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心得体会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推荐6篇

一份有意义的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的,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推荐6篇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篇1

11到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到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到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篇2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大:备好课很重要。我主要说说我上课后的感受:

1、 挫败感十足。教学重点不突出,没有强调学生用“分级”的方法来读数,写数的时候也没有强调“分级”的重要性,只是用数位表直接一个个数对应写下,有“0” 的数的读写法也没有着重讲解,板书比较凌乱、随意,教学程序忘记,语言频频出错,时间安排不恰当,出现故意拖拉时间的情况,向学生抛出的问题还没有进行回答,一带而过、设计的写数环节有重复,导致没新意,练习没有梯度等。

2、 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在上公开课之前,我周二时就告诉他们,他们都很兴奋,简直是要跳起来了。但是在上公开课时,课堂安静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可以听到。也许是因为太多老师过来听课的原因,他们都屏住呼吸,表现得没有以前那么活跃。而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多,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欠缺。

3、 临场经验不足,突发事件处理不好。由于个人问题,在课堂上频频出错,记错教学程序以及说错话。在例1中,有三个题目,已经讲完答案了,我还说“下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来完成最后一个题目”;在讲到“写法”时,我却说成了“读法”;讲解完了写法时,轮到让学生说出写法的法则时,我却记错了,说“老师要考考你,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在发现自己讲错后,我没有灵活地说“在做练习之前,我们需要巩固一下写法的法则,下面我们一起来说出写法的法则吧。”导致课堂气氛尴尬。而且我在学生提醒下,发现自己的错,没有立即作出处理,而是低着头,尴尬地笑着走到教室后。这个过程以及表情都被后面的学生看到,他们奇怪地问:“老师,你怎么笑了?”

4、 时间分配不当。由于对课堂时间把握不足,在开始时以为进度很慢,老是催促学生抓紧时间,快点完成活动。后来以为自己讲得很快,认为讲完整节课还没到下课时间,临时加环节“学生写数考同学”。此环节与“考考同桌”相似,有重叠。而且还让学生抄“写法歌”。这些都是拖延时间的表现

5、 不敢完全放手。讲课过程中,不敢完全放手,活动流于形式。当学生的回答偏离自己的轨道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引导,而是让另外的同学帮他补答;在“课后总结” 这个环节来说,我都怕学生讲太多无关的东西。当自己问“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只是让三两个同学来说,然后是由自己总结的。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篇3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

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

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

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

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

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

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

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篇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本节课通过折一折、辨一辨、试一试、议一议、比一比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激发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在导入新知识时,直观、巧妙、激趣、贴近生活。如,上课伊始、教师拿一个用纸剪的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找圆的方法渗透图形的对称美,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原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足知识的注入者。”教师在课堂上应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例如,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利用学生手中的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个侧面,任意画上你喜欢的圆,用剪刀剪下来,在结合教科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突破本

本节课的难点。这种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地获得了数学知识。

三、重视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的感情。

总之,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优质的课堂教学,使这节课顺利完成,学生的能力在本节课有了提高和发展,教学效果很好。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篇5

一、注意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利用3l页的牧羊图,学生数出的100根小棒以及36页练习中的百球图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 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认识整亿的数教学反思篇6

对于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因此,这节课我结合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猜图形——找图形——做图形”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教师如何导才到位,是这节课重点需要注意的。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猜图形”导入,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最后一个梯形出现时,很多学生没能猜出,这样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会猜错?这样就很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要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欲望。

在做图形之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拿材料做,而是设计了一个在学具筐里找梯形的环节,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梯形进行一次再认,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做图形的环节。

在“试一试”中,在学生自己独立量完了上底、下底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量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不过遗憾的是,我应该再加一句:这是个什么梯形?在汇报到第三个梯形时,我又问:“为什么不再上下两条边之间画高?”学生进一步强化了梯形高的概念,同时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当然,在设计问题这块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并且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与引导性,这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5篇

书法教学总结与反思7篇

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总结8篇

幼儿园厚和薄教学反思6篇

沙漠这的绿洲教学反思6篇

网课教学总结反思6篇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5篇

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最新6篇

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与教学反思6篇

高中英语教学总结与反思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972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