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能够让读者产生阅读书籍的兴趣,为了避免自己遗忘已经读过书籍的内容,写读后感就是最直接的方式哦,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读月亮读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月亮读后感篇1
今天是我参加扇贝读书营的第63天,读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英文版原著。随便记录一下读书心情,三言两语零星散落,反正想哪儿写哪儿吧。
因为之前已经写了中译本的读后感,所以情节在此不赘述,主要说说读英文版的一些体会。
这本书在扇贝的难度分级是考研,读书营介绍的词汇量大约是1.2万以上,而之前我自己阅读的书籍难度分级都是四级,所以读这本书可以说跨了挺大的一个台阶。说句老实话,报名高阶读书营的时候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跟上读书营的节奏。
不幸的是,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恰恰是最难的,整篇不知所云。第一天开营我在外地出差,整整读了四十分钟才把当天的内容囫囵吞枣读完。此时的感觉是当头一棒,一下打蒙了。当时很后悔高估了自己的智商,报了高阶读书营。但是既然已经入营了,也不能轻易放弃。于是紧急百度了这本书的背景资料,了解大致内容,以便于第二天继续连蒙带猜完成任务。
这样咬牙坚持了几天后,情节渐渐铺展开来,作者的白描分析总算结束了,阅读难度降低了很多。同时我也抓紧读完了中译本,辅助自己的英文阅读,加深理解。加上读书营赠送的柯林斯字典包,每天的读书讲义辅导,阅读感受越来越轻松有趣,到最后居然有些期待每天的推送。
后来入营的很多群友也有类似感受,前几天读晕了,之前积累的阅读能力似乎荡然无存,智商严重被碾压。幸好有我做急先锋,及时安慰了他们受伤的小心脏。如今回头再看,如果不是因为交了读书营的钱,如果没有读书营的讲义辅导,如果没有营地老师提前告知,肯定第一天就弃读了。从此以后我都没机会跟别人说:“我读过《月亮和六便士》的原版书。”
作家们也不知道是怎么考虑的,把书的开端写得那么晦涩难懂,生生挡住了一大批读者。大约就是要通过最初的屏障过滤掉那些没有毅力不能咬牙坚持的人吗?如此这般,坚持读完的人才有资本引以为荣?而实际上,忍过前面三四天,就柳暗花明了。
高更的作品,百度来的。
读书营价值含量最高的环节自然是每天的讲义。因为讲义挑出了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不懂的地方能读懂,读懂的部分更清晰。之前我在读书营的入营初体验里说了,讲义的主要内容是熟词僻义、复杂长难句结构分析、背景介绍和其他知识点讲解。这其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长难句结构分析,其次是熟词僻义。
长难句分析采用分层结构解剖,基本方法是去掉修饰看主干。最近在学的流利阅读其实也用这么个方法,采用的是语音讲解。读书营讲义的图解更清晰,有的句子复杂到有四层结构,通过图解一下子就清晰了。个人感觉读完这本书后,对长难句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毛姆的长难句据说是很有名的)。
熟词僻义技术上倒不难,只要有耐心查字典就行。要多查几部字典,而且要查最全面的字典,看英英解释和例句。难就难在一般人没有这个耐心去查,也没有那么权威的字典。讲义节约了这部分时间,一目了然,“哦,原来这个词还有这样的意思。”
除了讲义,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午间加餐。午间加餐是百科知识拓展,内容和英文无关,而是英语文化的历史背景。月亮这本书说的是印象派画家斯特里克兰的传奇一生,其人物原形是高更。因此午间加餐的内容有很多是关于印象派画家和作品的介绍,读书笔记。另外还有关于英国社交礼仪、伦敦城市环境、法国巴黎以及塔西堤岛的介绍。作为对艺术抱有兴趣而知识匮乏的门外汉,读这些相关知识觉得受益匪浅。除了文字介绍更有图片辅助,可以看出来,午间加餐内容也是精心准备的。
作为一名从小不爱读书看报的女汉纸,英语基础薄弱又很希望拓展眼界的七零后,人到中年居然爱上了英文阅读,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奇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我这样的感受,读英文书时不仅可以欣赏精彩情节,更可以学到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快感,分明是赚了一个亿的大便宜。所以很多英文著作读中译本可能没那么大兴趣,英文原著反而有耐心读完。比如月亮这本书,如果不是为了读英文版,中译本我也是看一个开头就弃书了。原版书读来有双重乐趣,比读中译本的兴趣更浓厚些。
有不少同学问我读书营如何选择级别,每天学习时间大约有多久。我觉得这都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书可以读厚,也可以读薄;读名著有收获,读儿童文学一样有收获,这些都因人而异。因为有讲义的支撑,选择难度偏大的书也没问题。如果想读起来轻快一些,细致一些,就选难度和自己水平相当的级别。至于读书时间,更是可长可短。
我读月亮这本书,应该是超过我自身水平的,最困难的部分每天要读四十多分钟,比较顺畅的部分也有十几分钟就读完的,大部分耗时在20-30分钟。午间加餐五分钟即可读完,讲义大约10-15分钟。我看评论区里有的同学只需几分钟就能读完一天的阅读任务,简直崇拜到怀疑人生。即使是中文,我也不可能几分钟就读完,别说是英文了。我的方法是一次读懂,有困难的句子会反复看,再加上我本身阅读速度偏慢,所以耗时应该算比较长的。读书营本身设计的学习时间大约是15分钟左右,如果选择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书目,每天阅读时间应该在15分钟以内。
读书营每天晚间有个答疑环节,如果觉得讲义的内容还不能满足求知欲,可以在线提问。但是很少有同学去提问,因为提问也需要技术支持,也就是说,要非常仔细的阅读和做笔记,才能提出问题。最开始有几个同学提问,基本是关于语法方面的问题。如果是作为精读材料,那么每天的学习时间可能长达几个小时。但是有老师可以答疑,其实是个很好的资源,对语法有钻研精神、有学习能力和充足时间的同学,可以把读书营当做阅读课,而不是像我这样只是浮于表面满足于读懂而已。
无论采取怎样的学习方式,都以自己感到愉悦为基础,这就是我喜欢的“佛系阅读法”。尤其是对于单纯的英语爱好者来说,没有升学和考试压力,学习更应以愉悦自己为前提。有升学和考试压力的同学,读书营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各种考前培训班见效最快。我始终觉得像扇贝读书营这样的产品,是为自学者设计的,为英语爱好者提供自娱自乐的平台,其最终目的是热爱英文,使用英文。语言学习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有条件的话,课堂面授学习系统教材,再配合大量阅读,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
读月亮读后感篇2
?月亮与六便士》小说的开头是这样形容斯特里克朗的:他是一个一点也不起眼的人,英国证券交易所的职业经纪人。长相一般,工作水平一般,看起来毫无艺术素养,说话无聊开口冷场。
后来的斯特里克郎在巴黎画画,住贫民窟里的廉价酒店,每天靠牛奶面包充饥,过得穷困又潦倒。
这两种极端的生活,我想它既不是是在鼓励我们勇于追逐月亮,也不是要我们为了六便士而去妥协。而更像是在提醒我们要适当的补缺,保持平衡。
40岁前的人生,他扮演了在他这个社会里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好父亲,好老公,以及职业人。这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平淡无过错,但却脱离了自己,显得游离,缺少温度。
当他觉悟了之后,发现该为自己而活了,却是一发不可收拾,抛弃了原来所拥有的种种。也许,最后的斯特里克郎内心是满足的。但是,他却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失去了一切可以失去的东西,伤害了许多原本不该伤害的人。这种决绝让他自己陷进了跟这个世界的冲突最大化的境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经觉得自己是有艺术天赋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就都是艺术的。作为一个俗人,生活有很多的时候都不是艺术的,我们要做一些乏味的平凡的事情,让自己在生活或事业上有保障,再去追求艺术。保持与这个世界步调一致。
作为一本讨论度颇高的书,也许书的价值或者说书中故事的价值只是提供给我们一种思考:我们能不能不这样活,可不可以有另外的一种方式?
读月亮读后感篇3
the book tells the story of a british stock exchange agent,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with the "iron rice bowl", happy family, live very comfortable, but he was crazy to have a crush on painting, dropped all abandon the family, and to paris alone to pursue his ideal, he was in paris small attic endured the pain and suffering, poverty, hunger and disease, were it not for the support of a friend, he may not walk out the attic, he fled after the tortuous, came to a distant island - tahiti, the island was almost isolated, he finally found his inspiration, the source of the life and soul fit, he is here to create a picture and a pair of the great epic, but life has not let him, he contracted leprosy on the island, unfortunately died here, but his creation on the island is valuable, a masterpiece of great value.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don't think finally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others laugh at me too crazy, i laugh others see don't wear", there's only one thing in his mind, he seems to be born with the mission of "god", this is something must be done, for the sake of it he is willing to throw up, give up become the eyes of others envy of life, but he thinks he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he thought he lived to find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was within him. just like the same thing in our life, you see one side of it differently from the other, so would you say it's the other person's fault? in fact, otherwise, there is no absolute, others just see you do not see the side. meanness and greatness, malice and goodness, hatred and love are mutually exclusive and can exist in the same body.
the moon and sixpence, ideal and reality, if you look up and see the moon, lower your head is sixpence; if you had only one choice, would you rather be a crazy genius or an ordinary person who spends his or her entire life trying to realize his or her worth?
读月亮读后感篇4
如果人终将会死,那么在这世上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书里的主人公的答案是追求极致的精神艺术的表达。他抛妻弃子,放弃了原本美满的家庭,体面的工作,独自来到巴黎追寻精神的涅槃,他在巴黎穷困潦倒,靠救济度日,他勾引朋友的老婆,害她自杀却毫无感觉,他对亲人朋友冷漠至极,却对艺术的追求热情如火。他一生极致追求的生活的意义最终在一座小岛上实现。
我想对于他来说,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崇拜这一种精神性,对于物质条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着就行,只要还能画画就行,人的乐趣极致就是创作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悦感,当作品完成之后意义就不在了,哪怕对世间来说是最伟大的作品,斯特里克兰最后创作了一副旷世之作却让他老婆将其烧毁大约也是自己最终得到了满足。可是我做不到,现实生活中誰又能真正舍弃呢,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枷锁,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大家沉醉于那副画气势磅礴的伟大之中时,一句要不要喝点酒,就让杰作的魅力瞬间破碎。
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的肩上扛着责任,我们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们放不下父母,儿女,放不下重担,我们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洒脱,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一种专注的精神吧。
我想对于他来说,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崇拜这一种精神性,对于物质条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着就行,只要还能画画就行,人的乐趣极致就是创作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悦感,当作品完成之后意义就不在了,哪怕对世间来说是最伟大的作品,斯特里克兰最后创作了一副旷世之作却让他老婆将其烧毁大约也是自己最终得到了满足。可是我做不到,现实生活中誰又能真正舍弃呢,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枷锁,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大家沉醉于那副画气势磅礴的伟大之中时,一句要不要喝点酒,就让杰作的魅力瞬间破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的肩上扛着责任,我们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们放不下父母,儿女,放不下重担,我们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洒脱,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一种专注的精神吧。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精神震撼,醍醐灌顶的感觉,细想之下又觉得无法企及。在我们纷扰纷乱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责任需要去扛,令我们无法喘息,但是当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习斯特里克兰的精神,全身心的去投入创作的过程。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们全神贯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的时候,时间过的极快,内心极其的充实,有一种满足感,即使没有完成什么这一种状态都令人愉悦。所谓的快乐不过如此吧。就像毛姆说的那样,作家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作的酬报;对于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诋毁,都应该淡然处之。
希望大家都可以专注与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自己的乐趣,不要过多的在乎他人的眼光,找准一个方向就向前冲吧,当你竭尽全力的时候,你想要的都会有。
读月亮读后感篇5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的经典之作,书名取自毛姆另一部作品《人性的枷锁》的一篇评论,评论写道“主人公菲利普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终日仰望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毛姆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就用作了本书书名。
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拥有温柔的妻子、乖巧的儿女和成功的事业。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内心中对曾经的绘画梦想的追求越发强烈。他极度渴望成为一个画家,就像被魔鬼附身一般。于是他决然地放弃已经拥有的平淡幸福的生活,抛妻弃子去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在异国他乡,他不仅肉体上承受着贫穷和饥寒,而且为了寻找不同寻常的绘画手法,在精神上亦承受着痛苦折磨。在生活中他性格冷漠、偏执自私,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拥有极大的热情,完全追寻自我,坚持自己独特的作画风格。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离开了文明的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个宁静又质朴的小岛上他和当地的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不朽之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书中几个人物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而脆弱。
一、施特略夫——尊严和爱情的较量。
施特略夫是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物。他说过:“我爱她远远超过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施特略夫是一个人人都期待拥有的好朋友、热心肠的大好人。但是对待妻子这样一个他意外得到的美丽尤物,他却卑微到尘埃。他对于妻子过分地讨好,甚至使他散发出低贱的气质。然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背叛了他,在施特略夫的懦弱性格的对照下,斯特里克兰德的霸道和原始的雄性气质的呈现,征服了这个外表文明,内心原始的女人。
施特略夫无疑是善良的,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并不是一味的宽容和放下尊严就是爱。尊严在这里并不能和爱情成反比,不是低到尘埃里面爱情就能开出花朵,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保持尊严。
二、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爱情和理想的较量。
“如果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但是如果他是为了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对不对?因为你认为前者是对手,可是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这是文中的“我”对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解析其丈夫离家出走的原因,一针见血、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这甚至是对爱情的一种赤裸的羞辱——是的我爱你,但是我更爱我自己。
通常人们讨论的都是爱情和面包的较量,一面是心灵所向,另一面又是生存必须。但是或许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二者之外还有更加强大、不能令人拒绝的选择,那就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更加抽象、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东西,它让人充满好奇,想要去征服。在这些人看来,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爱情没有了还可以再追求,但是如果失去了追寻内心那份执着的勇气,将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成了“不得不”成为的人。
三、斯特里克兰德——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寻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那个拥有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和简朴的生活的小岛。与我国诗人陶渊明类似,他们的志向都是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陶公不喜现实浑浊之风,于是归田园居;斯特里克兰德不愿受生活的束缚,只想用画笔表达自己。但是陶公并没有将与山水为伴的生活坚持一生,当朝廷再次向他递出请帖,他放弃了自在随性的生活,而投入纷扰繁琐的现实之中,那是因为在陶公心中心系天下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在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上,用一场平庸而又窘迫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现实给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无情抽打。
其实不论是小说还是生活,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能割裂。理想升华于现实,然而又必须归于现实。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平淡舒适的生活,这本身不值得羞愧。因为可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做了违心的选择还心虚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不愿放弃心中的'不甘,不愿折服于这枯燥乏味的生活,那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满地的六便士,只有他抬起头才看得见月亮”,用高晓松的歌词来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读月亮读后感篇6
偏执孤独的天才,从人尽皆知的梵高,到本书主角的原型高更,人们谈起他们的时候除了他们的作品后,总是避免不了提及他们的疯狂。艺术品的美是一种美,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另一种艺术吧。
在《月亮与六便士》的热门书评里,除了刘瑜的那一篇外,还有一篇写于20xx年,作者那时候在上海当程序员,攒了十几万块,决定辞职用两年的时间去一窥自己的梦想,写一本书。“我捡够了六便士,现在想看看月亮。”他是这样写的。距今已经6年过去,我和很多人一样好奇写书的结果,但点进作者的主页,发现他的账号已经被注销。有人在那篇书评下留言,说作者的书的确出了,但评价一般。虽然不知道真正的结局如何,不知道作者是重回为六便士埋头生活的日子,还是继续追寻着月光,但那篇书评为《月亮与六便士》留下了一个神秘的注脚,或者可以算是书里的虚拟故事无意中漫延出了一角到现实中,也或者是现实小心翼翼地往书中探了探头窥望了一下。
读过这本书的人,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的人,大多数都有想放弃一起去追求梦想的时刻吧。极端的便好像斯特里克兰德,如同恶灵附身,可以抛妻弃子不吃不喝,却必须要画画,现实一点的就是书评的作者,放手一搏但还是保留了退路,给自己一个犯错的机会。平凡人如我,能做到后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更多的时候只是做做白日梦,把“梦想”变成“消遣”、“兴趣”。
看完《月亮与六便士》后我在思考,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品最后有没有被大众认可,有没有售出天价,是不是对故事并没有太大影响呢。没错,他死后的成功为画家的一生更添了几分唏嘘和悲凉,但斯特里克兰德从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画作的评价,当最后一笔落下,画便成了一个实物,脱离了他的灵魂,再与他无关了。与其说书里表现绘画是他的天赋,不如说着重点在表现他的疯狂。也不知道是他怪异、超前的绘画天赋促使了他的疯狂,还是他的疯狂孕育了他的绘画。
世上天才不少,疯子不少,但人们独爱疯狂的天才,仿佛异于常人的表现使得这些天才离平凡更远一点,离神更近一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浇月亮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