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心得体会

看飞天观后感6篇

只有结合故事的情节所写的观后感才是有意义的,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角色命运的感同身受和共鸣,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看飞天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看飞天观后感6篇

看飞天观后感篇1

电影《飞天》,当我看完后,胸腔中是一股热血,一种自豪,一种震撼。

有谁能做到张天聪这般执着?为了自己的梦想,他牺牲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他是中国首批航天员,战绩卓越,却与神五、神六、神七的发射擦肩而过。一次、两次、三次,他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航天事业,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跌倒,跌倒后一次次的站立。两位好友双双转业,仅他留下,继续经受魔鬼式的训练。面对妻子的不理解,他仍坚持着。也许是付出终于有回报吧,妻女最终理解并支持了他。在“问一”、“问二"落选后,又由于太空事故,增援太空的“问二”,多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深,它并没有去讲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而是讲述一个坚持追梦的人的圆梦之路。就像那句歌词一样:“是谁说伟大才值得被歌颂,乘风破浪后也不一定会成功。”同为航天员,他们经历了多少魔鬼式训练,却登不上太空。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有时候是更值得被歌颂的。他们坚定不移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跨过一道道坎坷悲伤。成功者必是少数人,而这些人一定都会有自己坎坷的追梦之路。也许“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太绝对了,可如若你连努力都做不到,又怎么会进入少数成功者的行列中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或许我们不是英雄,但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的追逐梦想,一定不会成为狗熊,至少我是这样相信着的。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必是找到梦想,然后坚持下去。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张天聪那样的执着,可至少多年之后再回想起曾经的追梦之路不会后悔,至少我们为之奋斗过,挥洒过。请不要轻易地说放弃,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前认为坚持所承受不来的痛,会让你再往后的舞台上完成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转身。

勇敢的追逐梦想,不轻言放弃。纵使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张天聪一般执着,但坚持下去,至少你不会后悔。

看飞天观后感篇2

一开始火箭上天是垂直往上冲的,火箭尾部的火不是那么雄壮,而是看上去像瓜子的形状,嫦娥二号的观后感。过了一会儿,火箭突然横过来滑行,火箭尾部后面的火灭了。然后火箭尾部后面的那一节脱节了,火箭第二次喷出火来。

看到嫦娥二号飞上天,我想到科学家花了几年的心血,只用了三十秒时间就把卫星发射出去了,科学家们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

看到嫦娥二号飞上天,我想到我们中国很伟大,中国的科学很发达,中国的科学家很了不起。

看到嫦娥二号飞上天,我想到嫦娥二号卫星会给我们带来月亮和嫦娥的资料,上面有神奇的山、树和奇怪的花。我相信那边肯定会有扬州没有的东西。她会给我带来嫦娥的模型,带来嫦娥的衣服,带来嫦娥的好消息和小玉兔可爱的照片。

看到嫦娥二号飞上天,我想做一名航天飞机探索员。我还想做一名科学家制造各种各样比卫星还要先进的机器和仪器。我想发明一个机器人,它一般不存在我们的家里,但我一喊它就能出现在我的眼前。它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开车送我上学;它还能开飞机,我想到哪就到哪儿;天天帮我们做家务。我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每天积累科学知识,吸取别人的长处,争取长大做一名科学家。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嫦娥二号”发射的时刻。 我早已坐在电视机前久久等待,六点零五分,火箭终于 发射了。发射那一刻,我的心快要跳出来了,看着火箭从 发射架上冲天而起,奔向茫茫的太空,我感到无比自豪。 火箭脱离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叫了起来,“啊”!因为这 代表着火箭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最难忘的那一刻过去了;“嫦娥 二号”已经进入太空轨道,向探月计划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国家 在20xx年前还要完成绕月探测,对月球表面进行考察,从月球 表面采集样各种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我在等待着“嫦娥二号” 从月球发回令人兴奋的消息! 我真心祝愿“嫦娥二号”探月任务圆满完成!

看飞天观后感篇3

看完飞天电影,感慨良多。“沉下心来看,发现电影主旋律还是很感人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当最后航天梦圆的时候,由衷为张天聪喝彩。

张天聪这是一个怎样的铁汉!他做了二十年的替补航天员,每一次轮到遴选时,不是因年龄偏大,或者是票决结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场意外的感冒,就是那次感冒,我都感觉到心无比疼痛,若是我是张天聪,我相信我就会放弃了。就那样飞天的机遇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恰如已经掬在手中的一捧水,眼睁睁的顺着指缝一次次地流走,而不能解他心中的焦渴。然而,他依旧矢志不移,以清醒的状态、忘我的情境,一次次地选择继续留下来。即便是亲人的艾怨,新人的挑战,都不能动摇他对航天事业的痴心,改变他对太空梦想的追求。他最初的两位搭档面对现实,转岗离他而去,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成了空军少将、一个成了民航老总,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摆脱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超强体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练(七天七夜仰卧于床上、本末倒置,进食与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孤独一人,在幽静的暗室里,独处五天,等等),开始享受生活。

而他却选择继续留在航天中心,又带领新的一批航天员投入新的一轮超强训练。就连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的主任见到他都说,你?又来了?你早毕业了。他只说,我现在是教练员兼航天员,依然指导那些新人做着每次二十二个抛物线飞行。这是一个面对挫折何等泰然处之的钢铁硬汉,观众不免为他心生惋惜,为什么命运总是对张天聪们不公呢?一种联想的纽带悄然在主人公与观众之间形成,于是,观众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剧情发展的波澜,心潮难平,甚或是推波助澜,使这部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开始朝着极致发展。

这部电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张天聪的妻子曲丹在他选择继续留在航天中心时曾经抱怨道,作为一个女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经在等待中过去,我不想再让十年在等待中过去。但是,她最终还是为丈夫留任申请签字,依然忍受着内心不安与焦虑的煎熬,为自己心爱的人默默作出牺牲,在苦苦等待中终于迎来张天聪如愿以偿实现飞天的辉煌。父女之情也在电影中得到合乎常理的展现,张思宇从一个替父亲抱打不平的激愤少女,成长为新一代优秀的飞行员,父女之间的深沉的爱,与翱翔蓝天的追求紧扣在一起,那种同样的执著、同样的敢于献身、同样的坦然面对一切的精神状态与心理默契令人怦然心动。母子之情更让人无比感动。那个在东北山村里的老母,总是翘首企盼着儿子能够飞上太空,她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被病魔击倒,在她最需要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张天聪却全然不知母亲已处于弥留之际,正带着新的一批航天员正在俄罗斯的上空完成每次二十二个抛物线飞行的艰苦训练。真应了那句老话——忠孝不能两全。战友替张天聪去看望临终前的老母,给她以灵魂的安慰,当母亲瞌然长逝时犹如亲生儿子热泪纵横的他,让人品出的不仅仅是战友之情,而是一种崇高的对于母亲敬畏的人性,无不打动着每一个人。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有曲折和磨难,纵然一路崎岖,也要不轻言放弃。

看飞天观后感篇4

张天聪是一个怎样的铁汉?他做了20年的替补航天员,每一次轮到选拔时,要么是因年龄偏大,要么是票决结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场意外的感冒,飞天的机遇一次次流走,飞天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然而,他依旧矢志不渝,以清醒的状态,忘我的情境,一次次的选择继续留下来。即便是亲人的哀怨,新人的挑战,都不能动摇他对航天事业的痴心,改变他对太空梦想的追求。

?飞天》电影中,张天聪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刻苦训练,专业技术过硬,但仍然在神舟七号宇航员选拔中失败。面对种种压力,张天聪没有放弃飞天梦想,毅然选择继续留在航天员大队,成为谢朝阳,王立三,周晓苏等新一代航天员的训练教官。他最初的两位搭档面对现实,转岗离他而去,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成了空军少将,一个成了民航老总。而张天聪摆脱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超强体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练,始终怀着“飞天”之梦与所有的航天员一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地训练着、奉献着。为了进行失重训练,航天员们远赴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训练成绩赢得了俄罗斯,美国等同行们的尊重。在长达数年的训练中,张天聪的执著和顽强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尤其是女儿张思雨,放弃保送北大的'机会,毅然就读飞行学院,决心向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

新一轮选拔来临,然而命运却再次和张天聪开启了玩笑。由于探望刚刚执行完抗洪抢险任务的女儿,张天聪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错失“飞天”的机会,张天聪并没有陷在失败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晓苏组成新团队,追逐登陆中国太空站的机会。一切已经准备就绪,问天一号飞船在发射塔就位。投票会议上,谢朝阳组因为年轻的优势获得了问天一号的飞天资格,张天聪组备份,执行问天二号增援任务。问天一号飞船上天后,一切运转正常。突然,远处飞来的太空碎片击中了太阳能电池板,电力系统受损,千钧一发之际,张天聪临危受命,乘坐问天二号点火升空,张天聪圆满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飞天梦想。

看了这部影片,使我明白了要实现理想,必须努力、坚持,再努力、再坚持。

看飞天观后感篇5

电影《飞天》的主人公航天员张天聪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身为航天员的他却屡次和亮相太空的机会擦肩而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天聪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但他凭着对梦想的坚持,选择作为一名教练员留守。这份坚持最终也获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女儿也选择将父亲的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问天一号航天员遴选的时候,张天聪再一次落选第一梯队,但他仍然坐在控制室为队友加油。影片中,太空站刚刚正常运行不久,就遭遇了太空垃圾的碰撞而需要紧急维修,张天聪作为备份终于得以升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也圆了自己多年的太空梦。但此时在家乡的老母亲却已经永远看不见了。

看到这里,在场不少的同学默默抹去了眼角的泪水,为张天聪最终圆梦而感到兴奋,也为他的坚持和牺牲而感动。

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张天聪所代表和象征的是一种不折不挠、坚持到底的价值观:所谓的英雄,不一定是获得了多少鲜花掌声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在奋斗路上那份倾尽全力、无怨无悔的付出。同样的,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大多数人都是孜孜追求却又默默无闻的,这要求我们要摆正心态,认真学习,坚忍不拔,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梦想的实现。

看完电影,不少同学感慨良多。沉下心来看,发现主旋律电影还是很感人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有同学在看完电影后这样说。当最后航天梦圆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由衷为之喝彩。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有曲折和磨难,但是纵然一路崎岖,却从不轻言放弃。

此次集中观看《飞天》是由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学生党员活动,得到了党员同学们的支持和好评,同学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一起讨论和交流。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国内首部展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影片《飞天》主要以航天员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讴歌了以航天员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刻苦训练、甘为人梯,共同托举起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对于当代观众特别是中心新一代研发人员具有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大家纷纷表示自己能来到一汽是正确的选择,《飞天》精神也是全国各行业科技工作人员精神的代表,自己作为技术中心的新员工,要学习电影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将自己的梦想与一汽的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主产品品质,为一汽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沃仲声副部长作总结讲话,引起大家共鸣:要学习一汽的历史,学习航天精神,融入到团队,到基层和现场去、到项目中去,梦想的翅膀就在实践中、就在岗位上。一汽人要学习航天员永不言败的精神,相信自己,相信选择,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一汽自主事业,圆民族汽车梦、圆一汽自主梦。

技术中心此次组织员工集体观看电影《飞天》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支持和好评,大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讨论和交流。

看飞天观后感篇6

追梦之路,从来不缺少挫折与挑战,甚至要经历生死考验。飞天之路,更是如此。

回顾世界航天历程,一次次重大意外事故触目惊心:1971年6月6日,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返回途中,因空气泄漏导致3名宇航员急性缺氧死亡;1986年1月28日,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挑战者”号飞船发生爆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飞行中解体,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

心怀报国志,生死何所惧。这一切,没有吓倒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努力,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终于迎来飞天梦圆的一天。

这一天,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第一位踏入浩瀚太空的中国访客,也是中国实现飞天梦的第一人。从此,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自主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为此,美国试验过8次,苏联试验过5次,中国只试验了4次。

“神五”飞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强烈振动。杨利伟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当时明显觉着自己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内有死亡的感觉。”期间,他还有过180度上下颠倒的错觉,这是失重后90%以上的航天员都会遇到的情况。“那种痛苦,简直难以忍受!”杨利伟说。

当时的北京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内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当杨利伟的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时,突然有人喊道:“他的眼睛在动,他还活着!”昏眩中的杨利伟,通过耳机隐约听到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时,他才意识到:“我还活着。”

待返回舱着陆后,杨利伟探出头来,向着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后来说道:“当我把名字写在国旗上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中国航天员是荣誉、是责任,更是使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去挑战风险,对于我和我的祖国都意义重大!”梦想于心,励志于行。2005年10月12日,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圆梦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在轨飞行5天5夜后,平安返回地面。

“神六”凯旋后,费俊龙被人们称作“太空归来的‘中国龙’”。他至今难忘在太空玩“空中特技”时的情景。天宫舱内,他半蹲在座椅上,用双手撑住座椅的边缘,然后轻轻一翻,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滚翻。望着正为自己拍照的聂海胜,费俊龙又调皮地翻了3个筋斗。这4个筋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当时飞船的飞行速度计算,这条“中国龙”一个筋斗“翻”了约351公里。

对于所有航天员来说,每一次太空飞行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将面临生死考验。2008年9月25日,同年出生、同年招飞、同进大队的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人,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再次出征。但这次任务中的一次险情,至今提起他们仍心有余悸。

9月27日16时,飞船正环绕地球平稳飞行。按照指令,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在刘伯明协助下准备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就在准备出舱那一刻,飞船突然报起火警。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查出原因。

“出舱!”危急关头,顾不上犹豫,翟志刚果断作出决定。在刘伯明的配合下,只见他镇定自若,迈出舱门,紧抓扶手,缓缓转身,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呈现“倒立”姿态。这时,翟志刚用洪亮的声音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紧接着,翟志刚接住刘伯明递出的国旗,用力挥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美丽背景下,五星红旗在太空徐徐飘扬,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约20分钟后,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此时,飞船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走”过了9000余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我们是航天员,更是共产党员。党和祖国培养了我们,即便是死,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航天梦,需要希冀,更须耕耘。神舟飞船一次次出征,中国航天员一个个飞向太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也一次次被托举。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再次升空。

历史惊人的相似。1963年6月16日,苏联人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49年后,同样是6月16日,34岁的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

这次出征,对于43岁的刘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因为他是14年备战、一朝梦圆。110米,80米,60米,30米,10米……在首次实施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时,刘旺果敢冷静,瞄准靶标,精准操作,不出所料地打出一个“太空十环”,交会对接成功。这次对接,比自动对接精度更高、燃料更省、时间更短,仅用时7分钟,比自动对接缩短了3分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向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为了这一天,刘旺准备了14年;为了这一刻,他在地面完成1500余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之后,成功率保持在100%。

这时,兴奋之中的刘洋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师兄,真棒”,一边向刘旺挥动,一边竖起大拇指。很少喜形于色的刘旺,喜极而泣,振臂欢呼。至今想起,他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兴奋,太兴奋了!当时因处于失重状态,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却怎么也掉不下来,眼前一片模糊。”

从天宫一号撤离的前夜,住了10多天的“太空之家”,突然令刘旺十分留恋。他“游”来“游”去,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每一寸空间,每一个物件,他都想一一珍藏心底。临走前,他还写下对下一个航天员乘组的祝福:欢迎你们来到天宫一号!

3名航天员归队那天,战友们在营院内集体列队迎接。当看到刘洋出现在人群中时,作为刘洋此次飞天备份的王亚平没有感到遗憾,反而特别欣慰,眼泪一个劲地顺着脸颊往下流。她冲上前去,给了刘洋一个深深的拥抱。王亚平说:“那一刻,我是真心为刘洋感到骄傲!我们航天员大队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不管谁飞,都代表大家,我们都会为他们祝福、鼓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看人生读后感优质7篇

看红色书籍的读后感7篇

看读书的妖怪读后感5篇

看《西游记》读后感600字通用7篇

看李嘉诚传的读后感5篇

看红色书籍的读后感参考5篇

看舞狮作文6篇

看社火的作文6篇

看榜样6心得体会300字6篇

看未来作文优秀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70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