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文档网 >方案大全

10以内加法教案5篇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专业发展,以跟进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以增强教案的适切性,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程的可行性和实施细节,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以内加法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10以内加法教案5篇

10以内加法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三、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四、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

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0以内加法教案篇2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 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10以内加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97页“20以内进位加法”例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课前谈话交流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引出课题)

2、(出示主题图)看,一(3)班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提问:

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②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③问题是什么?把知道了什么和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3、解题。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汇报:a、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b、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问: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5、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三、巩固练习:“我能行”

1、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课件出示)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97页“做一做”。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课件出示)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3、想一想。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们都合起来。(都用加法计算)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五、布置作业。

10以内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10以内加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②46-32③54+29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

展示,并集体订正。新课标第??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18-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2毖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我们10后演讲稿模板5篇

我们10后演讲稿最新5篇

10月份工作总结模板5篇

我们10后演讲稿精选5篇

5到10分钟的演讲稿优质7篇

文体部10工作计划5篇

亿以内数的教学反思8篇

5到10分钟的演讲稿8篇

文体部10工作计划优秀5篇

10年小学教师工作总结优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008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