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定期评估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前瞻性的工作计划,我们保持竞争力,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篇1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xx-20xx)》,加快推进“两区六城”建设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战略的关键之年。为明确本年度质量建设重点及各部门任务职责,根据质量强省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强化重点监管,保障质量安全。
(一)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诚信体系,强化准入许可、监督抽查、行政执法、质量检测和日常检查等措施,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蔬果和茶叶等生产中使用禁限用农药、畜禽养殖中违规使用抗菌药和“瘦肉精”、初级水产品生产中违规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禁用药、制售假劣农资等行为的治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发布工作,构筑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组织开展传统地产食品安全保障行动,重点加强对火腿、黄酒、茶叶、蜂产品、食用植物油等5类传统特色食品的监管。以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等为重点整治内容,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强流通环节安全监测,深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餐饮单位自制糕点等高风险食品和餐饮具消毒、凉菜间、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确保种养环节初级食用农产品(农、林、渔)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93%以上,餐饮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达90%,流通领域抽检食品合格率90%以上,农村食品安全示范点配送率巩固在80%以上。
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商品质量监管体系与商品质量溯源机制,加大对重点产品的巡查、监管力度,尤其要巩固絮用纤维专项整治成果,防止黑心棉反弹。20xx年计划完成市级定检480批次以上,对生产许可证、强制认证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全覆盖。推进落实分级分类监管,提升全市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确定保暖内衣为20xx年重点关注产品,提高我市保暖内衣的整体质量水平。
强化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突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敏感产品的检验监管,采取多种渠道搜集风险信息,形成对问题发现、科学分析、对症解决、着力预防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闭环,确保对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管。深化仿真饰品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区域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日常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我市仿真饰品出口产品质量水平。
(二)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强化交通、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点的风险评估、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环境调查等制度,确保在建公路、水运工程、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100%,交通建设和养护改善项目质量合格率100%,国省道干线公路、市重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优良率95%。建立分级负责的重大隐患整改督办制度,深入开展打击建筑施工非法违法行为。
(三)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环境准入机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深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源头防范和日常监控,强化环境应急机构、监测能力等基础建设;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20xx年底完成全市重点排污企业初始排污指标核定,并完成有偿使用费收缴;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生活污泥干化热解、工业污泥处置等固废污染防治项目的工程进度;强化重点行业环保整治,在稠江、义亭、佛堂等区块逐步启动电镀行业整合提升模式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加大环保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二、深化示范创建,树立质量标杆。
(四)深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持续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积极争创省级质量强县示范县;以拉链、无缝织造等优势行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力争建设好1个以上质量强业;加强基础质量建设,推出一批质量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树立质量标杆。
(五)开展质量强镇(街)活动。巩固前期质量强镇试点成果,推广先进做法和创建经验,以佛堂、苏溪两镇为重点,开展示范创建,确保年底建设好1个以上质量强镇示范镇(街)。
三、实施三大战略,推进质量创新。
(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改两建三新”工程(“一改”: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两建”:筹建科技大项目、建设科技大平台,“三新”:创建科技新载体,营造科技发展新环境,树立科技部门新形象),积极推动我市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努力为“制造”向“创造”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积极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实施科技专项,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农业科技。20xx年,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1.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比上年增长15%以上。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以上。
(七)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工业强市”、“质量强市”建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20xx年实现为主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项以上。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进一步深化块状产业联盟标准建设工作,扩大联盟标准实施范围,新增实施联盟标准企业数20家以上。围绕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组织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申报和建设指导工作,建立县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以上。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抓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贯彻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大对建筑节能标准的推广实施,新建民用建筑100%实施节能设计标准。
(八)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培育规划,优化品牌结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绿色环保型企业创品牌,支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创服务名牌,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创区域名牌,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区域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加强对已有区域名牌义商拉链、无缝织造的监督管理,推广区域名牌标志使用。完善政府质量奖评审体系,根据新修订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总结历年评审经验,修订《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和《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建立政府质量奖回访制度,有序推进20xx年度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深化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市场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招引力度,截止20xx年底,市场内培育发展各类品牌总经销、总代理1200家以上,商标库备案注册商标达1.8万件以上,全市注册商标5.3万件以上,其中国际注册商标3200件以上;进一步发挥品牌指导站的作用,不断提升我市品牌综合实力,20xx年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省知名商号2个,省名牌2个。鼓励精品制造,建立工程领域优质结构奖,推进“商城杯”优质工程和优质结构奖的评比,促进市场和现场的联动,让品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份额。
四、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素质。
(九)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在质量强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各级政府质量奖为引领,在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中建立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孵化带动更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到年底完成孵化基地建设1家以上。引导企业建立质量成本控制,减少质量损失,按照“行业先试、样本先行、循序渐进、巩固提升”的建设思路,率先在我市4家省级以上名牌企业中开展质量损失率统计工作。鼓励建筑工程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申报市政府质量奖,20xx年新增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14家,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企业14家。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服务产品生产流程日常监控,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全市新增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服务业企业14家。
(十)推进质量平台建设。
提升技术支撑平台。在已拥有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能力覆盖化妆品、玩具、饰品、彩印包装、五金、文体、针织品七大类的基础上,致力于检测能力的提升和项目的扩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体系,加快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建设速度,不断提升锅炉、储罐、压力容器与管道等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能力。开展食品检测能力、农产品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进出口商品领域,进一步强化国家小商品质量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在进出口商品检测、检验检疫风险分析预警、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及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设服务业质量提升平台。重点围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领域,大力构建高水平的公共质量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场采购、外贸代理、拼箱组货、仓储运输、报检报关等信息的入网共享。积极谋划科技大平台、大基地建设,强化对小商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打造国际电子商务城市,从政策支持、基础建设、机构配置等方面全力助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港”建设进度,推进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办好办精各级各类展会,引导服务行业百花齐放、百舸争游。到年底,建成3个以上示范效益强、集聚作用明显的服务业质量提升平台。
建立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采信、征信机制,开展部门调研,充实各类信用数据库。对原有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加入信息比对、综合评价、诚信档案、信用状况统计分析等模块,对工商、质监、环保、海关、税务、安监、公安等各部门的管理或处罚信息,以及实体贸易和电子商务中的社会评价信息进行整合汇总,建成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信用监管网络系统。
(十一)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英才计划”,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响人才工作品牌。在“全球引才”、“项目引才”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人才培育工作,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质量人才百千万”工程为载体,加强职业技能和质量管理培训,推动质量管理好的企业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育首席质量官4人;鼓励符合条件的质量管理人员报考质量工程师,实施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继续开展建筑工程领域质量安全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强化对关键技术岗位一线操作人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20xx年预计完成特种设备人员培训320余人次,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式培训400余人次。
五、开展惠民工程,提升质量满意度。
(十二)产品质量领域:组织开展蓝剑“双护双保”(护农、护童,保节日、保安全)专项执法;推进“阳光纤检”进校园系列行动;开展“民生计量入万家”和民生计量惠民服务系列行动,加强对民用三表、商贸衡器、加油机等强检计量器具的执法监督力度;深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商贸综合服务区、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行政村连锁超市便利店网点等商贸服务基础设施,培育城乡连锁超市龙头企业和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绿色有机农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改造提升7家农贸市场,创建2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示范单位。积极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深入开展无公害行动计划。
(十三)工程质量领域:全面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和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责任标牌制度,竣工验收交付工程合格率达100%,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质量问题和一般性质量问题投诉率同比下降。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做好工程质量保修工作。按序推进全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市民广场区域、国际商贸城及周边区域的项目改造、延伸或修复任务,综合防治交通拥堵。注重农村公路质量监管,逐步从投资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今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27项19.7公里,优化农村居民通行环境。
(十四)环境质量领域: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协调各部门职能,全方位开展环境质量惠民工程。一是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推进印染、医药化工、塑料、合成材料等行业的废气治理;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开展尾气红外遥感道路监测;推进煤炭禁燃区、烟尘控制区创建;加强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及运输车管理,减少扬尘污染。二是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xx年新增完成1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启动城市内河水系修复一期工程,推进大陈等5个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义亭等3个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确保Ш类水功能区达标率30%。三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岩口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年度计划,开展柏峰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内的农家餐整治,取缔八都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规模化非法种植场,确保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四是加大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城区禁鸣规定,开展道路防噪工作,城市区域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还群众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
(十五)服务质量领域:开展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建立以公交分担率和乘客满意度为主的交通质量考评制度,积极推进城际公交一体化,改善市民出行条件;促进汽车维修行业诚信机制建设,开展汽车维修服务咨询和质量承诺,维护汽车用户合法利益。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注重爱国卫生教育和健康宣传,继续推进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它各类重特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优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及人才素质建设,不断提升卫生医疗服务质量。
六、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大质量”建设氛围。
(十六)完善组织机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联络员、信息报送、工作督查等制度;发改、建设、环保、质监四大实体质量牵头部门要负责制定本部门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意见或方案。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质量强市工作合力。
(十七)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和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是质量强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把本单位承担的任务再进行分解,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质量建设情况汇报,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定期、不定期对质量强市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动、领导小组主推”的责任机制。
(十八)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在已有考核奖惩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创新提升,结合本年度的工作要点、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考核规范,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镇街质量安全责任,形成有奖有惩、齐抓共管的考核目标责任体系。
(十九)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对质量强市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一批质量先进典型;深入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环境保护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对质量知识、质量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和普及,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类社会群体的责任意识,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篇2
一、逐步完善质量控制中心组织机构建设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审标准
(一)成立完善质控中心专家组。
(二)协助各地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
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及《四川省卫生厅关于构建全省医疗质量控制网络的通知》的要求,完善各地市州的儿科质控分中心的建设,全面有效开展儿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三)起草四川省儿科质控标准。
逐步完成对新生儿、小儿传染病、小儿消化、小儿呼吸、小儿心脏病、小儿肾病、小儿血液病、小儿神经病、小儿内分泌、小儿遗传病、小儿免疫等11个专业疾病起草质控标准,制定完善儿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全省的大儿科团队;为0-18周岁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对全省儿科的管理、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全面梳理全省儿科专业、学科发展及人才队伍、诊疗技术水平及能力现状;开展疾病谱调查,如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情况调查等,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完成20xx质控信息收集、汇总、分析、评价、反馈、指导纠偏相关举措或方法;省儿科质控中心专家将会同分中心专家到各地市州对全省各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指导儿科开展质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为医院等级评审及评价提供日常监控结果数据。
三、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1.举办专家组成员培训会议,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规范化。20xx年,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拟召开不少于2次的省中心专家组会议,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规范化。
2.编制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目标,编写1本有关《新生儿疾病诊疗培训》的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对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成员进行培训。借助国家及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省中心为平台为全省儿科科室规范化建设,适宜技术推广,新技术介绍等开展培训;为规范和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中心今年目标是加强及规范新生儿科的建设、管理、疾病诊疗等做专题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
(一)开展相关疾病信息上报。
逐步建立儿科诊疗病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告、录入等工作,并为信息上报提供必要的设备技术条件;中心将对我省上报的儿科相关疾病质控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评估反馈、指导纠偏相关举措或方法,同时,质控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将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为医疗机构儿科诊疗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为医院等级评审及评价提供日常监控结果数据。
(二)建立医疗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逐步建立医疗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充分利用医疗质控中心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这个平台,交流和分享风险防范经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最终实现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的目标。
(三)完善质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沟通交流平台。
利用已建成的四川省儿科质控中心网站,扩大全省儿科质控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将培训课件、相关表格等资料挂网,加强与分中心交流联系,同时继续完善儿科质控中心网络建设,开通疑难疾病远程会诊通道,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宜技术推广讲座、查房、疑难病人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五、其他工作
协助及支持各地市州建设儿科,推动建设省或市级的临床重点专科。抄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司、医管司,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各省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省八一康复中心。
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篇3
一、继续做好产品质量标准文件的制修订与落实工作
通过以往一段时间的工作,认识到当前实施的产品质量标准有部分要求和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一些是因为标准设置的不尽合理,还有一些是因为没有认真落实。今后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品质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同时要严把执行关,让产品质量与标准要求尽可能的接近,直到一致。
二、规范进料检验工作
在过去的进料检验工作中,仅做到了大宗、重要原料的检验,并且检验项目不够全面,检验记录不够完整,偶尔会出现进料品质不良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自9月上旬开始,对外购大宗物料,全部采用aql抽样检验;对贵重物品或质量影响大的原料,执行全数检验;对于难以验证的原料,要求供应商提供品质保证函。所有进料检验工作,按物料别留下完整检验记录。对于来料品质异常的,及时发出car(品质异常通知单)要求改正,并跟进检测改进的结果。
三、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近几日,因交期紧,糊制环节人员紧缺,临时抽调2名巡检帮忙检封,致过程质量控制主要由各车间主管承担。因各车间主管的工作重点各有不同,品质状况堪忧。为保证制程质量,计划自9月4前要各现场巡检人员归位,以加强过程环节的控制。
制造环节有些品质问题再三复发,主要是因为没有及时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处理惩戒。自9月上旬,对新发现的批量质量事故,必须做到发现事故2小时内发出car(品质异常通知单),发现事故4小时内拿出临时纠正措施,24小时内拿出长期预防措施,2天内提出处理意见。
四、开始进行fqc产成品抽样检验工作
早期,由于对过程的关注,没有充分认识到产成品抽样检验的重要性,导致,经常到客户验货时发现产品不良。自9月上旬开始,需对要入库的产成品进行aql抽样检测,并对检查结果做好完整记录。如检查过程中发现与标准、合约要求存在偏差的,及时通知生产部门修正。
五、做好质量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及时报送各类质量报表,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进料、过程、成品检验相关统计数据每周通报一次。
六、定期召集质量例会
每月召集一次质量例会,就上个月的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分析,完善纠正和预防措施,做好会议记录,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篇4
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
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围60%,ddd40%,药敏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50%。
15、手术720台。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篇5
20xx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xx版》、《20xx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基准,实施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加强学科和学科群建设。督促职能科以卫生部颁布的各专科的建设指南为标准,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
卫生部已颁布7个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它们是《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有一批指南出台。要认真学习相关指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省有关文件精神细化相关内容,指导我院的相关学科建设,从人才、技术、设备、制度等各方面提升学科水平。对优势学科要保持其先进性,使相对落后的学科,要借此机会创造条件迎头赶上。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强化科室文化建设。
加强学科群建设。根据医学发展需要及学科发展现状,重新对有关学科进行梳理,建立相应的学科群,确定责任人,明确相应职责,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相关职能科加强监督和管理。
二、以卫生部临床路径为基础,指导职能科与相关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建设,促使临床诊疗规范化,标准化
在20xx年初步开展临床路径基础上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力争每个科室均有相关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相关重点科室按卫生局要求实施3条临床路径,合理确定病种,制定标准化医嘱,对各部门进行培训和宣传,合理推行临床路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避免诊治随意性,防止漏诊和误诊发生,规范围手术期用药,降低药品比例,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和评价,并进行修正和改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各科室应按卫生部的要求做好临床路径工作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认真、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报工作,医务处做好督促工作和质控处履行检查职能。
三、督促职能科加强临床技术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准入机制,完善相关准入制度
认真落实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内容,严格落实技术准入制度以及手术分级制度。在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及手术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相关具体措施,依法行医、依法执业,杜绝超范围,超专业执业。加强会诊管理,完善种类会诊制度,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还将对全院的各项诊疗技术进行一次梳理,引进新技术,淘汰相对落后的技术,保证医疗质量。
认真准备迎接省厅的二类技术、三类技术的审核工作,力争全部通过。并借此机会加强对二、三类技术的管理,加强准入管理,完善准入档案,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加强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落实和督查
卫生部20xx年发布了一批疾病的诊疗规范,今年将继续发布一批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完整的临床技术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使每个专科,每种疾病均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关键还需认真落实。对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动态管理,更加附合临床需求。
五、强化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管理,拓展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思路
在20xx年及20xx年全面开展临床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基础上巩固考核成绩,拓展考核内容。加强临床思维的培训与考核。不定期对有关项目进行抽查,使考核更加合理,确保培训效果,保持相应水平。要求住院医师“三基”理论考试和体格检查、心肺复苏、换药、洗手等技能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公示考评结果。继续举办临床医师操作技能和病历书写等竞赛。加强医技人员上岗培训与定期考核。完善中、高级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今年开始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由科教科负责。
六、加强医疗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文件,使诊治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xx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卫生部相关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指针,进一步完善相关诊疗制度,修改相关程序,使制度和程序更加合理。认真组织学习并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以十三项核心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加强医疗制度的检查和落实,执行医疗质量责任追求制。管理要热情,检查要无情,处罚要绝情。
以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为手段,实施医疗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标准,定期检查,奖惩结合,切实整改,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创建质量品牌优势。增强质量意识,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观;开展质量教育,端正质控心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案,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七、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认真实施《20xx患者安全目标与策略》,提倡和实施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理念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落实相关制度,提高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严格实施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减少危险情况发生,加强患者教育,改善相关设施,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建立非处罚性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加强对院感重点人群的监控、培训和考核。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各项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内容,提倡患者参与的理念,提高安全水平。实施医疗技术风险警示管理。严格执行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医疗不安全因素,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监督整改。
质量管理周工作计划篇6
一、加强组建医疗质量办公室队伍,完善各项医疗质量制度和考核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组建成立以常务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试用期开展的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完善医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严把医疗质量关,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卫生部印发《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品和精神的药品管理条例》执行。
三、根据试用期内实际操作发现的问题,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科室、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
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的节约,事故就是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配合医务科、科教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教育和培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