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情感的投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读后感是这面镜子的映照,阅读培养了我们的情感,滋养了内心的读后感,顺风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绛的书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杨绛的书读后感篇1
?我们仨》是女儿钱媛生前起草未完的文章,杨绛在女儿、丈夫去世四年后写完出版的回忆录,也是完成了女儿一份未尽的夙愿……《我们仨》杨绛以母性的慈爱诉说一生对女儿的牵挂,向读者展示了一家三口真诚、平和、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文字皆从肺腑流出,行文用笔皆由情牵挂,读到感人之处,不无热泪盈眶使我们看到生命的可贵,亲情的相惜与呵护,全篇充满人性美得光辉。
首先,从杨绛的人生观来看,勤奋与乐观是他们生活的基调,杨绛先生相信命理,但是更注重个人的努力,她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是我们的乐趣”年轻时在英国,她和钱钟书勤奋读书,比赛谁读的书多,图书馆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探索知识,格物致知,追求知识成了生活习惯,勇于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包括在生活细节上,比如:探路、学习、做饭、散步游玩等都充满乐趣,杨绛在书中说:“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碰到困难,钟书和我一起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就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是不寻常的遇合”他们相处,既有各不相扰的专心读书,又有融洽愉悦、妙趣横生的“捡石子”(把不在一起时的趣闻乐事记录给对方分享)游戏,一家三口经历坎坷与磨难,却因为一起的彼此安慰、共同承担从而创造乐趣与甜润。由此可以看出,杨绛先生的一家三口的相知、相契、相亲、相爱是多么的令人敬重与羡慕。
而杨绛的价值观,也反映到作品中,字里行间,无不看出他们淡泊名利的性情也实为古今少有,让人肃然起敬。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写照。杨绛在书中写道:“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百年之后,钟书先生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多几个知己,不求有名声。’”
钱钟书个性鲜明,他不见蒋介石,不参加国宴,不当文学顾问,不当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这些都是世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光环与荣耀,先生却唯恐避之而不及,这是何等的心胸,其卓尔不群之状怎能不令人折服。同时,他们又是爱国的知识分子,建国之后经历多次政治的运动,从不后悔,钱媛出生在英国,天然拥有英国国籍,他们都放弃了,并说:“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乡土情怀和坚守无怨无悔的爱国情操。
就是如此相知相爱相契的一家人,在1997年钱媛病逝,1998年钱钟书病逝,杨绛女士已经是83岁的老人,受到了何等的打击,非常人所能承受,杨绛在描述爱女病重去世时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时:
“我觉得我的心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我的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泪一起流下来”
“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
那是描述怎样的一颗母亲的心呀,心碎了,掉在地上,又加上寒风,直往胸口里灌,谁能忍受这般的痛彻心扉,读到这些充满悲情的文字,给我以强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抚摸着自己的胸口,泪水如泉水一样盈眶而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杨绛的书读后感篇2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杨绛做了一个老人梦)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看着真的很揪心,眼泪哗啦啦的掉一地)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录杨绛一家人温暖的故事)
这本书的第二部最感人,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回忆自己的爱人钱钟书大病住院期间自己每天往返医院的生活。钱钟书住院不久,她们心爱的唯一女儿因骨癌被迫住院,杨绛先生每天只能做梦回到女儿身边,静静的看着女儿身边发生的一切,自己却无能为力。
我们不能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什么感觉,不知道杨绛先生是怎么忍住内心的痛苦才出版了这本书。
本书的第三部,从钱钟书公费去英国留学,杨绛先生作为家属也跟着去留学,不久之后,她们的爱女圆圆就出生了。我觉得那段留学英国的时间应该是他们一家子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本书从那时候说起。
他们一家三口总是以相互搀扶的形象作为整体出现,书中有一句话看着非常感人“我们一家人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只要3个人在一起生活,哪里都是温馨的家,平淡的生活中,他们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把每天的散步当成“探险”,把去餐馆吃饭当成“看别人唱戏”,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们每天的读书和工作没有断。
他们一家三口,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经历过亡国、战争、解放、改革运动等等,她们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互相鼓励,一切并未改变她们,也未改变她们,也并没有打倒她们,她们就这样简单的做着她们最爱的学问。她说:“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
我觉得杨绛和钱钟书夫妻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彼此赠诗。
杨绛的书读后感篇3
?我们仨》是我在逛街的时候,在一家书店偶遇的,黄绿色的封面,简单地以一幅家庭合影开封面,下书“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笔迹,很少从现象书中感觉“墨香”的存在,这本书便有,很多的亲笔信,字迹并不是可以上书简的那种,然而,寻常的家信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与爱,将我们熏醉。一开始就知道这本书是令人心伤的,杨先生将太多的情感注入其中,教我们这些外人也不得不将自己的感情投放。
2003年出版的《我们仨》,也许并不能说是杨绛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感人并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受的复杂的,读到伤心处,我会落泪;读到开心处,我会欢笑;读到离别时,我会心酸;读到家常处,我则会认同。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震撼,也让我体会到了一本好书的魅力。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方才显出情感的真挚动人;也正是因为它的真挚动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人的争相传阅吧!亲情,似乎永远都能勾起人的心弦。
它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语便能表达出亲情的温馨和持久。一位90多岁的老人对家人的追忆,更能让人为之动容。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时的相扶相帮和患难时的不离不弃,在杨绛老人的笔下一一展现开来。我随她喜,随她悲,随她一路陷入对亲人的思念。我敬佩他们三人的治学严谨;悲伤他们的坎坷人生;欣慰他们的患难于共;羡慕他们的融融亲情;也心痛他们的相继逝世。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学者,耀眼的头衔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常人的亲情。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读书为乐,不去理世俗的嘈杂,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生活在他们自我设定的祥和的世界里,不幸乎,大幸也!
杨绛的书读后感篇4
倒一杯清茶,开始读这本书。杨绛先生从在英国和钱先生开始回忆起,一个家两个人,慢慢磨合着生活,好在两个人合得来,有着相同的爱好,后来有了女儿钱媛,三个人互相在尘世里搀扶着过活。
生活不易,那些浓墨重彩的岁月在杨绛先生笔下也能晃晃悠悠地过去了,没有细致入微的写实,也没有刻意夸大的艰苦岁月,寥寥几笔,勾勒事情的大致面貌,少了许多惊心动魄,多了些质朴平淡,我没有那个年代,也没办法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从细枝末节也能体会到当时的生活,只是觉得他们在一起就是件顶幸福的事情。
音乐,书籍,天真总是我们渴求的东西。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动乱,他们三个人总在学习,在读书,像毛姆说的那样,把书籍当做避难所,在兵荒马乱的日子也能让心守一处安宁。在看到最后附录钱媛写给父母亲的信时我看到她画的大头像,在我看来幼稚的笔迹,像小孩子一样,在信里和妈妈讲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我觉得很是触动,六十几岁一如孩童,难能可贵。
物质生活发展的速度早已超过我们的精神财富的积累速度,难免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就像狄更斯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经历几件不好的事情就开始怀疑人生,由于几个评论开始拒绝相信人心,这是我自己的写照。现在想来,着实可笑,就像我没有到过远方,就不相信会有天堂。
这本书文笔说不上多好,更像是偶然碰到的老妇人给你在一个悠闲的午后和你一起饮茶时絮絮叨叨地给你讲的家事,里面关于家的记忆里总是让人温情四溢,明明质朴平淡,但读到最后一句“世间好物不坚劳,彩云易逝琉璃脆”就湿了眼眶。
杨绛的书读后感篇5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一个梦,从开篇至结尾,在这个长达万里的梦中,有的只是对过去点点滴滴的回忆。“我一个人思念着我们仨。”《我们仨》用文字编织着这场梦,构造了那一幅幅温馨动人的画面,情节亦真亦幻,但温情终究不会作假,它像平静湖水中落入的那颗小石子,泛起我们心中的涟漪。
杨绛先生的前半生是令人艳羡的,携手与之相濡以沫的丈夫,她与钱钟书先生经历过战火、疾病、文革,他们相守相知,对于他们关系的形容,“亲人”比“爱人”似乎更为贴切。他们孕育了爱情的结晶,聪明伶俐的钱媛出生了。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家伙为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的二人世界增添了无数欢笑。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路途漫漫,但有了家便有了一切。钱老虽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但平
日生活中却还需要杨先生照料;杨先生虽将家里打扫的整整齐齐,但半夜却会怕鬼,晚上走夜路还要靠着女儿;女儿时常与父亲在家打闹,为究竟是谁将房间弄乱而争吵不休。就是这么一个生活平淡如水的家庭,但温暖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将对彼此之间的爱用陪伴和关怀表达,它不算炽热,却恒温,三者间从未对彼此说出那矫情肉麻的话,但每个人心中对于这份感情都了然于胸并悉心经营。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说:“绛,好生过。”她说:“娘,我就回去了,回到自己的家。”他们都笑着告别了,本以为能相伴一生的人就这么消失了,脑袋一片空白,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可心里就好像生了一个个血泡,一想便刺痛的撕心裂肺。寒冷的冬日,没有女儿再为她披上一件暖衣,家中再也不用跟在爱人后面收拾他的“残局”……但那些回忆却是比寒风还要更刺骨的。越回忆,心越是疼,越是疼,就越放不下……
生死无常,人间从来都没有永远。
现在的我时不时地会做那一个同样的梦,梦中是那模模糊糊的图像:繁星点点的那天晚上,我在天台上手里燃着烟火,外公一脸慈祥的望着我,时不时的叮咛着注意手,小心被烫到。烟花闪烁耀眼,而透过那点点火光,那熟悉的面容,额头上熟悉的三道皱纹,熟悉的话语,是比烟火更绚烂的东西。但终究没有人再陪我放烟火了,外公躺在病床上时,走的安详,留给我最后一样东西,是他的微笑,他笑着前往了另一个世界。记得小时候母亲问我以后长大了最想干什么时,自己脱口而出:“想让外公过得更好一点,这样他就能永远陪着我了!”这句话终是没有实现,越来越大后,学业越来越繁忙,外公在老家,不能常常回去,只能在节日时打个慰问电话,外公又不善言辞,接电话时说话断断续续的,只问我好不好,问起他时,每次都说很好,让我放心,而我就真的放心了,以为他还是以前那个天天陪着我玩耍的外公,直到知晓他已经病入膏肓时,已经迟了。外公不想打扰我的生活,他只想我还是那个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儿,他不奢求自己的生活会有多好,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只是他的外孙女能惦着他,念着他。
可那个小女孩现在只能在梦里,一个人思念着她的外公了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要听到大风吹过峡谷,才知道那就是风;我们要看到白云浮过山脉,才知道那就是云;我们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过。现在想爱却没有那个爱的对象了。
人生这一辈子未知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不能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但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珍惜现在,人生最永恒的拥有就只是珍惜了。乘自己还有能力时,能爱就爱吧,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才不会留下遗憾。
梦终有醒的那一天,你不可能永远陶醉在梦境的美好,睁眼看看现实吧,美好是会破碎的。所以,珍惜才更为重要,将这份美好永远保存在你的记忆里吧,那是你人生之书中一页没有人能走进的篇章,它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油墨香,它是你永恒的收藏品,在乱世中于你心中占据着一个安静的位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