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改变我们对待事情的看法,但是书看完之后最重要的读后感你会写吗,其实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名著理论的领悟,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爰的教育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1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老师对学生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挂在嘴上的爱。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请学生去家里做客,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游山玩水走;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发自肺腑的爱。当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些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吧我们当做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2
前几天,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由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撰写的《爱的教育》。我刚到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安利柯,他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这本书是他在那一年十月到第二年7月期间的日记。记录了1881~1882年意大利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书中描述了可敬的老师,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和坚强不息的克洛西等人物。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侠义的卡隆,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看到了安利柯的同学克洛西的爸爸对他在监狱时的管教充满了感激和尊敬。当然,还有每月故事里那爱国的少年,那舍己为人的两年级学生可莱谛。这些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给我带来很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请看一看《爱的教育》这本书吧,相信你会有很多启发的!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3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书中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书中所描述的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后进生的转化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教育难题。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如果时常批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相反,用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与孩子产生信任感,这样的教育才会慢慢接近成功。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我们都要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4
这几天,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作者是意大利的德·亚米契斯,本书以日记形式讲述了恩利科一年中的所见所闻。他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有力大无比的卡罗纳,聪明的德罗西,“小商人”卡罗菲和可爱的“小泥瓦匠”等等一些伙伴。
这本书主要围绕“爱”这主题来撰写,比如,“我”生病时,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疼爱;马尔科的妈妈在外地工作,结果不慎得了大病正当心灰意冷的时候,年仅12岁马尔科只身一人千里迢迢从意大利到阿根廷,当妈妈看见他时重新树立了信心,燃起了对生活希望,这是孩子对父母敬爱;当同学因生病未到校上课,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丢下要批改的作业探望学生,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当同学失足落水命悬一线的时候,皮诺特不顾一切跳入水中舍命相救,这是见义勇为的大爱。
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伦巴第的小哨兵》,里面讲述了一个男孩为了帮本国战士获取情报,在侦察敌情时不慎中弹身亡,最终因为可靠的情报获取了本场胜利,随后,战士们把国旗盖在他的身上,并向他致敬。男孩知道自己很可能会阵亡,却依然担任“火线侦察兵”的角色,这不正是小男孩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吗?这不正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吗?这他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和他人对他的敬仰。
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种的爱,爱就像千丝万缕的阳光,照耀着每寸土地;爱就像一朵朵鲜花,开满在受助者的道路上;爱就像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干枯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心中有爱、行中有善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富强、民主、文理、和谐。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5
?爱的教育》是本日记体小说,记载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生活。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他们只是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在用爱感受着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整篇小说的主旨就是爱这个字,书里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尽管里面的爱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但是却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这本简单的小说让我明白,我们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加强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一味地责骂与批评是没有用的,对于孩子,要用该教育,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明天。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对于学生们而言,一个单纯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老师不能仅仅上课,或者做思想教育,而要真正懂得学生们的心理,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理解他们的喜好与行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我们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传统美德传授给学生。并且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学生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育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提工服务,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而不能训斥学生,不要过分地执着于“立竿见影”,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爱的教育》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其中我们所能感悟到的东西却实在不少,而作为一个老师,我能感悟到的,是怎样把每个孩子,教育成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6
今年暑假,我在家认真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通过对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阳光的男孩,日记主要记述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一些小故事,也有一些是亲人写给他的许多劝诫性的文章。
红卷发女老师是安利柯的语文老师。他上二年级时,老师非常关心他、爱护他,他们之间培养了很好的感情。然而,红卷发女老师突然的离去,给小小的安利柯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送葬的途中,灵车缓缓而行,居民们纷纷从家门口、窗户探出头来目送这位可敬的老师,还有些怀抱着孩子前来送行的妇人也都悲痛不已……这一切都说明红卷发女老师深受人们的爱戴。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成绩。结果,有几位同学没能升级,安利柯的好朋友瓦梯尼意外地升级了,他们互相拥抱用爱来表达快乐。
这本小说写得很自然,塑造出一个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形象,他们用爱来交流。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每个故事都充满着爱。
看了这本书,我体会到爱是一种力量。我们要用爱来对待长辈们、同学们及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只要用爱来相处,就能创造出一个美好、和谐的班级,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7
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
1、 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 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就是应该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我看后感觉很惭愧因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看来,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习不学习,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句话似乎平时听到过,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习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就连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习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6、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对于大学的含义,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师支持着,没有名师,也无所谓名校了。
爰的教育的读后感篇8
作为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学生,他们有的会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把老师的叮嘱当成耳旁风;有的会在同学交往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显露出自私、不为别人着想的特点;还有的竟敢与老师顶撞,毫无尊师重道之言。这些学生令老师非常头疼,费了很大的劲儿,收效却甚微。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讲到,“不懂事往往是没有能够将社会规范和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交往和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人的成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通过社会实践,得到了许多不同体验的过程。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遵守社会规则,有的就很困难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宠坏了,或者与现实社会过度隔离造成的。”联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学生,的确大多属于这两种情况。
记得有一个叫小江的学生,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从来都不让步,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个人的自理能力很差,不会擦桌子,不会系鞋带,衣服总是穿得歪歪扭扭的。后来得知,他上小学之前跟奶奶一起过,奶奶非常宠他,事事以他为中心,所以才养成他不知道考虑别人感受的不良习惯。对于这类学生,他其实本质上并不坏,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训练,在家庭教育中,从没有明确生活中的原则,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训练他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必要时严格执行,强化认识,让社会规范入脑入心。
还有一类学生与之相反,不是被宠溺过度,而是被隔离过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过于严格,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周围环境产生畏惧、恐惧或者敌意的心理。他们很敏感,一个微笑有可能被理解为挖苦嘲笑,一个动作可以被误解为攻击,他们自我防御机制非常不成熟,常常以攻击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环境。记得有个学生叫小可,家教很严,在家写完作业,就是随便玩玩,但不允许去别人家玩,也不能带朋友来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会招来家长的辱骂。有一次上课时,有位同学冲他笑了笑,课下他就把那位同学打了,问原因,他说是因为他被人嘲笑了。还有一位同学,和同学发生争执,拉都拉不住,嘴里还振振有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抽,皮肉发馊。”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指望短时间内就能改变。首先要从家庭开始改变,创设一个安全有爱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便会卸下很多防备。在学校里,要进行规范化要求,让他们在合作交往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总结经验,改变之前的错误做法。
对于“不懂事”的学生,有时真得很上火,也很无奈,但终须要面对的,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不能贴标签,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方法去获得积极的体验,理解学生独特行为和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