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方案大全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6篇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学会写好教案,准备好教案才能让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6篇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篇1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期末复习阶段,用以检测课外识字情况。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2、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布置教室,将桌椅按照班内小组数分为对应的若干组,分别排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们各自准备好识字袋,将识字袋中搜集到的广告、商标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识字内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去掉重复内容),并将这些识字内容按序摆放在桌子上。每四人小组选派一位“超市引导员”(即能正确快速认读所有生字、词语内容的同学当选)。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小朋友,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啊,让我们去每个柜台逛一逛吧。 生齐:“小大人逛超市,比比谁的收获多。”(拍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超市的一个柜台进行游戏。游戏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能正确朗读桌上的识字材料,(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一人读一个词)。此时,“超市引导员”就进行认真地评判。

2、若三位学生互帮互助能够将这些识字内容都读正确,“超市引导员”奖励给该小队三张奖券(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队再到其余柜台继续进行游戏认读。

3、若三位学生对其中的某些识字内容感到困难,不能认读, “超市引导员”就及时地带领他们正确认读三遍,并扣除一张奖券(即得两张奖券),碰到一处困难扣一张奖券。以此类推,若困难达到三处或以上,即不得奖券。

4、小组逛遍超市的五个柜台之后,便累计获得奖券的总数,汇报给老师。

5、最后老师将票数汇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该游戏既能系统检查反馈小朋友课外学习认字的情况,又能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竞赛方式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强烈的集体意识。

活动反思:

“我们去购物咯!”一声欢呼表达了孩子们多少兴奋的心情。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一个是孩子,他们手牵着手,兜里揣着六元钱,边走边讨论着购物计划。“今天只能买两元钱的东西。”妈妈说。“我们有六元钱,只要不超过就行了。”爸爸说。“我们把钱正好用光,好吗?”孩子也有自己的主意。“不行,钱要省着点用。”妈妈很节约。爸爸和孩子都不说话了,看来这个妈妈还挺有威力的。

来到了超市里,有的小家庭忙着看标价,有的忙着找自己喜欢的食物,还有的轻车熟路地拿了篮子慢慢逛。有的一会儿就解决了问题,每人一样东西,很公平,有的还在争论到底买什么,有的则跑来跑去找不到自己要买的东西。

渐渐地大家都集中到了收银台前,排着队。他们把篮子交给收银员,妈妈拿袋子,爸爸付钱,孩子在一旁看着。拿了东西和收银条,妈妈还不忘记向阿姨要吸管,因为他们买了酸奶。钱算得正好,没有超出预算,还有几毛钱的零找。这个家庭还算成功。

咦?怎么回事,有个收银员在叫一个孩子签名字。原来是他们东西拿得太多了,钱不够了,阿姨要重新算。“是不是孩子拿的东西太多了?都拿贵的怎么行?”老师在一旁提出了疑问。“是爸爸这个东西也要,那个东西也要,不肯放掉,偏要拿。”妈妈告状了。“那为什么爸爸不签名,还要孩子签?”“这个爸爸不合格。”“这样做爸爸怎么行?”周围的人都议论起来。爸爸低下了头。看来当爸爸也不好当啊。

回园的路上,有个孩子兴奋地跳来跳去。“伊伊,好好走路。”妈妈大声说。“就是啊,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爸爸也帮着腔。伊伊只好老老实实地走路了。看得一旁的老师窃笑。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爱听幻想故事:感受夸张的故事情境。

2、运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创造各种人物形象,表现各种人物细节,表达自己的想象。

3、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人国分段长卷画。

2、红、蓝颜料每组一份,水笔人手一支,抹布若干。背景音乐《__》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小人国”的故事。

1、回忆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前几天我们听的故事《小人国》吗?故事里的格列佛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小人国是怎样对待格列佛的?那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在来看看《小人国》的故事吧!

2、出示课件,教师复述故事。

(1)教师边看课件边听音乐讲述故事《小人国》。

(2)看了这么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小人国的小人吗?你们发现他们在格列佛身上干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3)你们知道金老师喜欢哪个小人吗?为什么喜欢?

二、观察尝试表现

1、教师示范印画小人的方法。

(1)教师通过儿歌示范印画小人。

教师:“现在,金老师要来变魔术呢!把这个看报纸的小人变到画纸上。看,我是怎么变的?儿歌:伸出小手指,喝喝颜料水,上面亲一亲,下面亲一亲,我的小人变出来啦!那你们看看我的小人还缺了什么啊?”

(2)添画人物细节。

教师:“接下来,我也要请出小黑笔来帮助我,打开小黑哥哥,“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眼睛圆又圆,嘴巴弯又弯,戴上小帽子,穿上小西装,我的小人真神气!”

(3)变化手指及手指方向表现小人。

教师:“伸出大拇指,喝喝颜料水,横着点一点,竖着点一点,我的小人变好啦!”

(4)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小人国里还有许多小人呢,你们喜欢哪个小人?请你把它画出来好吗?我们来看看他画的小人在干什么?”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边点画边思考,变化自己的手指、手指的方向或组合方法表现不同的人物。

2、画一个人物后,添画四肢动作,并逐渐添发型和服饰等细节。

四、分享交流。

你教师:“哇,格利佛身上又来了这么多小人!谁来说说你的小人在格利佛身上做什么?找一找他在哪里?比一比谁的眼睛尖。

五、结束。

教师:小人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小人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听,舞会马上开始了,让我们赶紧出发吧!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练习s形循环跑,锻炼动作协调性。

2、 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3、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老鹰头饰、小鸡头饰

活动过程:

1、开始:

老鹰、小鸡同时进入活动场地,一起做热身运动。

2、 游戏:

(1) 选老鹰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跳选平时性格内向,不主动参与的幼儿。把老鹰的机会让给这些孩子。

(2) 整理队形

老鹰站最前面,小鸡排好队,试着抓一抓

(3) 老鹰飞到地平面

师:“快跑呀,别让老鹰抓着了”

引导幼儿不停变换队形,避开老鹰,不让老鹰抓着。

3、活动结束。

4、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要想不被抓,就必须整体配合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思,团队意思,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幼儿体力明显增强,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大部分能主动参与活动,极个别不配合,教师要关注他们,培养他们的活动兴趣,改变他们的孤僻倾向。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我对班上的幼儿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能以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个别幼儿理解不清教师的指令,我不厌其烦给他们解释示范,让他们明白我的指令,让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出现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促使幼儿全体全面谐调发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发号指令,亲自指挥活动。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喜、怒、哀、愁等基本情绪。

2.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3.培养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

教学准备

半圆型座位,轻音乐,相关课件,爱心包、手鼓各一,大表情卡一套(喜、怒、哀、愁),心形颜色卡及小表情卡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1.跟随音乐表演《表情歌》。

导语:宝贝们,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表情歌》,好吗?

2.引导幼儿了解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分类及成因。

导语:宝贝们,毛毛、妮妮、琪琪、安安遇到了一些事情,让他们有了不同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他们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心情怎么样。

(1)观看多媒体课件1,了解不同的情绪。

(毛毛)喜:妈妈告诉毛毛,星期天要带他到游乐园玩,毛毛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妮妮)怒:妮妮的玩具被小伙伴摔坏了,她很生气。

(琪琪)哀:在回家的路上琪琪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她非常伤心。

(安安)愁: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安安因不会系鞋带而发愁。

小结:每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怒、哀、愁,这种感受叫心情。

(2)玩“击鼓传心包”游戏,表达感受过的喜、怒、哀、愁。

①交代游戏玩法:听到手鼓响,幼儿从左往右开始传递装有喜、怒、哀、愁表情卡的爱心包,手鼓声停,手上持有爱心包的幼儿从中抽出一张表情卡,然后与大家分享一件与这张表情卡相符的事件。

②幼儿游戏,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联想喜、怒、哀、愁的心情经历,并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心情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磁性黑板上分类罗列。

(3)操作活动:给心情配色。

导语:我们认识了解了喜、怒、哀、愁几种心情,请大家给不同的心情配色,好吗?

①请幼儿思考:表情娃娃喜、怒、哀、愁分别配什么颜色卡最合适?(引导孩子好心情配暖色,坏心情配冷色。)

②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为表情卡喜、怒、哀、愁配颜色卡,并说出配色的原因。

3.引导幼儿为自己的心情做主。

导语:你最喜欢哪种心情?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这种心情的?

(1)充分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心情及理由。

小结:“喜”是一种好心情,好心情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还能带给别人快乐;而“怒”“哀”“愁”是坏心情,坏心情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同时还会妨碍别人,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

(2)说说自己不同心情时候的做法。

①当你心情很好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②心情不好时你会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心情好起来?

(3)学习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

观看多媒体课件2

①一群小朋友很开心地邀请瑶瑶参加游戏,瑶瑶因为心情不好而粗暴拒绝,这群小朋友也变得很不开心。

②佳佳过生日收到很多玩具,他将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提问1:谁做得对,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去理解瑶瑶——心情不好时确实不想参加游戏,但不能对同伴发脾气,否则就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提问2:如果瑶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你,你会怎么做?(重点引导幼儿体察他人心情,学会宽容。)

方法一:告诉小朋友“我现在不想玩,过一会儿再说”。

方法二:告诉小朋友“我心情不好,只想去情绪角唱歌”。

方法三:愉快地接受邀请,因为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定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提问3:你喜欢谁?这样好在哪里?(重点引导幼儿懂得快乐、成功、友爱要让大家分享,让好心情像糖一样甜到大家心上。)

(4)讨论如何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导语1:你喜欢开心的自己还是不开心的自己?如果你想买玩具妈妈不给你买;如果你想和别人交朋友,别人却不愿意,你会开心吗?那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将会用什么办法调整情绪?

导语2:当别人心情不好时,如何帮助别人有一个好心情?

4.游戏“心情碰碰碰”。

玩法:两名幼儿一组,手拉手对站.当听到舒缓的音乐响起,就闭上眼睛想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心情,并用表情表现出来,然后轻轻地捏一下对方的手指尖。互相猜心情(根据表情判别)。并给对方讲述想的那件事。如果对方讲的是不开心的事,就要想办法帮助对方心情好起来。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自行分配游戏角色投入表演。

2、把握游戏规则,能在活动后能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活动重点:

分配游戏角色并投入游戏。

活动难点:

掌握每种游戏角色的基本特点。

材料准备:

娃娃家活动区的各种材料。

设计思路:

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扮演角色为主,体现对家庭的认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应家庭生活。通过角色表演幼儿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能有效提高。教师可通过观察更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自主游戏——整理场地——分享快乐。

一、引发兴趣

引入语:今天我们要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心吗?

启发幼儿分配游戏角色。请小朋友说说,今天想演谁?和谁一起玩?

一、自主游戏

1、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进行游戏。

2、老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活动适时介入指导。

三、整理场地

四、分享快乐

a)幼儿说一说。我今天玩了什么?玩得怎么样?是怎么玩的?

b)幼儿相互介绍。

师评价今天的活动情况,根据今天的游戏情况,进行小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中的一种,是再现成人现实生活情景的一个窗口。”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角色选择扮演,并模仿家庭中及周围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同时在对周围环境各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情感与态度。“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重要窗口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因此,研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各年龄段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特点

1.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主要是单一地操作和摆弄材料,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如扮演爸爸或妈妈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行为也容易转移,同时,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如看到其他幼儿在炒菜则会放下手上在为“娃娃”打扮的工作,也跑过去炒菜。

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情节会较多,主要是以简单的操作为主,很多情况下不会垂直扩展下去,有的甚至会消失。例如,一些幼儿说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却没有后续行动,转而做其他事,并没有出现带“娃娃”去看病的情节。

2.中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中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能够自己协商分配游戏角色,能了解角色的行为并扮演得更加生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过程比较细致。例如,扮演妈妈的幼儿知道包饺子时先将需要的各种菜剁成馅儿,装进盘子里,再用棍子将饺子皮擀好,然后开始包饺子,最后将饺子放人锅中。此外,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中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变得更加丰富,游戏的活动区域也从家庭延伸至周围环境,如带娃娃去游乐园玩、去小吃店吃东西、去电影院看电影等。

在“娃娃家”游戏中,中班幼儿在语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之间语言交往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且体现在行为上。例如,“妈妈”说:“你奶粉冲好了吗?宝宝饿了。”“爸爸"回答:“知道了,再等会儿吧。”“妈妈"会继续交流:“我先抱孩子出去散散步,待会儿再回来。”

3.大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一方面,大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会进行过生日、请客、看病等主题游戏,游戏行为不再只是在某一区域内单一进行,能够扩展到其他区域,如带“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带“娃娃”去医院看病等一系列延伸出来的游戏。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起来,如带“娃娃”去医院看病时不再局限于只知道给“娃娃”打针,而学会了听心跳、测体温等。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完成某一项任务。例如做饭时,幼儿能协商分配任务,一个负责洗菜,一个负责煮菜;吃饭时,一个抱“娃娃”,一个喂“娃娃”。

二、“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行为的案例分析

1.“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破坏公物”的行为在一些幼儿园的“娃娃家”,虽然配有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家具等,但是,真正可供幼儿拿在手里玩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却从种类到数量都很少,尤其缺乏可供幼儿用作象征物的非结构性材料。因此在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中,一些幼儿会将“娃娃家”中的现有材料“毁坏”来达到自己想要效果,从而使游戏继续进行。幼儿的这种行为经常遭到误解,被认为是“破坏公物”的行为。

[案例]“娃娃家”里,雨萱翻炒着锅里的塑料玩具,因为塑料玩具太大,导致炒好的“菜”根本装不进碗里。她小脑袋灵机一动,小心翼翼地看看四周,确认没人发现后,就把长长的菜放在地上,用脚使劲地踩碎,以便能够将菜装进碗里。踩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将踩好的碎片重新放到锅里翻炒,然后倒进碗里。教师没有发现雨萱的“破坏行为”,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和快乐。

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的这种行为,一般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爱护公物”并加以纠正。但是,幼儿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完全逼真的成品玩具并不能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充分支持。所以,幼儿只能通过“破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除了受其年龄特点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游戏需求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案例】今天“娃娃家”请客,会有许多小客人来做客。于是大家都忙了起来。忽然“砰"的一声,只见煮好的“菜”撒得满地都是,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看见莉莉将煮好的“菜”都撒在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娃娃家”变得杂乱不堪,幼儿也开始不满莉莉的行为,甚至有些幼儿让莉莉离开“娃娃家”。这时教师来到莉莉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问道:“怎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不能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莉莉低着头委屈地说道:“‘爸爸’‘妈妈’不炒我洗干净的‘菜’。”教师听后恍然大悟。

莉莉在游戏中因为自己被同伴忽视而不愉快,因此采用扔东西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是通过扔东西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想引起同伴与教师的关注。由于小班幼儿情绪发展还不稳定,他们不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和同伴自主协商,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和矛盾,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观察过程中,幼儿间产生冲突时,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巧妙运用角色扮演,平行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与冲突。

3.“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不知所措”行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表现。这就说明“有些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幼儿知道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而当幼儿不理解角色时,其游戏则‘停顿了’”。

[案例】小宇和小彤今天在“娃娃家”扮演的分别是爸爸和妈妈,小宇在戴上了“爸爸”的牌子后说道:“我今天是‘爸爸’,我要烧好多好吃的菜。”说完便搬出了一堆材料,开始着手烧起菜来。小彤是“妈妈”,但是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看到“爸爸”在烧菜了,就站在门边和路过的幼儿打招呼,而不顾小床上凌乱的衣服。这时教师看见小彤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建议她去将床上的衣服洗洗、晒晒,于是小彤听从教师的建议,将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晒。在“娃娃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一些幼儿只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单一,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适当、有重点地指导,帮助幼儿树立对角色及角色行为的正确认识。

4.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遵守规则的行为

幼儿的游戏是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游戏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之一是游戏中的行动规则,“游戏虽然没有从外部输入规则,但是游戏有内蕴的规则”。“娃娃家”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并且模仿着人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行为准则。

[案例]在玩“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的浩浩刚刚下班回来,扮演孩子的毛毛看到“爸爸”回来了,就说:“爸爸辛苦了,您坐在沙发上休息吧,我们来做饭。”

[案例]扮演妈妈的琪琪抱着“娃娃”,嘴里说着“孩子生病了”,然后找来体温计帮“娃娃”量了体温,对“娃娃”说:“你发烧了,妈妈知道你难受,马上带你去医院看病。"说完抱着“娃娃”去了“医院”。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逐渐理解游戏中角色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努力用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即是游戏中潜藏的“规则”。在上述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是愉快的、乐意接受的,并且从中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角色行为和规则。这有效地对幼儿的社会性进行了锻炼。

5.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解决问题

幼儿应成为活动的主动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园中各年龄段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应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案例】晨晨在游戏中想用被子把“娃娃”包起来。但是晨晨发现把被子横着包“娃娃”不够长,“娃娃”的脚会露在外面。于是,晨晨又把被子竖着包裹“娃娃”,发现被子不够宽。晨晨甚是苦恼,尝试着各种方法。时间慢慢过去了,晨晨终于发现了如何将“娃娃”包起来的办法:将“娃娃”放在被子的对角线位置就能成功地将“娃娃”包好。晨晨包好了“娃娃”,心情非常愉快。

案例中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的魅力。如果晨晨不是通过自己探索,而是由教师来告诉她怎么做,那么她可能就体会不到解决问题后的愉快心情。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退缩,锻炼意志,获得满足,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6.“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时,必须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来观察和体验世界,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小艾和彬彬分别扮演妈妈和爸爸,两个人正在为“娃娃"准备晚饭,但是两个人的意见有了分歧。“妈妈”小艾提议包饺子吃,“爸爸”彬彬不同意,提议煮面条。在一番争论后,彬彬妥协了,同意小艾吃饺子的建议。案例中,一方面幼儿清楚自己不是妈妈和爸爸,但必须站在游戏中“妈妈”和“爸爸”的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计划行动,这样游戏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意见不一致,幼儿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和看待问题,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相互协调合作。这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三、教师在“娃娃家”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娃娃家”游戏中使幼儿的行为获得发展并且收获游戏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幼儿在“娃娃家”的行为及提供适合的指导策略。

1.巧妙地运用角色适时介入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还不清晰,对角色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游戏中经常容易遗忘角色和转换角色。教师此时应以游戏角色介入,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向幼儿示范游戏规则,在幼儿不知如何继续游戏时加以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下接受教师的指导。这种方式既不会干扰幼儿游戏,又能以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游戏。

2.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经验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尤其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影响了小班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因此,特别需要教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虽然是以模仿为主,同时也需要借助相关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是幼儿游戏的直接基础,因此让幼儿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积累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的前提,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3.根据幼儿需要,帮助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往往会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若没有教师的指导,这种需求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如在“娃娃家”中,“妈妈”下班了,但是还不想回家,在走廊中走来走去,若有所思地说:“我要去买东西。”如教师关注到幼儿的这种需求,则“小商店”的游戏主题将应运而生,游戏便得到了拓展与延伸。

4.在“娃娃家”投放恰当的材料和玩具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玩具的需求不同。例如,小班“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并且体积较大,色彩鲜明,重量较轻;中班则应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材料以促进幼儿角色扮演的发展。

5.为幼儿适时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玩具、物品

“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例如,当幼儿要给发烧的“娃娃”测体温时,教师可以适时投放有关体温测量的材料。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水平不同,“小班中期,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主题内容的逐渐丰富、游戏情节的不断完善,教师除了要提供一些成形的玩具外,还可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物品”,如在“娃娃家”投放太阳帽、雨伞时,幼儿知道有太阳应戴着太阳帽出门、下雨时打着雨伞出门。

“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最佳窗口,可以较好地反映和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娃娃家”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与教师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游戏方式,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获得各方面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则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

大班幼儿钻的游戏教案篇6

吸纸跑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已经能够自主的跑,跳,并能参加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吸纸跑这个游戏很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手脚并用,达到全身的协调运动。它不近增强了幼儿的体质,更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动作的协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变废为宝的意识。

2、增强了幼儿身体素质,强化了幼儿身体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废旧报纸若干,小红旗一个 橡胶小鹿四个

2、录音机,音乐磁带《一起加油》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带领幼儿慢跑一圈,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新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看我手中拿了什么?(幼儿回答,报纸)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游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期待,那么下面就要好好的看老师怎么去做,等会老师要看你们自己的表演奥。

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自己亲身去演示吸纸跑的过程,幼儿睁大了眼睛,好奇的看着。

老师强调,吸纸跑这个游戏必须是你把报纸贴在胸前,借助风力向前跑,跑的过程中不能随便停下来,必须绕过中点(橡胶小鹿)返回坚持跑道终点,如果中途停下来,报纸就会自己掉下来。如果纸掉下来了,你必须拾起报纸,重新放到胸前,再继续游戏。

2、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四个小组,站成四排,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发一张报纸,他跑回来把报纸交给下一个小朋友,看看四个小组的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发给他一个小红旗。大家都要鼓掌表扬!

3、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在音乐的配合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有的幼儿动作很规范,有的幼儿报纸掉下来好几次,但他不放弃,捡起报纸继续前进。

4、活动结束,

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活动反思

吸纸跑这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很新鲜,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也学会了自己和其他幼儿的默契合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认识左右的教案5篇

关于纸游戏教案模板6篇

托班狼来了游戏教案7篇

关于纸游戏教案通用8篇

关于纸游戏教案优质7篇

关于纸游戏教案推荐8篇

关于纸游戏教案8篇

关于跑的体育游戏教案7篇

体育游戏《跳房子》教案8篇

蚂蚁分食游戏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45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