析: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有关素材的规律理解、把握,并形成认识的过程。间隔现象的规律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接触过,而且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感受数学的价值。但是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间隔数+1=棵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

3、自我剖析:自己教龄3年,曾任教五年级数学和三年级数学。今年第一次任教一年级教学。从事高年级教学时发现基础薄弱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更加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学。理解算理帮助学生内化尤为重要,特别关注计算能力培养。个人对数学学科比较热爱,喜欢钻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教研活动和听评课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要点:

1、重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课件、剪纸(小路、小树、房子)、板书用的字条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勇敢举手、大胆发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

两个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你们猜出来了吗?

[设计意图:“猜谜”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这里采用猜谜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我们的手不仅能写会算,在这其中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张开五指,数数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生答:4个,这个空我们在数学中把它叫做间隔。

师: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四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答3个

师:两根手指有几个间隔?

生答:1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反应真快!接下来同学们活动一下你的小手,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老师说你来做。2个间隔,4个间隔,三个间隔。

师:同学们反应真迅速!其实在生活中和间隔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例子呀!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引出“间隔”,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师:在数学中,把和间隔有关的问题称为植树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新知

光明小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计划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想请同学们当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一)动手设计并交流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请你说说看。

生答:长20米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

2、我们的小路有几边呀!这条路的全长20米,

每隔五米栽一棵你是怎么理解的?也就是相邻两棵树之间间隔长度是多少?这个五米我们就把它叫做间隔的长度,我们也用一个词叫做间隔长。

3、同学们大胆猜一猜这条小路上,应该需要种几棵树呀!

同学们敢于猜想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4、我们的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在数学上许多结论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家经过大量的验证才得出来的。

刚才我们才想出这么多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设计画一画来验证你的猜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动手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合作要求。

要求:

1、用一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

用最直观、最简洁的图形表示树,把你们的想法动手画一画。

2、再试一试把你的想法通过算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间隔的个数和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看一看到底需要多少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运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个环节具有开放性,不局限学生的思维]

画完以后观察一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2、交流展示设计方案

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合作成果?

二)探究两端都栽、一端不栽和两端不栽

师:仔细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这三种设计方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三种设计方案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时会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会发现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

师:同学们的眼睛很亮。很快就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我们知道了植树关键是得知道有几个间隔,也就是先求间隔数。然后再看需要栽树。

1、看第一种设计方案,我们给她起个名字叫两端都栽,观察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和同桌两说一说。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刚才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呢!

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归纳:先求: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再求棵数=间隔数+1

同学们的发现太了不起了!

2、第二种设计方案谁想给它起个名字?

生答:一端不栽或只栽一端

名字起的很有特点。

我们再来观察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谁想第一个说?生答:观察真仔细。老师给你点个赞!

3、这个咱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吧!

这时候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你的发现太有价值啦!

看来刚才同学们的猜测都正确。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同学们刚才的几种设计。

学生展示总结发现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为了便于同学们记住我们的重大发现,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4、植树问题好解决

知道间隔是关键

两端都栽间加1

两端不栽间减1

只栽一端与间同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儿歌琅琅上口更适合学生。学生喜欢读喜欢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不仅可以解决植树问题,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间隔问题如楼梯问题、钟表问题、队列问题、公交站问题、锯木头问题等等。接着我们走进生活,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一)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同学们请看题

1、一条走廊长50米,每隔10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放多少盆花?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

2、在两栋房子间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如图在两栋房子间每隔10米种一棵树,共种多少棵树?(指生到黑板板演)

师:这道题我们首先看属于哪种情况?

生: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

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表现棒极了!

3、园林设计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有想法,想请同学们帮忙。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请看大屏幕。

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长30米的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2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

首先同学想想他应该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老师这里带了一个小模型帮助同学理解。眼睛不要眨仔细观察,变变变。我把圆形防护栏给她拉直了。

老师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叫作化曲为直。我们可以把这个圆形护栏给它拉直。这时你发现它是只栽一端的情况。所以间隔数=棵数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啊!

4、拓展延伸

刚才的问题没有难倒大家,要打木桩我们需要准备合适长度的木头。看,出示问题:

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断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把答案写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学会今天讲的植树问题了吗?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渗透好环保教育,进而让学生点滴积累环保知识,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品质而做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五、课后作业:

孙老师从家到学校,乘公交车一共有5个站点,每相邻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平均约1千米,你知道孙老师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预设过程

一、复习两端都栽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新课标第??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种”与“间隔数+1”。

二、研究两端都不栽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提出研究课题:要是两端都不种呢?

2、呈现问题,请学生思考后试解。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不种”与“间隔数-1”。

4、比较:“两端都种”与“两端都不种”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

1、画示意图,完成p118例2,注意“两端都不种”与“两旁都种”。

2、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1,注意“两端都种”与“两旁都种”。

3、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2,发现“锯的次数=段数-1”。

4、完成补充题,知道“四层楼三个间隔”。

四、

植树问题例3教案篇8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和前几册教材一样,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学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泡沫条、小树模型、表格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

师:春天是个植树的好季节,你们知道植树有哪些好处吗?

植树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兰兰想在门前小路的一侧种上三棵小树苗来美化环境。你们能帮她设计出一种方案吗?

请学生上台用课件演示:鼠标移动书苗介绍设计方案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在小路两端各栽一棵,中间栽一棵;有的学生把三棵都栽在中间;有的学生从一端栽起,另一端不栽。】

师示范给一种方案命名,其他方案请学生命名。

结论:(1)两端都栽。

(2)只栽一端。

(3)两端都不栽。

(板书)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常见的植树问题,整体地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案并冠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1)出示例1:六年级的学生想在全长100米的校园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

读完题目,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猜猜看,一共要准备几棵小树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学具操作,初步探究

到底谁的答案是对的呢?我们先取100米中的一小段20米来研究。

小组合作,用学具模拟栽树。思考:两端都栽的时候,应该栽多少棵?

学生展示学具,汇报模拟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每隔5米栽一棵,所以在5米,10米,15米,20米的地方各栽一棵。两端都要栽,所以在0米的地方又栽一棵,一共是5棵。】

(3)教学画线段图

我们用一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用几个点来代表小树苗。这就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线段图,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思考。(课件展示)

师:这几个点除了可以代表小树苗,还能代表其他的东西吗?引导学生发现点可以表示很多物体。

师: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表示呢?(间隔)

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间隔,能举些例子吗?

刚才在植树中,你们发现了几个间隔(数)呢?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是数出来的,可能会说是算出来的……每一种方法教师都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老师呈现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让学生利用学具模拟实际种树去检验,学生兴趣比较大,做到人人动手实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并自然过渡引出线段图,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师:同学们在刚才栽树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发现植树时要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除法来解决。】

(4)感知规律

如果让你们来栽树,在这条20米的小路上,要使每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树?

?学情预设:学生会提出每隔1米,2米,4米,10米,20米栽一棵。】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间隔填上。

小组合作:选择一、两种间隔,用喜欢的方法找出间隔数和棵数,填入表格中。

总长

间隔(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20米

(两端都栽)

5米

4个

5棵

1米

2米

4米

10米

20米

填好表格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算一算、数一数等方法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方案,并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找出间隔数和棵数,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展示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可以不同”的教育思想。】

谈论交流:两端都栽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两端都栽树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板书:(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

质疑:为什么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在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5)练习

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你们用刚才所学的规律以抢答的形式来帮忙解决。

两端都栽时,7棵树有几个间隔呢?9个间隔有几棵树?12棵树有几个间隔呢?20个间隔有几棵树?……

?设计意图:全体学生一起抢答,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验证

我们利用这个规律来算一算,两端都栽时,100米到底应该种多少棵树?看看前面哪些同学猜对了。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利用所学的规律加以验证。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应用规律

(1)任意一纵队的学生起立

师:谁能应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提几个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有几个间隔?头尾两个同学相距多少米?每相邻两个同学间隔有多少米?】

(2)学校小路一侧插上12面彩旗,两头各插一面,每两面彩旗之间相隔6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3)工人架设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长100米,从第1根到第9根之间要拉多长的电线?

(4)学校组织40名同学参加车鼓队排练,请你设计一下队形?可能会排成几排?

?学情预设:1排、2排、4排、5排、8排……】

师:如果老师想排成一排,每两个同学的间隔是2米,想想,这个车鼓队伍头尾相距多少米?

如果老师想排成两排呢?

(5)我们的城市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市里决定在一条长20xx米的街道两侧安装节能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算算看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解决孩子们身边的问题,解决学校的问题,解决社会公益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的理念。】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想对老师或者同学们说的呢?

五、课外思考

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准备沿着宣传廊一旁摆上漂亮的花。宣传廊全长约60米,如果每隔6米摆一盆花,你想怎么摆?一共需要购买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设计思路: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上课伊始,对学生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植树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历了猜猜,试试,画画,填填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自由选择方案,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并构建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练习巩固环节,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作为课堂的中心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物理3-3教案优质7篇

物理3-3教案模板5篇

物理3-3教案优秀7篇

2到3年工作计划通用8篇

物理3-3教案精选5篇

学习3-6岁指南心得体会通用8篇

观看幼儿园优秀课例心得体会7篇

安全问题整改报告8篇

就业问题调查报告8篇

3以内加法的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934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