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心得体会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5篇

要知道心得体会是我们认真思考之后得出的产物,因此一定要对事情的经过进行分析,无论大家写什么样子的文章都要认真对待,心得体会也是如此,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5篇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篇1

编者按:文章立足中华视野和中华立场,从政治适应、文化融合、习俗接纳、观念认同四个层面,考察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特点,认为新疆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进程中虽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由于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吸纳不足,导致中国化程度不深、基础不牢、进程缓慢。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轨迹,对今后更好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从历史上看,逐步走向中国化,是我国外来宗教发展的主要历史特点,我国新疆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新疆后,除了短时期内通过武力等强制手段传播外,伊斯兰教为了生存发展,主动适应新疆地区的人文风土,不断与当地原有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进行调适、吸纳和融合,最终得以在新疆生根发展,不断走向中国化。

在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不断走向中国化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政治、文化、习俗、观念四个维度去梳理其走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一、政治上适应中国政教分离、政主教从的历史传统

中国传统政教关系是政教分离、政主教从,即宗教服从和服务于政权。这是中国宗教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的最重要特点,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沿袭传承。回顾历史,伊斯兰教是一个政治色彩较为深厚的宗教,其建立的政权基本上都是政教合一性质的政权。而回顾新疆地区历史上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等地方政权,不难发现这些政权都是政教分离而不是政教合一的政权,伊斯兰教充当服从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政治上层建筑的角色。喀喇汗王朝时期穆斯林著作《福乐智慧》中明确表述:“典章法度都由自君主制订”、“国君天生就是社稷之主”。这充分表明,作为新疆地方政权的喀喇汗王朝,虽然把伊斯兰教作为官方宗教来对待,但制度和法律由作为世俗统治者的汗王来制定,而不是按照伊斯兰教法实施统治。叶尔羌汗国时期,汗国实行宗教导师制。这一制度虽然凸现了宗教对世俗政权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力,但宗教事务与世俗事务还是分开的,在汗国内仍是王权高于教权。佚名的《喀什噶尔史》记载:“阿不都·克力木汗非常主持公道,每星期亲自出庭两次,他的一侧坐着喀孜和穆夫提,另一侧坐着维齐(宰相)和阿奇木······与伊斯兰法(沙里阿特)有关的案件,由喀孜和穆夫提来处理,而属于习惯法(阿达特)的事情,则由以维齐为首的异密们去处理”。显然,叶尔羌汗国仍是一个政教分离的新疆地方政权。叶尔羌汗国灭亡后,准噶尔汗国在南疆建立了阿帕克和卓统治。作为宗教领袖,阿帕克自然施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阿帕克和卓虽然统治了南疆,而实际上他只是“为准噶尔办理回务”的代理人,所谓的“阿帕克和卓政权”并不是一级地方政权。在其后出现的所谓“黑山派和卓政权”,同样如此。

在失去官方宗教地位后,新疆伊斯兰教依然能处理好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出了适应不同政治环境的较强适应性。西辽时期,统治者推行各宗教宽容的宗教政策,各宗教地位平等。在这一阶段,新疆伊斯兰教首次失去一教独尊官方地位。伊斯兰教政治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伊斯兰教内部的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信仰上的动摇,“随着其他宗教的冲击和世风日下,那些入教不久、信仰不甚牢固的一些穆斯林,开始发生动摇,或是改信了其他宗教。”12世纪西辽著名穆斯林诗人玉克乃克在《真理的入门》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学者丢弃了善功,隐士舍弃了虔诚,哲人竟跳起欢快的萨玛手舞足蹈。禁止异教的人已经无影无踪,异端邪说却猖獗风行。”面对所处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伊斯兰教界随之调整策略,一方面主动与西辽统治者处理好关系,直接参与和协助西辽的统治与管理,不但为西辽统治者代收贡赋、监视民情,维持地方治安,有的宗教上层还跻身于西辽统治集团。宗教界还下令,各清真寺在礼拜时,以西辽统治者的名字念胡特巴(虎土白)。而星期五“虎土白”(胡特巴)念名,是伊斯兰世界独立君王称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以不信仰伊斯兰教统治者的名字念虎土白,这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下,深入推行政教分离政策。为了体现中央王权权威和国家的统一,清朝在新疆大力推行《大清律》,明确废止了按照伊斯兰教法来处理死刑罪的规定。在嘉庆、道光年间,又编撰实施《回疆则例》。除此之外,还采取了禁止阿訇干预政务、禁止“查经议(治)罪” 等有力措施,显示了清政府实行政教分离的坚定决心。在这一时期,新疆伊斯兰教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对清政府法律的服从和适应,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化方向。

二、文化上融合当地社会文化传统

伊斯兰教的传入,是新疆历史上思想变革和意识形态冲击较大、影响深远的一次事件。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体系,它与新疆地区本土文化既有冲突对抗,也有吸收融合。《福乐智慧》中深含的“不仅有操突厥语诸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还有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原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等。”另外该书也谈到了如何对待星占士、圆梦者、喀木等问题,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多元性的状态。另一喀喇汗王朝穆斯林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前伊斯兰时期的宗教术语及与此相关的民谣、格言,如喀木、念咒、占卜、和尚、护身符等。再如,虽然当时伊斯兰教已传入100多年,但书中依然延用了当地旧宗教中的最高神“腾格里”来称谓伊斯兰教的唯一神,以当地语“弄干净”来取代阿拉伯语的专有名词“割礼”。“毋庸置疑,直到11世纪中后期,喀喇汗朝的穆斯林仍保留着许多旧宗教的观念,伊斯兰教以前的一些宗教还处于活动之中。”也正如艾哈迈德·爱敏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中所说:“每一个民族之了解伊斯兰教,必定掺杂着本民族许多古代宗教的传统;每一个民族了解伊斯兰教的术语,必定模拟它,使它近似自己的宗教术语。”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过程中对当地原有传统文化的选择性吸纳态度。

音乐歌舞是当时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伊斯兰教正统派来讲,却是反对音乐歌舞的,特别是反对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辅以音乐歌舞。但苏非派传入新疆后,并没有禁止当地音乐,反而在修行活动中融入了音乐。这一主张极大推动了当地社会世俗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经典艺术代表作《十二木卡姆》。同样这一主张也为苏非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将十二木卡姆的有些曲调和诗歌用来作为苏菲修行活动的仪式音乐。

宗教建筑艺术也充分体现了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特点。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清真寺一直采用当地平顶民居式建筑模式,至今尚未见到关于新疆伊斯兰教早期有阿拉伯穹顶式清真寺的记载。就是在今天,南疆广大乡村的清真寺仍保留着平顶民居式样的传统。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对当地建筑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性。19世纪中后期,中亚浩罕汗国人阿古柏入侵新疆后,为了实现利用伊斯兰教控制压榨广大穆斯林的目的,才新建扩建了以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邦克楼、阿帕克和卓麻扎为代表的阿拉伯拱顶式伊斯兰教建筑。20世纪初,沙俄驻新疆领事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到喀什噶尔时,对当地清真寺还仍有这样的描述:“甚至清真寺建的也不华丽,同是草泥砌成,平顶和民房一样,只是面积大的多。”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喀什噶尔的清真寺主要还是平顶民居式样。由于地震及战争等因素,阿古柏修建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邦克楼、阿帕克和卓麻扎建筑群受到很大损害,已引不起这位沙俄领事的注意了。1773年,经清朝乾隆帝御批专款的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建成,这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座中国传统宫殿式样的清真寺。如今仍可看到当时清真寺的宣礼塔。在清朝后期,随着内地回族穆斯林的迁入融入,乌鲁木齐、哈密、伊宁、乌什、昌吉等地先后建立了一批中国传统宫殿式清真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疆伊斯兰教在建筑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接纳。

三、习俗上接纳原有风俗习惯和旧有宗教成分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教义中是禁酒的。新疆各民族历史上都有饮酒习惯。伊斯兰教传入后,这一习惯没有杜绝而是保留了下来。新疆地区历史上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喀喇汗王朝就专门设有侍酒官一职。《福乐智慧》中还设有专章(第37章)论述侍酒官应具备的条件。《突厥语大词典》中也谈到酒和酒具,并收有一首描述饮酒的四行诗:“一壶细长似鹅颈,一杯美酒亮如睛,驱尽心头忧和愁,但愿长醉不愿醒。”叶尔羌汗国时期,王宫贵族饮酒较为盛行。据《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称,这一年(1522年),叶尔羌赛德汗因纵酒过度伤了身体。另据《编年史》载:“回历1045年的一月,在汗城叶尔羌,速檀穆罕穆德汗出了这样可怖的事件(指饮酒过度而死)。”这些都有力说明了伊斯兰教对当地社会生活饮酒习惯的适应。

对伊斯兰教正统派而言,麻扎朝拜也是禁止的。但受苏非派影响,麻扎朝拜却在新疆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特征。麻扎朝拜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除了受苏非派影响外,“新疆的麻扎朝拜与本地区原有的祖先朝拜和原始宗教信仰有一定渊源关系”。在朝拜活动中,可清晰看到祆教、萨满教等以前所流行过的宗教的影响。如,在朝拜麻扎时,有人在土块上刻个窝,里面放上火籽,点燃后放在麻扎周围,这显然是祆教拜火习俗遗留。而社会影响大的麻扎,周围密密麻麻插满树枝,上面挂的装饰物琳琅满目,有小旗、牛尾、羊角,或用麦草等填充起来的整个羊皮,间或挂有各种形制的铜、铁、或木刻花饰,以及用各色布缝制的菱形、三角形小串,附近的灌木层绑满了碎布条。1874年英国学者依莱阿斯游览阿帕克和卓麻扎后,在他游记里记述:“圣墓的标志是四根高柱上,上面装饰着牦牛尾和带有阿拉伯经文的旗幡,还有从附近山中找来的大羚羊角。”林则徐曾亲见麻扎朝拜的情形,对此他还产生了疑惑,即“不从土偶折腰肢,长跪空中纳祃兹(礼拜)。何独叩头麻乍尔(麻扎),长竿高挂马牛氂。”历史上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就有集体跳萨玛舞的习俗,并延续至今。不少地方在麻扎朝拜结束后也有跳萨玛舞的传统。这种舞蹈与萨满教巫师的跳神动作十分相近。由此可见萨满教对麻扎朝拜的影响之深,新疆宗教研究专家马品彦先生形象地称之为“披着伊斯兰教外衣的萨满教崇拜”。再如,在上世纪80年代库车县的女巴合西在跳神时,其舞蹈动作中有合十、莲花手等舞姿,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手势是大不相同的。合十、莲花手等舞姿均为佛教壁画中的舞姿,是佛教的遗留物。哈萨克族普遍接受伊斯兰教后,不但容许萨满教继续活动,而且还允许他们采用伊斯兰教的形式。如萨满教在举行天旱求雨仪式,或牲畜发生疫病举行拜火仪式时,除了按照古老的传统进行之外,都要在两棵树之间,用一根绳子把《古兰经》高高挂在下面。萨满在诵念祷文或祝词时,末尾都加上伊斯兰教唯一神的名字。

从传统节日看,诺鲁孜节是原波斯国教祆教七大节日中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节日定在每年公历3月21日,波斯语为“春雨日”“迎春节”,相当于中国传统的 “春节”。伊斯兰教传入后,这一节日不但没有被禁止,反而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维吾尔、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新疆六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重要节日。林则徐有诗记载,“海兰达尔发双垂,歌舞争趋努鲁斯(诺鲁孜)。”生动描述了当时人们庆祝诺鲁孜节,苏非唱歌跳舞祈求丰年的场面。

伊斯兰教对妇女穿着的限制与要求是一贯严格的。但在新疆这个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伊斯兰教关于妇女戴面纱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也表现了地域化特色,这是中华文化包容宽容品格在新疆的真实体现,这一现象也是在世界其他地区所少见的。19世纪中叶,沙俄军官乔汗·瓦里汗诺夫在《喀什噶尔》中记载,“在这里,伊斯兰教要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宗教狂热有所收敛。妇女享有自由。这一现象是其他穆斯林国家不曾有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他亲眼目睹那里妇女地位的优越感,“黑色或白色的掩面的纱亦是城市妇女不可缺少的装束。不过妇女披上这种恰得纱完全是一种美容增色的打扮,她们的脸总裸露在外”。19世纪末沙俄探险家别夫佐夫在考察喀什噶尔时也发现,“在较为繁华的村镇的妇女并不戴面纱,而那些市场上做买卖的人从来就没有遮过脸”。他当时也是非常感叹,“在阿古柏时期在喀什噶尔严格遵守的穆斯林妇女要戴面纱的这一习俗,现在也开始常常被违反,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全部消失”。另外在库尔勒他也看到了那里的妇女,“除特别虔诚的老人外,一般都不再掩盖自己的脸面而且自由地参与男性社交活动”。

四、观念上形成国家意识和爱国观念

在中国化进程中,新疆广大穆斯林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逐渐形成,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升华。喀喇汗王朝的可汗一直认为是中国人,汗的名字前面则习惯冠以“桃花石”的称号,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中国地方政权的国王,他们的王朝是中国的地方王朝。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也提到“桃花石”,对“秦”作出解释,即“桃花石。‘马秦’国之名。这个国家距秦有四个月的路程。秦原来分作三部分:第一,上秦,地处东方,被称之为桃花石;第二,中秦,被称之为契丹;第三,下秦,被称之为巴尔罕,这就在喀什噶尔。但是,现在认为桃花石就是马秦,契丹就是‘秦’。”这一论述“朴实地反映了喀喇汗王朝的‘中国意识’,极为难能可贵。”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祖国边疆的新疆也遭到了外来的侵略压迫。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进而实行了13年的反动恐怖统治,致使各族人民陷入sshr之中。广大穆斯林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奋起反抗,积极配合清朝中央政府驱逐入侵势力,有力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壮举升化了包含广大穆斯林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抗日战争时期,全疆各族人民奋力支援全国抗日前线,在抗战初期捐款购买了10架命名“新疆号”的战斗机参加了武汉保卫战。1938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关键时刻,新疆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马良骏多次发表抗战演说,宣传“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同仇敌忾地讲“我们只有一个敌人——日本,我们要一致抗战,我虽然是一个七十岁老朽,我愿率领全疆的回族同胞为救国而战!”1943年,新疆又开展了“一县一机”运动,天山南北包括广大穆斯林在内的各族儿女超额完成任务,一年中全疆共募集537万元,捐献飞机144架,超过原计划64架的一倍多。维吾尔诗人黎·穆塔里甫(1922-1945)也以一首《中国》激励着新疆各族人民为拯救祖国而英勇斗争,“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总之,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斗争中,新疆包括广大穆斯林在内的各族人民表现出了“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语

通过对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四点重要启示。

第一,我国宗教中国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从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来分析,历史上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即政治上服从当时政权的统治管理、文化上融合当地文化、习俗上接纳当地社会习俗传统、观念上认同中国大一统。

第二,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和特点。自16世纪以来,伊斯兰教虽然在新疆地区一直居于主要宗教地位,但它继承发扬了中国宗教“多元通和”的宗教文化传统,在走向中国化过程中,与其他宗教和谐共处,继续保持了多教并存的历史格局,继续保持了与其他宗教互相融合吸收、尊重包容的关系,使得自身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上,实现了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

第三,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趋势,它是所处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宗教实现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利益的内在需求。对此,俄国著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也曾指出,一切宗教都必然要适应实际的生活状况。新疆伊斯兰教在发展历程中,也曾走过曲折道路,但它能主动自我调试,主动适应所在社会,不但没有被社会所淘汰,而且成为了恩格斯所讲的“适应时势的宗教”,实现了正常有序的传承发展。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则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宗教的发展由社会发展所决定;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才能找到宗教的发展规律”。

第四,逐步走向中国化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传统。中国现有五大宗教中除道教外,都是外源型宗教。但无论内生还是外源,都为了自身生存发展而逐渐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的宗教。新疆伊斯兰教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新疆伊斯兰教才形成了区别于原产地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具有了中国禀赋、中国特质、中国品格。但也要清醒看到,由于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吸收不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程度不深、基础不牢、进程缓慢。尤其是当遭遇宗教极端、“沙化”“阿化”等去中国化逆流冲击时,原有中国化成果容易出现倒退。前些年在新疆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的科学论断,为新疆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在原有中国化历史基础上,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着力在深层次、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确保新疆伊斯兰教沿着中国化方向实现健康发展和健康传承。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2022年第3期)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篇2

今天看了一段有关反恐的视频,在看过此片之后,我深感震撼,同时也内心很难平静,内心也充满了愤怒。

近年以来,大规模劫持人质的恐怖主义事件在世界各地都频繁发生,恐怖活动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社会的频频关注。恐怖主义就像挥之不去的乌云一样笼罩着当今世界,当今的中国,给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美好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国际和平与安全正面临来自恐怖主义愈益严重的威胁。关注恐怖主义,即关注世界和平,即关注中国和平。

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扩散,对中国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第二,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第三,邪教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可能进行的恐怖活动。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等进行的各种恐怖活动。最近十几年来,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中国境内外共制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等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这三股势力在中国境内外从事恐怖暴力活动,不仅对中国造成危害,也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恐怖主义没有好坏之分,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所以,任何国家或政党、团体不能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自私的目

的,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应共同谴责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对人权的粗暴侵犯。

反恐也不是凭一国之力可及的,需要全球治理,渐进获取。而今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靠自身的安全力量监控跨国恐怖袭击的难度加大。而靠一国之力,想监控全球反对自己的恐怖分子,更是绝无可能的,甚至靠少数国家的联盟来应对全球化的恐怖主义也是力不从心的。因此,世界各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上投入的效费比已明显上升,各国防范恐怖袭击的天然缺陷需要通过全球合作来弥补,而反恐成本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降低。合作反恐是未来各国双赢之路。但这条路不是战争之路,而是全球治理之路。

全球化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仍将是新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将在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交互作用中艰难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新疆,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篇3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6日电 题:“我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发展”——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杨明方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披着朝霞出门、踏着星辰返程,为的是多看一看新疆的发展变化,多听一听新疆干部群众的心声,深入调研新时代治疆方略的贯彻落实。

7月12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

雄踞祖国西北,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古往今来在中国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说起来和新疆的联系,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就浙江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建设、推进浙江和新疆两省区经济合作同新疆的同志多次交流和探讨。2003年8月,我带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在新疆考察了8天,那次走的地方比较多。”

“到中央工作后,我也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2014年先后两次来新疆考察调研。”

“石榴籽”的比喻,正是在2014年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起的。这句源自生活的质朴感言,触动了总书记的心弦。

8年时间过去了,一个细节令人感慨。此次考察,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师生、对村民、对社区居民们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次次举旗定向,为新疆发展领航。2014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今年4月,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疆工作。

“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关键是要完整准确理解、坚持不懈推动、不折不扣落实。我多次讲,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首先要看清新疆发展大势,看清做好新疆工作在全党全国大局中的影响,看清新疆工作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地位。”

“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现在新疆大局稳定,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总书记语重心长,“看到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疆考察的第一站,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新疆大学。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大学参观校史馆。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大学校史馆,留存了塑造未来的一段段珍贵史料。《觉醒年代》里的俞秀松曾在这里担任校长,“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来源于延安抗大校训。校史馆也正是王震将军带领年轻的战士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总书记站在校歌的陈列板前,逐字端详。

“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努力莫迟延……”国与家的休戚与共,在学校初创时就镌刻于血脉。

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青葱校园里,总书记走进位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师生们正在讨论,热烈分享着外出调研的经历:

哈密刺绣从零散的小作坊办起了合作社;克拉玛依那些在草原上和牛羊打交道的牧民,也走进了现代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听得仔细。

“每年的调研实践,形成什么样的成果?”总书记亲切询问大家。

“万方乐奏有于阗。”师生们纷纷回答。牧场的毡房、乡村的晾房、城镇拔地而起的楼房,思想观念、文化理念、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向现代化迈进。再偏远的山村,也在感知祖国变化的脉动。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我特别用了‘石榴籽’来形容。”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迎着师生们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

“通过调研我们要建立一种自信。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都是压不倒的。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现在这样的一种大好形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翻看一本本教材、一篇篇史学著作,语重心长:

“必须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讲清楚这些,不是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政治问题。”

“立德立什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关心青年。同学们生逢盛世,身在其中,好好努力,好好干,真正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7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汉代的“司禾府印”,见证西域屯田戍边的开拓;唐代的“过所文书”,印证西域同中原的往来;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斑驳的文字镌刻了不容置疑的事实。总书记一件件、一幅幅端详思索。

中华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润疆”,“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

“开展文化润疆首先要解决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问题。”

向东看,五千多年文明瑰宝,铺展了大开大合的宏大叙事。展厅内,习近平总书记深受触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从而也更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博物馆内,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乐曲声起,雄浑激昂。代代相传的《玛纳斯》,是同《格萨(斯)尔》《江格尔》齐名的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礼赞英雄的经典之作。

坐在正中的《玛纳斯》传承人,是57岁的牧民江努尔。

“可以唱多久?”总书记观看了绵绵不绝的史诗,笑着问他。

“一天一夜都唱不完。”

听到江努尔的答案,3岁起就学艺的徒弟在一旁自愧不如:“我只能唱60分钟。”

“也不简单了!”总书记亲切望着这个14岁少年,“年轻一代要很好培养,更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你们还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我想让全世界了解认识《玛纳斯》。”江努尔目光里满是憧憬。

“是要传播到全世界。它们既属于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要和世界文化更好地开展交流互鉴。党中央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4日,习近平在位于吐鲁番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考察时,同游客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交河故城,唐代初期管辖西域的最高机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有力见证。

14日下午,40摄氏度高温下,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央大道,进门阙,入城池。城垛、街巷、庙宇、市井、官署、作坊、民居,残垣断壁,耸立于蓝天黄土之间,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

“城中的水从何而来?”

“先挖井再挖房,水井就在房子里。”讲解员从水讲起,向总书记讲述了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的遗址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故城脚下偶遇一群游客。

一名游客感慨此情此景:“火热的天气,火热的心,走再远的路也不累。”

总书记笑着说:“中华文明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要把它梳理清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做好这项工作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做一个中国人那是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不仅有辉煌历史,未来也会更加光明。”

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

一个社区,一个村庄。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新疆城乡的两个基层单元,一叶知秋。

“在新疆不能简单就发展谈发展,而是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同维吾尔族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13日上午,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此行看的一个重点,是民生的关切话题“一老一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舞蹈室,了解这里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党群服务中心,一群银发耄耋老人载歌载舞,朝气蓬勃。他们自豪地向总书记道出了各自的年龄:“74”,“73”,“80”。

总书记祝福他们:“幸福生活日久天长!”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少儿阅览室,观看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表演。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隔壁房间,一群垂髫少儿正背诵古诗词。看到习爷爷,孩子们声情并茂地将看家本领都拿了出来。《悯农》《三字经》《二十四节气歌》,最后还要唱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

总书记微笑倾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维吾尔族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一家老少,热情将总书记迎进家门。客厅里唠家常,问医疗、谈教育,说收入、话变迁。头疼脑热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老人社保也解决了大问题,孩子上学个个有奔头。

“这一个楼里头各民族的都有吧?”

“都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都是熟人,一起唠唠嗑、走走路、唱唱歌,还跳广场舞,都好得很。”

街坊邻居有9个民族。总书记笑着说,能感受到社区里各民族其乐融融。

小区街巷,社区居民们簇拥着总书记,依依不舍。

“我们都是脚踏实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有定力、有韧性。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踔厉奋发,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更好。”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4日,习近平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农产品加工企业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14日下午,在吐鲁番调研期间,总书记到了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产业振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对于祖祖辈辈靠种植葡萄为生的村民们来说,企业入驻村子,不仅解决了家门口就业,也破解了销路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厂房。筛选区,村民们灵巧地将葡萄干筛出优劣。葡萄干装箱待发,即将运往大江南北。同总书记交谈时,谈到未来的日子,她们眼里充满希望。

“要面向未来谋发展,通过发展更好增进团结、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村广场上,一场篮球赛正激烈进行。总书记一来,村民们欢呼着涌过来。

“乡村振兴是我们继脱贫之后又一个农村奋斗目标,看到你们这个村的变化,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中国的农村这十年经历了一个很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接续奋斗,把中国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这在全世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我们各民族人民群众是好样的!”

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是这样,我们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这样。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间,在工厂,在每一个岗位上,靠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枝杈上更加枝繁叶茂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12日下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久久凝视。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连接两个大市场,铁路纵横、公路交错、航线密布。

曾几何时,新疆是“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的边境之地,是“骆驼电报,驴马邮政”的荒芜之所。

“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过荒漠、闯戈壁,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这里的人们,对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那场重要演讲,如数家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新疆考察,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半年之后。回首当时总书记的擘画,字里行间高瞻远瞩:“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不要说别的,乌鲁木齐现在是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到那时,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近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8年过去了,沧桑之变。今天,经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过境的中欧班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一半以上。

大屏幕上,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的作业区实时画面同步传来。宽准轨有序转换,或立足新疆走进来,或借助新疆走出去,诠释着新疆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机遇。听陆港区负责同志介绍到产自新疆的番茄酱贸易,总书记饶有兴致。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同工作人员及现场办事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复苏,大厅里有不少前来办事的企业办事人员。

“业务忙吗?”

“线上的活多了,线下的少了。”

一名重庆人,因为有货物要从海南运到中东,专门赶到这里洽谈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前面的介绍颇有感触:“确实得有个算法,看看怎么走最合算。”

此次考察,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总书记思虑长远:“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硕果累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在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三道岭,一碗泉,七角井,盐池,鄯善,胜金口,吐鲁番,白杨沟,达坂城,柴窝堡……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吐鲁番葡萄沟。葡萄品种纷繁,琳琅满目。“多么富饶的一个地方,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总书记风趣地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但有掉葡萄的事。”

像沙漠胡杨把根深深地扎下去

这里被誉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当年就是在荒滩戈壁上,兵团人喝盐碱水、睡地窝子,人拉肩扛、爬冰卧雪。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会见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再现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

满是补丁的军大衣、锈迹斑驳的坎土曼,总书记在一个名为《一双眼》的雕塑前驻足。劳动强度大、营养又跟不上,不少人得了夜盲症。每个班就把蔬菜省下来给一个人,能保证下工后搀扶着找到回家的路。

博物馆一层大厅,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向总书记汇报:

“我叫曹运铭,一扎根就是60年,无怨无悔。”

“我叫孙本霞,是50年代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到这里的,我不后悔,一辈子就跟党走,党叫我干啥就干啥。”

“您今年多大岁数了?”“从哪边过来的?”总书记亲切地询问。

这片光荣的土地凝结了多少情感、多少心血汗水。从“挖井探水,无水不建城”的勘探建城,到八一钢铁厂、六道湾煤矿、苇湖梁发电厂、七一棉纺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八一面粉厂、跃进钢铁厂……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

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你们是从艰苦奋斗中走过来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到石河子,要看田。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走进田间。棉花正处花铃期,从犁地、播种,到灌溉、灭虫,到棉花打顶、收获,全部是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不远处是九连蟠桃种植园,总书记走进桃园深处。

“你家承包了多少亩地?”

“包了15亩地种桃,一年收入二十来万。在镇上买了房,也买了车。”老两口笑容憨厚。

“地都承包到职工了吧,确权到位了吧?”总书记牵挂的是正在推进的兵团改革。兵团负责同志介绍说,农牧一线职工收入较改革前增长32.2%。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兵团改革以后,承包确权发证,给兵团人吃定心丸,让大家能够有长远打算,能够舍下本来谋发展。”

前往一四三团花园镇的路上,总书记透过车窗望向窗外。

湛蓝苍穹之下,楼房掩映在绿意盎然之间,一个田园般的美丽家园。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广场,同兵团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花园镇广场,气氛热情如火。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对大家说:“从铸剑为犁开始,确实不容易啊,在一片荒凉的地方建起这么一座美丽的令人向往的城市。底子打得好,变化也越来越大,靠的是党中央的关心,靠的是几代兵团人的接续奋斗。”

“兵团的建设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最初建兵团是为什么?保家卫国,屯垦建设。要深化兵地融合,建设一个美好幸福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新城西门村,房前屋后的墙壁也是画板,描绘了村民的所思所盼。考察时,一幅湘西十八洞村的壁画映入眼帘。

两个村是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结对共建村。3000多公里的距离,挡不住他们像亲戚般常来常往。

湖南省对口帮扶的,正是村所在的吐鲁番市。村里的医务室也是援建的,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援疆项目里,医疗和教育最受乡亲们欢迎。

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会见接见了7批次新疆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其中一场是援疆干部代表。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4日,习近平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考察时,同各族群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当总书记走进接见厅,掌声如雷。从队列一端,他一边挥手问候,一边缓步走向另一端。

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干在一起。望着为这片热土奉献心血的援疆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回忆在地方工作时,“福建对口昌吉,浙江对口和田”:“这个事业很有意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举全国之力,解决一些重大任务。参加过援疆任务的同志,受到了精神的、实践的洗礼和锻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期望你们在这里扎扎实实作出应有的贡献,也是一生值得自豪的贡献。”

在随后召开的汇报会上,总书记再一次谈到援疆工作。考量的视角,彰显新疆之于国家的分量:“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

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新疆的发展也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全局之中。“一带一路”的新机遇,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双循环的新优势……桩桩件件,新疆乘势而上。

自治区相关负责同志在汇报会上,深有感触地谈道:“新疆工作的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非常英明、完全正确,是指引新疆工作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

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新疆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善弈者谋势。新疆保持长期稳定,最重要的在人心。

“要坚持团结一致向前看,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在保稳定、谋发展、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注意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只要是有利于改进工作、有利于长治久安的建议都要充分吸收,只要是反映民生困难、关系群众利益的声音都要及时回应。”

4天考察,走到哪儿,哪儿是沸腾的海洋。掌声、笑声、欢呼声激荡久远,很多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泪眼婆娑地挤到队伍前,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

在学校、在社区、在村庄、在兵团,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干部群众簇拥着总书记,送了一程又一程。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篇4

历史是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教科书。肃清双泛思想,必须要学深悟透用好新疆历史这个教科书,用历史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历史发声,向双泛宣战,而《简明新疆地方史》适时出版发行,让我们手中多了一件与三股势力作战的得心应手的武器。通过学习,进一步筑牢本人识形态领域的高墙,树立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坚定了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政治立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现就近两天初步学习《简明新疆地方史》情况并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思想认识,如有不到之处,请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历史不明,前路不清。身在新疆,必须要了解新疆历史。这本书,以极其简明扼要的讲述,告诉我们新疆历史的真实模样。本书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从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建立、魏晋时期中原对西域的深远影响、唐朝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新疆近现代历史风云等内容结合新疆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新疆自先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用历史文物论证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现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而蓬勃发展的历史图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的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整体和部分,深刻理解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国家观。纵观历史,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从来都不是东突厥斯坦,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更不存在什么东突厥斯坦国,这一概念是欧洲人杜撰的。所谓的东突厥斯坦论调,就是境内外三股势力将地理名词政治化,企图分裂中国、谋求新疆独立的政治工具。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祖国版图的一部分,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被统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汉朝以后,虽然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正本溯源,认清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和严重危害,深刻认识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职责。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民族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都是新疆的共同开拓者,新疆历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独有。在新疆民族关系的演变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隔阂冲突,但团结奋进始终是主流。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一个血脉相连的大家庭。千百年来,几十个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就我们塔城而言,29个民族亲如一家,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天山脚下、塔额盆地,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美好家园的斗争实践中坚守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事实证明,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歪曲历史、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要加强民族团结,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誓与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暴恐分子斗争到底,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勇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保人,认真落实好各项维稳措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动摇,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挥自己的作用。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观。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已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与伊斯兰文化没有同源关系。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各民族文化的历史经验,要依法坚定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沟通和认同。五、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宗教观。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形成和演变是漫长的历史过程,始终与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泛伊斯兰主义错误思潮催生了宗教极端思想,是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邪说,必须坚定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必须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一党员,我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引导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新疆好地方心得体会篇5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19年生活在这片哺育我成长的土地上,却不曾有很深入的了解,第一次接触这门课让我对新疆的疆域、宗民族问题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加强了自身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爱国精神。以下就是我对这门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及看法。

一、总括新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远古到现代经历了数千年的风云变幻、民族兴衰形成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文化灿烂的美丽新疆,166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哺育了维吾尔、哈萨克、汉、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回、达尔13个民族的新疆人,各民族组成了一个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大家庭。

二、新疆疆域

新疆总面积166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国内与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相邻,国外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

三、新疆的宗教

新疆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从古至今外来宗教不断传入新疆,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演变现有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其中伊斯兰教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

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为保证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新疆成立了伊斯兰教经学院,专门培养伊斯兰教高级教职人员。为保证宗教人士获得经文等宗教读物,在新疆翻译、出版和发行了维吾尔、哈萨克、汉等多种文字和版本的《古兰经》、《卧尔兹选编》、《中国穆斯林》等书籍。

四、新疆存在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敏感性和国际性,只有处理好民族问题才能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才能稳定,国家才能欣欣向荣。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打着东突厥斯坦独立的反动旗号,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伊斯兰国家,疯狂的破坏民族团结,严重危害祖国统一,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拥有丰富水土光热资源、矿产资源和人文自然资源的新疆在地理位置上也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解决好民族问题尤为重要,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平等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2008年发生的7·5事件就是典型事例,三股势力勾结境外暴力恐怖分子制造的一次大规模的打砸抢烧事件,许多人无辜丧命,社会治安遭到破坏。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反对三股势力斗争的性质,旗帜鲜明的反对三股势力

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龙的传人,体内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维护国家统一是我们的根本利益和神圣职责,作为一个新疆人,

从小喝着天山水长大的我们,更应该坚决抵制民族分裂,不参加有损国家利益的活动,把反对分裂主义,维护新疆的稳定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2:新疆地方史心得

有需要的可以参考,我的家庭作业,也是被逼无奈,乱写的。。。只得了70分

通过近半个学期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使我对祖国的西部边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教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疆的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三点的新疆民族史。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就当前新疆的发展状况而言,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帮助的实例。好心的维吾尔族的哥见义勇为善良的新疆姑娘为少数民族青年无偿捐献肾脏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你是从外地来的,那你更会被新疆人的热情所感染。听欢迎你来我们新疆!热情的维吾尔族大叔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看,好客的哈萨克大妈端上了热腾腾的奶茶。感动从心底交融,热情在指尖迸发,弹起手鼓唱起歌,新疆人民欢迎您的到来!

民族团结,就像和谐的纽带,将少数民族同汉族紧紧绑住;

民族团结,就向厚重的车轮,推动着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稳步发展;

民族团结,就像奥林匹克圣火,在世界的每一个民族心中传扬。

全新疆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护我国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现今,奥运的圣火在欧洲传递时受到了各别民族分裂势力的阻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宣传负面信息,破坏了民族团结的宗旨,新疆人民一支团结起来反对恶势力对新疆的毒害。3·14打砸抢事件又无常反应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新疆人民团结一心,一致将奥运之火传递下去!

通过学习新疆地方史,我相信,新疆人民一定会为民族团结事业发扬下去。我们一定会为世界民族团结事业做榜样,亲手将奥运的火种交给北京。

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教会了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把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同西部大开发结合在一起同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瑕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流淌,广阔无边的新疆;风雨磨砺的新疆,神秘玄奇的新疆,热情好客的新疆,载歌载舞的新疆,不可分割的新疆。谁也拉不开新疆同祖国的臂膀,谁也擦不去新疆同祖国的历史,历史在流长,新疆在成长。新疆人民爱好和平,新疆人民团结一心,祝新疆人民成为全国人民民族团结的丰碑!为世界人民做出自己伟大的贡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做时代好少年心得体会优质5篇

心时代好少年心得体会模板5篇

观看老师好老师的心得体会5篇

从老师到好老师心得体会通用5篇

从老师到好老师心得体会5篇

争做时代好少年心得体会5篇

好妈妈坏妈妈作文400字优质5篇

重庆好作文5篇

第三次新疆工作谈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家乡好作文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04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