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有创新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顺风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鲸》课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鲸》课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等9个生字;会写“脱、冻、溪、棉、探、摇、野、躲、解”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音乐曲目《春天畅想曲》,各类春景的课件。
2、学生画一画春天中的各种花儿、草儿、树芽儿??。
3、学生收集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诗歌、散文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观图象引入
1、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教师播放课件的部分内容)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嫩绿的小草,绽放的花朵,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下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教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指读(4名同学)你最喜欢的一段,其他同学评一评。(教师引导学生,多从正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三、品读课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到来了?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指名)
你知道什么是“探出头来”吗?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小草探出头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教师演示课件。)
师: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指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
师: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出来的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人一句,看谁读得最棒——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
2、(实物投影4~7自然段。)
(1)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其他学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2)教师演示课件表演读。
(3)仿照句式,练习说话:,那是春天的吧?
(4)全体同学表演读。
3、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指名)把有关句子读出来,讲出你的理由。
4、师: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我们看到了(学生回答);我们听到了(学生回答);我们闻到了(学生回答);我们触到了(学生回答)。
师:春天无处不在!课文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来?(指读有关句子)
四、学生拓展交流
1、大自然中的春天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现在,请同学们将
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向其他同学介绍春天的美。
2、请一位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配以实物投影。)
3、看小组里谁收集的资料最丰富。(一组评一位,然后大家鼓掌。)
五、拓展思维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象。现在,请每个同学画一幅春天的图画,看谁画得更好。
《鲸》课文教案篇2
教学内容和教时安排:
1、第一教时: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理解课文的前三部分。
2、第二教时: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
3、第三教时:检查背诵情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并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
⑵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板书: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顶峰歼敌)
??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1.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学生自学、讨论)
检查自学情况:
1、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a.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b.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c.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d.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a.学生质疑。
b.学生解疑。
c.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师相机板书:英勇跳崖)
3、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4、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的诵读吧!(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学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鲸》课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8篇《初中语文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鲸》课文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收集了“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的资料、完成了规定的事情并记录了时间。(刷牙、洗脸、脱衣共花时间)
2、操作材料:筷子、塑料珠子;回行针;彩钉板;穿珠、线;插花片
3、时钟一个、记录用大白纸、彩笔、鼓
活动流程:
一、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1、现在是几点钟?(教师当场记在黑板上)
2、时钟上哪根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呢?(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
3、感知一分钟游戏:
a、请幼儿看着一分钟过去;(第一声鼓敲响时,看着秒针移动,直到第二声鼓敲响时就不看了,体会一分钟有多长)
b、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等候一分钟过去。(第一声鼓敲响时闭上眼睛,直到第二声鼓敲响时睁开眼睛,在体会一分钟有多长。)
4、玩了两个小游戏后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是的,老是觉得当我们看着一分钟过去,一分钟是很短的,但是当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集中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
1、幼儿个别或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
2、老师与大家分享准备的资料
《鲸》课文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看图感知和讲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小图片的提示,有序完整地讲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3.感知秋天美丽的景色,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熊猫手偶一个。
2.钢琴曲。
3.背景图《秋天的图画》两个版块(一个版块四幅);小熊、小猴、小松鼠、小兔、小花猫和内容相关的小标记小图片各一张;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熊猫手偶,引出话题。
1.教师:小动物们要上图画课了,(出示熊猫手偶)熊猫老师请小动物画出秋天的景色。
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小动物?画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2.教师已经把小动物画的画都请到了我们班上,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二)出示画面内容,幼儿自由结伴欣赏画面内容。
1.幼儿自主选择欣赏画面内容。
教师:除了这边,那边也有画。一幅画看好了,我们还可以看别的,请你把看到的画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
2.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来画画了?
(2)师:它们画了哪些秋天的图画?
(三)图文结合,理解散文内。
教师:这些画真呀,我们回到位置上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1)小猴子画的是什么?有哪些果子?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水果真诱人呀,看得叫人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黄黄的XX、红红的XX、橙色的XX、紫色的XX)教师小结:原来呀,小猴子画的是果园。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橙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2)小松鼠画的是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哇!枫叶的样子象什么?(蝴蝶)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飘的情景。
教师小结:小松鼠画的是树林。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象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真好玩呀!
(3)小兔子画的是什么?这些菊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教师小结:小兔子画的是花园。美丽的菊花开放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真是漂亮极了!
(4)小花猫画的是什么?有哪些农作物?是什么颜色的?(丰富词语:“金黄色”、“金灿灿”)教师小结:小花猫画的是田野。农作物成熟了,金黄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等着农民伯伯去收割。
(5)熊猫老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图画心情会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熊猫老师高兴地说:“秋天的图画,多么美丽呀!”
(三)幼儿完整地欣赏散文内容。
1.师:小动物们画是什么季节的图画?
幼:秋天。
2.师:对了,它们画的是秋天的图画。(出示标题)
(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朗诵散文画面内容。
(2)师:老师知道许多小朋友都学会了,现在老师指到哪一幅图,小朋友就用好听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3)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四)欣赏幻灯片,进一步感受秋天的景色之美。
1.教师:秋天很美,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播放幻灯片)
2.幼儿自由讲述秋天的特征。
1.师:秋天的美,看不完,说不尽,你们最喜欢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2.如果请你来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会画些什么呢?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找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说一说。
活动反思:
语言散文《秋天的图画》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看图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讲述的表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活动中我运用图文并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中还是没有把握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在表达时,眼睛看到的,心里想着的,嘴上说出来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开拓孩子的视野。在选课时我突然发现了“橙色的橘子”在挂图上却是红色的,“紫色的葡萄”在挂图上却没有画出来。于是我重新对挂图进行了修改。把挂图修改为小的图片,一副一副出示,这样便于幼儿观察,这让我知道在上课之前不但要对教案烂熟于心,对一些现成的教具也要仔细观察,不至于上课时再发现错误,使自己手忙脚乱。《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
在活动目标中,提出了本次活动需要完成几个词汇的学习,像“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幼儿能从观察画面中事物的颜色学习到。而“千姿百态”这个成语,幼儿能从画面中观察到,却未必真正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加深对“千姿百态”的印象。比如讲到果山时边做动作边说“直流口水”;讲到树林里的树叶都飘落下来,小朋友就变成像蝴蝶一样飘落到地上的树叶。在做做讲讲的过程中,幼儿也更愿意说了。
另外我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孩子对秋天的认知水平。我发了一个短信给家长,让家长带孩子一起去果园、农田。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秋收果实:花生、玉米、棉花、毛豆、葡萄、苹果……在认识的过程中,也切身体会到了“金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我还在书上查找了更多的图片,把不常见的果实及丰收景色图片尽量多的集中在班上,展示在主题板上,让孩子在餐前饭后,自由活动时间,慢慢欣赏、讨论。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和理解了秋天的博大。在我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头脑中的秋天明显地清晰、丰富了。
每个孩子都有想象的潜能,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丰富的情景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同时又能仔细观察,倾听孩子的表述,并给予适当帮助指导,使孩子在充满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师的我应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充分利用图片情景为教学契机,开启孩子想象的空间,引领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都喜欢欣赏美丽的图画,有一天,老师到外面也拍了一些图画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想不想看啊?(板书词语:图画)
2、(演示:秋天山野的景色)
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老师给大家看的就是秋天的图画。齐读课题。
4、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也背上旅行包走进秋天的图画,转一转、游一游,好不好?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看,小火车来接大家了,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四样法宝都带齐了吗?这四大法宝就是带上你们的眼睛仔细看,带上你们的耳朵认真听,带上你们的嘴大声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带上你们的心,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系上安全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二、初读课文
1、瞧,我们的路线图就在这。(语文书)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新朋友,别忘了跟他们打声招呼。(生读课文)
2、检查生字、句子:
⑴“红叶号”已经带着我们到了目的地,看,果园的果子都熟了,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果子吧!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水果上面的字,这个果子就是你的了。(过生字关)还有更大的果子呢?(过词语关)脸颊,指的是哪儿,用手摸摸
⑵发现没有,书中有一句话把大部分的词语都装进去。快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二句,指导学生读准读通。)摘到苹果一定很开心!让我们把生字和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读读吧!读给同桌听,读对的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三、新授课文
1、刚才,“红叶号”已经带着我们驶进了美丽的秋天,驶进了美丽的田野,我发现小朋友们都格外地投入,你们被这秋日的景色迷住了是吗?谁能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呀?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⑴你看到梨树怎么了?(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梨子成熟了、又大又黄)多说几个。
⑵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这金黄的灯笼是……?是啊,这一只只又大又黄的梨多像是金黄的灯笼高高挂在枝头啊。多美啊。
⑶你能来读读吗?
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无数金黄的小灯笼。
果实累累,真诱人啊!
你在很用心地读,谁再来试试?
过渡:呜呜呜,列车开啊开,你还看到了什么?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⑴你读懂了什么?(苹果成熟了)
⑵那直接说“苹果成熟了,”好不好,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⑶读出你的喜爱吧。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⑴什么叫稻海啊?是一株稻吗?二株吗?…那是什么?(是啊,是数不清,是许多许多的…。.)这就叫稻海,
⑵让我们去秋天的田野感受一下这丰收的场景,感受一下这起伏的波浪吧。(图片)
⑶理解“翻”:
为什么用翻呢
对啊,稻子太多了就像海一样,风一吹就像翻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浪。
指导读。
能读出多的韵味吗?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⑴图片出示“燃烧的火把”
⑵为什么说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⑶读。
2、齐读四句话,如果去掉颜色的词好不好,
评:是啊,那是成熟的颜色,那是收获的颜色。它让我们的秋天更加多姿多彩,它让我们的秋天更加……读
3、学习第一句:
⑴(放音乐)我们乘坐着红叶号来到如此美丽的季节中,来到如此多姿的田野中,我们看到了梨树(),看到了苹果()看到了稻海()看到了高梁(),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消息,那就是“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⑵让我们把这个消息,把这份喜悦带给所有的人吧,谁来?
听出了你发自内心的喜悦
听出了你的……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快乐说出来吧。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快乐喊出来吧。
4、小结: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四、生字指导
1、今天我们的“红叶号”之旅就要结束了,老师刚才在那还摘了好几个成熟的苹果,瞧,它露着红红的脸颊。
2、让我们把红苹果里的生字请进田字格里。
3、瞧,住进了新家的生字宝宝多高兴啊,仔细观察。
4、跟着老师一起写写他们吧。(师范写)
5、你们能写好它们吗?生描红。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火红的高粱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以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通过想象课文描绘的几种景物的形象,理解有关词语,体会秋景的美丽。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自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再读课文、欣赏秋天,自己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同时,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填空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①教学开始,创设氛围
②演示课文内容及相应景色
2、录音(音乐),学生画画时,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灵感。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生答)。
是啊,秋姑娘一路欢歌一路笑迎着我们走来了。她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她来到田野,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色。她灵巧的双手把山野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吗?
2、课件演示:学生欣赏秋天的景色
3、师: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生答)
4、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分组读课文及几个词语)
3、师: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准,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做个游戏。
(出示布景:一棵树,树叶飘零)
师:这可是一棵秋天的大树,每一片飘落的叶子多像金黄的蝴蝶,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吗?不过呀,要捉到些美丽的“黄蝴蝶”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只黄蝴蝶身上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黄蝴蝶就会飞到你的手心上来。4、学生捉黄蝴蝶,认字并组词
5、过渡: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劳动,都有了收获,你们想有更大的收获吗?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欣赏秋天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你那组哪个小朋友读不好的,大家帮帮他。
2、学习练读
3、检查、欣赏、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句,课件出示相应句子和画面)
①课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理解“山野”的意思。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②课件演示:出示第二句话及梨树、苹果、稻海、高梁画面
(提示: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指读、范读、齐读、分组读)
③课件演示:出示第三句话
(提示:这是个什么句子?读会读?)
④课件演示:出示第四句话和大雁飞行的画面。
(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4、师生配合读。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看课件上的图和文,师生配合读)
5、你喜欢这幅美丽的图画吗?为什么?
(引导从颜色美,动态美的角度说出喜欢的原因。)
然后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读第一句话
6、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背出来。(字隐去,学生背诵)
四、写字指导
让学生说说该怎么写,针对实际情况老师再行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回家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2、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把它画下来吧?可以画秋天的田野、小河、校园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检查背课文
二、扩展课文,歌颂秋天
1、读背儿歌《秋天到》
2、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去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把画拿出来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些,你觉得自己画得怎样。也可以评别人的。
3、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而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想说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还想做些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三、品尝秋天的果实
1、说说你所熟悉的水果
2、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们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有了收获,也将得到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品尝一下劳动的果实吧!
(学生品尝水果),这些果实甜不甜?用劳动换来的果实是最甜的。
四、说说秋天给你的印象
1、词语来表达
2、欣赏关于秋天的儿歌散文等,挑自己喜欢的自由诵读,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鲸》课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
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
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集体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几方面的麻烦?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等)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2)理解“饥寒交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还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这一路,燕子们多辛苦呀?谁能读出燕子的疲劳。(指名读)
(4)燕子们饥寒交迫,再加上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所以课文说它们正——濒临死亡,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结合自己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四、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
过渡: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谁知道这些可怜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1、请同学们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把这些地方用——划出。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1)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走出家门,冒着的春寒,顶着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寻找冻僵的燕子。
(2)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3、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1)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乎的又是什么?
(3)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三、续读课文,深化理解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搜集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鲸》课文教案篇7
一、自读要求:
(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自读程序]
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
四、强化性自读检测。
(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
[自读点拨]
一、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__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庄子的思想
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那些从某种意识形态立场出发的批评家们必然缺乏与他对话的基础,更没有无端攻击他的权利。
人活着,这是第一个无可怀疑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基本事实,没有比它更优先的。
人活着,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幸福的生活,更欢乐的人生,这是目的,没有比它更重要了。
以这样一个事实为起点,以这样一个目的为旨归,庄子问:人,尤其是被抛在滔滔乱世中、作为个体的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创造生命。
上一章讲天道观,天道作为大宗师,是人生追求的境界,也是全部思想的纲领。以下几章皆由此延展开拓出去,反过来又深化了这一主旨。
庄子说有,但首先要认清人生的苦难和苦难的根源。
既然苦酒是自己酿成的,还是要先尝一口。
这是个乱世。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之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过,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庄子说,百年大木,被割开做成牺尊,加以青黄之色的文饰,而不用的部分被弃于沟中,牺尊与弃木相比,美丑虽有差别,但从丧失本性来说是一样的。夏桀、盗跖与曾参、史鱼相比,行为的好坏是有差别的,然而从丧失本性来说都是一样的。(《天地》)
但这并不是说,善恶本身没有差别,而是说,相对于天道和天人合一的本性来说,这种对立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在失性上是一致的。有人认为道家鼓吹无恶不作与居仁行义一样自然,一样合理,其实是莫大的误解。
庄子接着说,丧失本性的表现有五种: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激扰嗅觉;四是五味浊口,败坏味觉;五是好恶迷乱人心,使性情浮动。这五者,都是生命的祸害。(《天地》)
那么,是不是五味浊口人就不该吃饭?五色乱目人就该做睁眼睛?五声乱耳就该掩耳盗铃?当然不是。五色未必乱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么当然心神摇荡,追逐美色去了。好恶未必乱心,但有好恶就必然有某种立场和先入之见,如果固执地坚守这种立场和由此而来的善恶正邪分别,那么要是它们不合天道的话,则必然带来恶果。
所以庄子批评主张纵欲的杨朱和主张禁欲的墨子,认为他们只是在__数量的增减上做文章,却没有考虑到二者都是不合人性的,没有考虑到还有实质上的变化,即不追逐__而又不扼杀__的无无境界。换言之,假如有了良好的生活意识和合乎天道的本心,__是不可能困扰人生的。因此,所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名言,其实是把人__为对立的两个方面,永远解决不了人生问题。庄子讽刺道,那些人好恶声色充塞心中,冠冕服饰拘束着身体,栅栏塞住了内心,绳索捆住了身体,眼看着在绳捆索缚中还自鸣得意。要是真有所得话,那么被反手缚绑的罪人、囚在兽栏中的虎豹,岂不是也可算作自得了?(《天地》)庄子既不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也不是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派头。他知道对于天道,无论谁都应该敬畏,都不该太狂妄太自负,都不该固执于成见,师成心而自用,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否则,天道就被小的成就所遮蔽了,至言就被浮华之辞遮蔽了,儒家与墨家的争论就属此类,更何况一般人呢?
小夫之知,离不开应酬交际,劳弊精神于浅陋琐事,却想普渡众生,引导万物,以达到太一形虚的境界。像这样,只是为宇宙形像所迷惑,劳累身体而无法认识太初之境。……悲哉乎!你们的心智拘泥在毫末小事上,怎么会知道大宁的境界呢?(《列御寇》)
因此,人生并不必然痛苦,至乐、天乐也是可以获得的,这就看你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灵。
三、关于《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__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他所想像的境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个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除了庄子又有谁创造得出呢?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姑射山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美丽形象,将那种境界人格化、具体化,使人明知其假,宁信其真。
把自己的缥缈幻想写得这样实在,这样美妙,除了庄子,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庄子随心所欲地想像出这些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诳人,而是其构思匠心的必然体现。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
大鹏必须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难想见;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为、无己,在无何有之乡去作逍遥游!
其次是炽烈而隐蔽的情感。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庄子耽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
庄子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背后有深深的苦闷,虚幻的无何有之乡产生于对人间世的绝望,他追求着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中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把那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写得那样美丽绝伦,其中不正燃烧着他那炽烈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吗?还有,他虽然提出应该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这里还有必要提到大鹏这个形象。尽管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但是却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用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了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
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比较想像: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这种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四、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善用寓言,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马迁在《史记.老庄
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大小寓言共计二百多个,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长者或千余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个寓言。如此大量采用寓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个中国文学也是罕见的。
?庄子》的寓言又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先秦其他作家如孟子、韩非子等人亦可谓善用寓言的,但孟子多采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韩非多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以佐证自己的说理。而《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为庄子本人所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棗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他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一个寓言,需要读者再三体味,才能领悟其深层含义;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读之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含蓄的暗示手法的运用,正与庄子道之玄虚空灵的精神实质相吻合。这种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够捕捉一二却也难以全部领悟,因而也是增加它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可以说,庄子在创造这些寓言时,本身所运用的,就是一种直觉的形象思维,因而也要靠读者的智慧加上灵悟的直觉才能通彻明察。所以单凭直接的、明白的逻辑理性,是无法全部理解体会到那种神和道的境界。正因为如此,历来对庄子寓言的解释,众说纷纭。
《鲸》课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题理解。
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
播放录音
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
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⑴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⑵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⑴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⑵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⑶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①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
(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⑤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2、朗读全文。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认识,观察,说说怎么写漂亮。
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
“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
“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⑵在小组内读读比比。
说说发现了什么。
⑶全班交流。
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12、失物招领
老师学生
严肃睁大眼睛
举起塑料袋脸红了
会心的微笑领会
爱护环境卫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小班冬季教案8篇
★ 测量课教案8篇
★ 诗歌伞教案8篇
★ 幼儿雷雨教案8篇
★ 做客社会教案8篇
★ 磁铁沙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