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纪念馆心得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去纪念馆心得篇1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参观党的三大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是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每年的7月1日,总会有一些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到此,以各种方式纪念那段封存的历史,尽管记忆中的建筑只剩下一段墙基。
84年前,就在这墙基上的一幢简陋小楼里,中共三大就在这里秘密召开,这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就出自这里——在会上,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真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全国420名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掀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今年9月2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流动党委组织下,第五、第六支部来到了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封存了80多年的历史的大门正向我们打开,它把我们重新带回那个木棉花怒放的英雄年代。
走在恤孤院路上,没有热闹的商铺,也没有喧闹的公交车,有的只是路旁成荫的绿树和安详的小楼。在三大旧址,透过朴实的露天可****的玻璃罩,保存完好的墙基现在真切地展现在眼前。现在人们对这个重要的历史遗址的所有记忆就只剩下一段墙基了,但就是这段墙基,续上的却是一段完整的历史。
中国******在建国前举行的7次代表大会,除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外,一大、五大、七大等会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思想汇报专题而三大会址却由于1938年该建筑毁于日军飞机轰炸,从而增加了保护和修缮的难度。
据介绍,解放后,经多方调查并在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老人的帮助下,最终确认了三大旧址的位置在恤孤院路31号;1981年广东省将该遗址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2月14日,三大会址考古发掘全部结束,在现场他们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房屋地基,至此有关部门从考古的角度确定了此地为中共三大旧址所在,这个过程一晃就是35年。
虽没有“原址重建”三大会址,但为了更好地展示当时的诸多历史细节,就在遗址旁,一幢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的现代化陈列馆拔地而起。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这段历史是“三大”纪念馆首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部分。纪念馆共分三层展览,外墙为红色,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人物浮雕、前言等。负一层场景辟出一间多功能演示厅等,播放历史文献电视专题片:还有一块 “非常大总统”专区,既有孙中山的画像、孙中山会见李大钊的场景画,也有相关的文字介绍、投影等。展览也系统地介绍了我党“一大”至“四大”的情况。进入一楼展厅,最突出的就是代表们开会的场景。代表们的表情栩栩如生。这些硅胶像按照历史真实复原,代表们围着桌子开会,陈独秀正在激昂地讲话,毛泽东手握毛笔,正在做记录。
参观三大旧址纪念馆,过去的历史仿佛一幕幕又再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三大”纪念馆除了完整地再现历史外,还突出强调了“三大”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三大”旧址在毁于战火70多年后得以复原,解密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光辉历史,是广州人对党一份重要的献礼。三大会址的重建也在提醒着我们,广州有不少珍贵的党史旧址、党史资料等“红色资源”,虽然它们中间有的已经成为重要的党史宣传教育基地,但仍有一部分还没得到保护和发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希望有的“红色资源”能得到保护和建设,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以上是《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参观党的三大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的第一心得范文详细内容,涉及到三大、历史、旧址、重要、中共、纪念馆、我们、没有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去纪念馆心得篇2
10月x日上午10:00大家准时在校门口集合。坐58路公交到西湖公园下车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沿着马路有说有笑并有秩序的走到目的地,途中的风景也吸引着大家。
纪念园内环境优雅、肃穆,给大家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神圣感。园内有兰州战役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馆、雕像碑、各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草木等,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
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西北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战役发起于19xx年x月x日,
经过窦家山、古城岭、马家山、营盘岭、沈家岭、狗娃山、黄河铁桥等激战后,打死、打伤、俘虏敌军27000余人,至8月x日结束;兰州战役后,国民党在西北的势力被基本清除,也结束了马家军、胡宗南在西北地区长达40余年的统治。兰州战役纪念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山上,馆区占地面积41.95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四周阳光洒照,松柏挺拔,草木怡人,设有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兰州战役纪念馆两大主题展馆。精选了295张历史图片,22张作战形势图,征集了展板200多幅,革命历史实物50多件,陈展面积500多平方米。运用了雕塑、油画、沙盘、情景再现等手法,直观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兰州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讴歌了革命壮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展现了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奉献情怀,是兰州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在会长的组织下,会员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红军解放兰州时的各类图片、实物和视频等,回顾了解放兰州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成立,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业绩,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刻洗礼。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有利于增进社团内部的友谊,深刻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
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的爱国情怀。珍惜今天的学业,为兰州的美好明天添瓦加砖。
去纪念馆心得篇3
为在党员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家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xx年x月28日-29日,城建学院教工党支部到潮汕地区进行为期2天的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
第一天,教工党员一起前往参观石炮台公园,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随后,教工党员沿着习总书记视察线路,参观了老汕头中心地带的小公园亭、潮州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第二天,教工党员一起前往革命伟人周恩来同志办公地点潮州涵碧楼、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潮汕革命次东根据地葫芦山等参观。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大家缅怀了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教工党支部书记唐丰带领支部党员向纪念碑行注目礼,向革命烈士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提醒大家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潮州涵碧楼,大家回顾了潮州的历史,1927年,南昌起义军入粤,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人于9月23日到达潮州,指挥转战于潮汕各地,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帮助农民自卫军摧毁反动民团、打击*,至30日撤出,史称“潮汕七日红”。红棉南国,一战千里,枪林弹雨,强渡韩江。同志们在烈士遗物和图片资料前驻足观看。一组组丰富的人物模型、一帧帧沧桑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让大家对那段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受教育并倍受鼓舞。
在短短两天的红色之旅中,城建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不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亦通过追忆先烈的英勇事迹,重温党带领人民夺取美好生活的伟大功绩,坚定了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工作,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们学院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去纪念馆心得篇4
他们是红色地标——兰州战役纪念馆的普通讲解员,每天用心坚守在这座信仰的高地,与硝烟、战场、战斗英雄在一起。今天,我们聆听该馆吴丹、王鋆两位红色文化传播者,为您讲述兰州战役那段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民英雄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红色故事。
人民英雄王学礼
兰州战役中,王学礼任团长的三十一团担任主攻兰州锁钥沈家岭的重任。沈家岭位于兰州城西南,是敌人重点防御的三大主阵地中离黄河铁桥最近的一个。
1949年8月25日凌晨,总攻开始了。王学礼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连续突破敌人两道防线。在向主峰进攻时,部队遭到敌人顽强抵抗,一营、二营损失严重,王学礼果断命令预备队三营投入战斗,很快攻占第三道防线。这时,敌人用汽车运来大批后备部队,妄图夺回阵地。
经过拉锯似的反复争夺,三十一团牢牢守住了阵地,但伤亡惨重,全团只剩170余人,危难之时,三十团赶来增援。历时14个小时的激战,下午5时许,我军拿下敌人最后一个碉堡,敌兵开始沿沈家岭北坡溃退。城中守敌为策应残敌逃跑,不断向沈家岭开炮。王学礼不顾敌人密集的炮火,左手提着马刀,右手拿着望远镜站在刚攻下的碉堡上指挥战斗。警卫员上前去拉,战友催促他赶快隐蔽,但他说:这个位置好,便于指挥战斗!
不料,一发炮弹在王学礼脚下的碉堡上爆炸,他的右腿被炸断,一块巴掌大的弹片穿透了左侧腰部,鲜血染红了沈家岭的土地,这位英勇善战的年轻团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光荣牺牲,年仅32岁。
1949年8月26日,红旗遍插金城,兰州解放了。1949年10月,第四军授予王学礼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并制作了一面锦旗留存给王学礼的亲属。1959年10月1日,省政府在兰州烈士陵园为王学礼建立了雄伟庄严的烈士亭,永远纪念他在兰州战役中的不朽功勋。
一封字短情长的红色家信
在如今手机信息横飞的时代,家书有着独特的历史印记。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情深义重的家书是对远方亲人唯一的情感寄托。无数英雄志士,将拳拳报国之志或涓涓儿女之情浓缩在小小纸张之上,转身慷慨前行。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1949年8月26日,一面鲜艳的红旗插上白塔山,金城兰州宣告解放!在这之前一天,团长王学礼壮烈牺牲,成为兰州战役中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指挥官。
那一天,他的小女儿刚刚出生10天。直到小女儿满月时,王学礼的家信才辗转千里由组织交给远在陕西泾阳县军医院的妻子苏维仁。这是王学礼奔赴兰州战场时写的一封家信:我们南征北战十几年了,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一天就要盼来了。我们现在训练很忙,要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敌军,解放大西北。我不能来看你,望你注意身体,带好孩子,让我们在胜利的时候再相会。那时,我们的第三个孩子一定出世了,他们将是新中国第一代最幸福的人。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祖国的新生吧!祝你和孩子们健康快乐!
短短的一百多字,浸透了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喜悦。
苏维仁捧着磨损的书信,看着熟悉的笔迹,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止不住的泪水滴落在信纸上……
攻兰州前,为了不让王学礼分心,她没有去部队看望丈夫。兰州解放后,她日夜盼望着王学礼的消息,多么希望他能早点回来看望刚刚出生的小女儿。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在兰州解放的时刻永远地离开她和孩子,这封红色家信成了王学礼生前留给她最后的文字,成了妻子后半生最好的陪伴。
甘肃小萝卜头
艺术展区《童年囚歌》,展出了惨遭国民党杀害的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的女儿罗力立和他的妻子樊桂英原型人物雕塑,《大豆谣》是音乐家王洛宾在大砂沟秘密监狱为小狱友罗力立谱写的歌谣。
罗力立的母亲是为党做地下工作的,1939年,由于父母被叛徒出卖,年仅8个月大的小力立与父母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小力立没有口粮,极度营养不良,头大身子却很小,因此被称为小萝卜头。
1941年,小力立和父母被转押到非常偏僻的兰州大砂沟秘密监狱。在那里,她结识了代号为w的大胡子叔叔王洛宾。
有一天放风的时候,小力立在操场上捡到一粒大豆。她不知道能不能吃,但实在是太饿了,忍不住咬了一小口,惊讶地发现原来世上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于是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找到了大胡子叔叔并问他: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吗?王洛宾当时并不明白,一个孩子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他回答说:是不是馒头啊?小力立说:不对!随后,他又说了好多好吃的,都是小力立从未见过更没有吃过的,小力立非常茫然,她献宝一样小心翼翼把那颗大豆从口袋里掏出来说:你看,这才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王洛宾一看,一双干瘦的小手捧着一粒脏兮兮的小蚕豆。这一幕让他心酸。回到牢房后,他用废旧的牙膏皮卷成笔,在纸烟盒上写下了这首《蚕豆谣》。晚年时他又将这首歌写成了童谣,不仅影射了当时狱中恶劣的环境,更饱含着对小力立出狱后能够坚强、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
1946年2月,罗云鹏被杀害后,敌人找不到罗力立的母亲是共产党员的确凿证据,便将他们释放。母女二人辗转回到老家山西运城,长大后的罗力立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2021年3月28日,83岁的罗力立专程到兰州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她在回忆童年的六年铁窗生涯时说,在那样饥饿、寒冷、污浊的环境中,我这个幼弱的生命竟然没有夭折,为什么?我认为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那些善良的长辈从自己极少的饭食中匀出饭来把我喂养大。小时候的苦难现在都成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懂得了,最崇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尚的人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为崇高的理想而坚贞不屈。我感谢命运对我的眷顾,我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父亲牺牲之前让母亲把我的名字改了,我原来的名字是罗俐丽,后来改成罗力立,意思是有力量地站起来。这个名字,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去纪念馆心得篇5
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础。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纪念馆于20xx年正式开馆。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证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能够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最让我吃惊的是,展馆内人流如织。不但有参加过石油会战的老石油工人、老石油工人的后代、学生结队前来,也有很多企业组织员工团体来参观,还有大批的游人……
走出纪念馆,外面的艳阳还是那么强烈,我们在铁人雕塑前照了相,我当然不会忘了把广场群雕拍了下来。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前一段时间,刚刚看过刘晔主演的电影《铁人》,最近又有石油题材电视剧《奠基者》播出,大庆铁人精神悄然而至,不觉心底有一股温暖的热流在涌动。也敦促我把去年夏天去铁人纪念馆参观纪实写出来。
铁人精神直到今日仍给人以感动,说明了什么岁月不曾磨灭记忆,在历史长卷的任何一页,拼搏和奉献,都是照耀人类心灵、指引社会前行的精神之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生俱来的人性是永难改变的,生与死,灵与肉,个人与群体,利益与精神……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如金子般闪耀光芒的高尚而伟大的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