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方案大全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最好地呈现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泥土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7篇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2、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

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

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2、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4、记录用的纸和笔。事先学习观察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观察蚯蚓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动物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教师在白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它像蛇,但没有眼睛;它像毛毛虫,但没有脚。)

二、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蚯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请小朋友观察桌上的蚯蚓你能来说说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把观察蚯蚓的样子请小组长在记录纸上记录好吗?

1、每组记录(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的,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3、将幼儿记录的表格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幼儿。

4、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师: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看让我们来看一看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生活的。看ppt(图一),让幼儿讲述。你们知道蚯蚓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本领?(松土)蚯蚓有用吗?观察ppt(图二)

(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小结蚯蚓的用处。

四、拓展知识经验。

1、什么时候会出现许多蚯蚓呢?(下雨过后)。为什么下雨天会有这么多蚯蚓。观察ppt(图三)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2、激发幼儿扮演小蚯蚓的兴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戏!

【活动延伸】

带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

最后让幼儿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图,再次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今天的科学活动中我的教学挂图一出示出来,孩子们就开始大声嚷嚷起来:“蛇!快来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对,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挺多的。这个活动不仅使孩子们观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掌握了蚯蚓的作用,还知道了蚯蚓的一个神奇的本领。

相信孩子们对蚯蚓还只是表面上的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所以今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户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进一步的观察,并要求他们亲自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领,希望能得到家长们的配合。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土的种类及作用;知道人和动物都需要泥土;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生态和环境教育。

2、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1)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2)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3)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4)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5)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1)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2)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3)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4)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时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机会,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蚯蚓,知道蚯蚓能帮助松土,是庄稼的好帮手。

2、产生关爱蚯蚓、保护蚯蚓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实物蚯蚓若干;

3、桃树、蝴蝶、小蜜蜂、蚯蚓图片各一张

4、白纸一张,一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蚯蚓

1、出示课件:嘘,这里住着一位泥土的好朋友,它会是谁呢?我们请它出来好吗?(引导幼儿呼喊:快出来吧,好朋友!)

2、泥土的好朋友出来了,是谁呢?

3、 讨论交流:

(1)出示课件蚯蚓,提问:蚯蚓是什么颜色的?长得怎么样的?

教师小结:蚯蚓没有眼睛,没有手和脚,身体细细长长的。蚯蚓除了红色还有黑色、绿色、蓝色。

(2)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蚯蚓(小组合作观察)

(3)提问:蚯蚓是什么样子的?摸摸蚯蚓,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教师可边小结边在纸上画蚯蚓,引导幼儿一起用手笔划)原来蚯蚓是没有眼睛,没有手和脚,身体细细长长的。整个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摸上去很软软的,身体上有粘液。

(4)蚯蚓吃什么?(小蚯蚓原来吃垃圾、还有树上掉下来的树叶。)

二、蚯蚓本领大

1、蚯蚓有什么本领?

2、教师讲述故事:谁松的土

提问: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它是怎么松土的呢?

3、观看蚯蚓松土课件

引导幼儿学一学蚯蚓松土的样子。

4、蚯蚓能帮助松土,是庄稼的好帮手,如果我们在路上看见蚯蚓应该怎么样呢?

小结:我们要保护蚯蚓,看见路上的蚯蚓应该把它送回泥土上,让它快乐地在泥土中松土。

三、延伸活动:送蚯蚓回家

1、小农场里的泥土太硬了,我们把这些蚯蚓送到小农场,让蚯蚓帮助松土好吗?

2、送蚯蚓回家。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6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幼儿园泥土的教案篇7

活动来源:

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动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教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碧绿。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孩子们在情境中发现活动的主角“蚯蚓”,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笔记录交流探索的结果: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觉到震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研究和记录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2.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3.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4.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们要保护蚯蚓,爱护大自然。)

四、延伸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了解到蚯蚓受伤分成两段后,它有个小本领,有脑袋的那部分会长出尾巴来,有尾巴的那部分也会长出脑袋来,它就能变成两条蚯蚓啦!)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关爱人类的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发现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探索、研究。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猜猜看教案7篇

幼儿园种蔬菜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参考7篇

幼儿园小班哭和笑教案推荐7篇

幼儿园小班哭和笑教案参考7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优质7篇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说课教案7篇

幼儿园捡石头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813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