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读后感写完善,我们需要对原文理解透彻,书是让我们的思想境界提高的载体,书看完之后最重要的读后感一定要写,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李清照的诗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李清照的诗读后感篇1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的诗读后感篇2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一首词。往往要用:心,眼,耳,鼻,舌,身,意,七种感官交叉感悟。心是最难说的一个字。佛经用三藏十二部都没全说清。词人往往只能用‘心’字。心比‘意’高。意如虚空。手通意。所以如来之手连孙悟空都跳不出。人的七种感官感物不同,不仅有高低,各职不同。一般人都丧失俩至三根,每一根或多或少都还不很健全,所以感悟不准确。
常记溪亭,是心与意识,溪为心记住的物,是不磨灭。亭为意造,在一段时间不磨灭。溪对人与万物来说,是最珍贵。作者的心也是这么认为。可以说刻骨难忘。沉醉是五根随心而高兴,还希望心时时带它们去玩。五根感觉要差些,只能用醉来形容。所以不知归路。这里‘归路’是比兴,是心所感觉的路,这里作者感觉身体太放纵了,忘记心来世间的目的。
兴尽晚回舟,一个晚字,当然有后悔之意。舟是渡人与万物的。
误入藕花深处,藕花是长在郁泥里,艰难突破水层。这里只佛看见人们生活艰难而忧郁。
全句是说李清照进入佛门感觉晚了些,但她还是如溪水高兴得很。
争渡,争渡。是一争一渡,再争再渡。争是万物再生存中竟争,万物难逃这个法则,这叫命运。渡是自己生存下来还得舍身躯救别人,这叫生命。比如人在船上,已经危险,明知危险还去驾船渡人。有人在火中,明知去救会死,但还是跳进火中。这时命运与生命就容入一体。.所以争渡四字是人们几千年都没搞清的问题。一般人难以协调。这时受惊得是鸥鹭。鸥鹭是一种能飞但又不肯飞的鸟,有能力救人但又不去救人。清照对这部分人太失望。它不仅学佛。还学易。这首词还包含易经河图与洛书。
李清照的诗读后感篇3
往事随影,挥手便散,瞬而凝形。夹扶着清风,伴随着欢笑,忧愁,伤苦,渐渐消失在风的衣角之后,但又随着风窜上衣领。
即使你无法握住风的衣边,但是它会在你的身边久久盘旋。
记忆中的溪亭就像一根弦缠住她的脚腕,让她在繁华中,伫是。时一时,年一年的落日很平凡,在她的眼中却化成了一轮红月挣扎着最后的余晖。被落日烧红的天空与悠悠的浮云在红光中摇曳。她,也只有她,这平淡无奇的一幕在她的眼前回映。
完美的落幕下,举一杯清酒在船头畅饮。余晖下,长长的影子被拽的很长很长。她沉醉在这时分,杯酒如同杯水不觉地饮下,微微醉意,心醉,身也醉,忘记了回归的路。
小舟在湖中荡漾,摇摇晃晃,泛起圈圈波纹,湖中的荷叶也随之起伏。星光披着夜行衣,踏着悄悄地脚步来到夜色之下。她心中的情致不得不收敛,划动着小舟,漂浮在宁静的湖面上。
缓行的小舟停止了前行,水花溅上船头,打湿了夹板。藕花拦住了归路,醉意下慌张地划动着小舟,惊起鸥鹭。来自被拦住的慌张化成了一片欧鸣,她笑了,笑自己是那么地失措,放下手中的浆,看着惊飞的鸥鹭。
回忆在我们的脑海回荡,我们不知道这一份属于她的,又会占有多么的地位。
历史已经流淌而过,也没有书籍可以供我们考证,只有这首诗还在夜幕下徘徊。
品味她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也不会有一杯清茶比它还清。在日暮下她就如同失路之人感伤着余辉,在星辉下她是那么的无助,但短暂的失态却没有破坏她浑然的气质。
无限的落幕,也许会让她饮醉天明,也就是星辉点醒了她,但没有点醒她的内心。
她就如同一个谜,很近,在我们眼前,是这首诗;很远,有千年,已经离我们而去,很近很远只是一个念,在日暮下一直有着她的背影。
也许她只活在那个日暮下,那一个日暮记载了她的全部。
也许她也活在那个星辉下,那一点光照醒了她。
也许她也活在那首诗中,那一篇流淌了她的回忆。
而我,宁可相信她只活在了那个日暮之下,她的背影是那么地失落,手中只有一杯清酒独饮,也只有饮醉才能释怀,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
惊起一滩鸥鹭。
惊起的鸥鸣是一杯醒酒茶吧。
李清照的诗读后感篇4
雨后初晴,偶得李清照之杰作《漱玉词》,读后感慨系之,一幕幕的爱恨离愁,一阕阕云烟往事,千万个片断在脑海闪过。顷间心痒难耐,遂下笔,一舒心中感伤。——题记
一、生平
?老残游记》有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今第一女子就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柳絮泉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词人。生卒难考,推测生于1804年,卒于1151年。其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为擅长著名。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真切感人。惜作品大多散佚,流世之作不过数十首,皆属上乘之作,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压倒众多须眉的崇高地位。
二、婚姻
易安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饱览百家经典。而后嫁与考古学家赵明诚,正值二八妙龄。夫妻二人皆博学之士,意趣相投,一见倾心,感情甚笃。由于明诚的鼓励,婚后生活美满,前期的作品大多围绕自己的婚姻生活,起居趣事。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写出了两人同游时美好的时光。
?易安居士事辑》里有一段文字:易安性强记,每饭罢,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
他们是知己也是情人。古有高山流水之作以表友谊深厚之意,也有鹣鲽情深以示夫妻相爱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而无憾。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人说小别胜新婚。明诚与易安二人的感情浓得似墨,怎么化也化不开。婚后小别,两地相思,已经令她难以入眠了。上引之二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和炽热的情感。
三、惊变
靖康之变是易安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在经过靖康之变,先是父亲被贬,家道中落,而后是金兵入侵、山河沦陷,接着是流亡建康、明诚病故。噩耗连连,瘦小的她,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病倒了。
病间她作了《摊破浣溪沙》一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字里行间,又透着多少分无奈、多少分思念、多少分怨恨?那张愁容那份薄凉,又有谁看得清听得懂?从此,易安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只身飘泊于江浙间,过着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生活。
后期的作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词风一转,开始关心时事政局,讽刺朝中权贵,了解百姓疾苦。她把这一切的情感都反映在词上。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憾刘昆!”又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这些词句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的哀苦,亦道出了对时事的悲愤!
四、晚年
她的晚年是悲清孤寂的。在动荡间沉浮了多年,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这些还不够!因对时局的不平她差点下狱;因风芒过露而遭人妒忌,竟诬蔑她在暮年改嫁!
这些这些,她都不想再说什么,再辩什么了。慢慢地,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是妥协?不,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渐渐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慢慢地淡出,淡出。在满口酸楚中,她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欣悦;在累累伤痕里,她看到了生命永恒的姿态。
五、感慨
易安的一生,围绕着政治时局而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历尽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怎能创造出辉煌?没有世事的洗炼,哪有今天的精华?
她曾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亦念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凉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样的悲寂柔情。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是一位词人。她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而她的人生更是一首绝唱,流芳百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昨日的黄花已凋零,昔日的往事成追忆。而她的身影,历经风霜洗炼过的淡笑,她的眼神,藏着无限的心事。透过她的词,向我们缓缓述叙着,她那跌宕无数的传奇人生。
李清照的诗读后感篇5
万艳邂逅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与谁能共。落红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萌芽的嫩绿,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我读李清照的归宿。
?漱玉词》出自宋代的闺秀词人——李清照。六、七岁便可熟背《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的清照推翻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法。同时被冠以“词后”“婉约之宗”等美称,并被誉为中华十大才女之一的她也真正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名言。
席慕容说:“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做的一首诗,然后缓缓老去。”由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的遗憾,我只能在《漱玉词》中与她相遇,与她别离,完成我的梦想,然后缓缓老去。从《漱玉词》中我感受到她不仅词写得韵味迭生,人也好似一部古书,馨香袭人,让人言无尽,说不完。
我将自己读《漱玉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三个阶段能对李清照这个多面才女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一阶段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粗略通读《漱玉词》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李清照究竟是怎样的女子?自从爱上婉约词风以来,李清照在我心中便是“人比黄花瘦”的身骨和“梧桐更兼细雨”的黯然伤神。可是当第一次读完《漱玉词》后我困惑了。李清照究竟是羞得“却把青梅嗅”的俏女子?还是无奈得只得“寂寞深闺”的思妇?又或是悲凉得“怎敌他晚来风急”的遗孀?对此我很是茫然。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词中多有“泪洒”、“愁凝”,甚至慵懒醉态的女子形象,白天没精神,夜晚无好梦,仿佛有流不尽的泪珠,述说不完的愁绪,而这一切都缘于李清照对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对美好家庭生活以及对将逝去的青春韶华的殚精竭力的守护与眷顾,以至于哪怕是在游春赏花中也感喟“憔悴度芳姿”,于饮酒赋诗中也伤感于“憔悴更凋零”。而我也在理解的困惑及解读的焦虑中,为李清照的忧思而柔肠千转。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她的憔悴更凋零中,我蓦然回首,她姗姗而来,诉说着一段风华绝代的传奇。“庭院深深深几许”锁着她的惆怅。“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印载着她的思念。“断香残香情怀恶”感怀着她的悲伤与失落。“画栏开处冠中秋”展示着她的傲然不羁。李清照的词是对真实个人生活体验的书写,词人不断书写着赏花、饮酒、梳妆、睡眠,反复地体会着这样单调而难耐的生活,她时而“寻寻觅觅”,仿佛在寻找她人生中珍视却又失掉的美好;她时而又长叹“说不尽,无佳思”,仿佛内心空虚到言之无物;她甚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一切她都用细致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和真实的内心独白述说给我们。而这个清冷的词人,在极度苦闷中为自己找寻自处和生存的`位置。表面看似较弱如黄花的她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刚毅性情。她写《渔家傲》,通过梦境创造出一个神话世界,在梦里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要求摆脱困境,扶摇直上。大有苏轼、辛弃疾的豪迈奔放,大显丈夫之气。
以上我说到的李清照是多面的,有可爱,有娇美,有倔强,有傲然不羁,有豪放大方,有多愁善感,她温婉而细腻的悲愁并着美丽,美丽到孤独,孤独到美丽。赵明诚的逝去是她孤独的根源,形单只影也罢了,只是这一知己的离去使她瞬间茫然,她苦苦的挣扎于思念的痛苦中。但是她的人亦如她的词风一样倔强,最终她化悲伤为灵感使创作达到巅峰。我想这也是她为何晚年作品更受世人喜爱的原因吧。
花开有声,用心良苦;水滴有声,倾听有径。黛玉为倾听宝玉的心跳付尽一生泪水,而我为倾听李清照的心跳愿倾尽一世鬓华。
李清照的诗读后感篇6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太醉不知道回来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感受:她把傍晚河中之景描写的淋漓尽致,现存她的《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或许是因为李清照不像一般大家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喜欢游山玩水,所以即能写出细腻之际的`诗词,也可以写出豪迈的文章来。李清照的词总能引人入胜,每每读起此诗,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只有李清照的诗能有这般意境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录的读后感6篇
★ 羊小孩读后感6篇
★ 狠爱你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