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质的讲话稿是非常考验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我们在上台讲话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讲话稿,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才日领导讲话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才日领导讲话稿篇1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市召开的第二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的会议,也是在“”开局、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
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在去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就对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会议,专门听取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审定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周市长还要代表市委、市政府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这次会议的任务,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回顾
20__年7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机制逐步健全,人才环境明显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有效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突出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积极探索抓好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形成。市、县(区)两级党委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责打下了良好基础。着力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协调安排。近年来先后有6次市委会,9次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严格实行了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人才工作经费都在100万元以上,保证了重点人才工程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推进。坚持育引并举,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总体实力。以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市、县(区)两级共投入专项资金400多万元,实施重点农村人才培训项目48个,每年组织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培养和集聚了各类农村人才。重点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和“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两个人才项目,培训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8万人、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实现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提升一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目标。启动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着力培养造就适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着眼于解决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库,确定了99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了领军人才选拔工作,选拔省、市级领军人才55名。建立了庆阳市专家咨询库,聘任全国能源化工等重点发展领域咨询专家49名。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庆阳市关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了“321”引才工程,引进研究生151人、本科生886人,招考录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万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等75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各类人才120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10项重点人才配套工程,采取办班培训、考察学习、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等方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8万人(次);以“银河工程”、“蓝色证书”培训等为载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6万人(次);新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4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了400人以上,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健全机制,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着眼于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活力,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庆阳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出台了《庆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庆阳市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对16名在剪纸、刺绣、皮影领域有显著成就的乡土能人评定了副高职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陇东报》和庆阳电视台开辟了“科学发展、人才先行”专栏,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视、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对我们做好今后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够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重视人才的观念。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确定为重大战略,成为全力解决的“四大瓶颈”之一,在工作摆布上放在重要位置,在工作推进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抓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各县(区)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充分说明,只有认识到位,才有工作到位,才能取得明显工作成效。我们一定要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二)服务发展大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们在抓人才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了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推进人才工作。比如,按照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分年度确定“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的重点工作和推进计划;围绕全市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启动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项目和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项目。通过这些措施,既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也发挥了人才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中来谋划,在服务大局中来推进,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效能。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工作与中心任务的内在联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围绕大局做好人才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推进,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
(三)坚持重点带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政策措施的完善,制定了引进、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实施了领军人才选拔工程和“321”引才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专家咨询库等办法,创新高层次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在我市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说明,抓住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注重培养,加强引进,在高层次人才的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下大功夫,带动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四)勇于探索创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以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选拔使用人才,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课题”、“人才+产业”培养开发模式,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健全,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才、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事业不断进步。
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困难问题: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统筹谋划和抓好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物质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问题。二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等方面,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部门牵头实施的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工作特色和成效还不够明显。三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才96086人,占总人口的3.6%,每万人拥有人才375人,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才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红、黑、绿、黄”四大产业开发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探索人才开发的新途径、新载体等方面研究思考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引进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特别是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准的定位、更宽的视野、更好的作风,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按照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讨论,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和《庆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要坚持以_为指导,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项目工程为支撑,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着眼于增加总量和提升素质,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突出培养重点。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造就一批中青年创新人才,形成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链条。要大力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按照我市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气加快石油化工、煤炭开发、农业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下大力气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统筹抓好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拓宽培养渠道。重点人才项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4个重点人才项目,基本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 组织实施好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重点人才配套工程,确保发挥更大效益。要加快实施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能源化工人才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扶持等重点人才项目,使人才培养与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工作布局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贯彻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从各自的职能和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提出并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进一步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平台。三要创新培养方式。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上级调训、下派挂职、专家讲座、党校培训、外送跟班学习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坚持在实践中培育人才的方法,通过牵头组织实施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本领。
(二)着眼于解决人才“瓶颈”制约,着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解决我市人才不足的难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在立足于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开发利用好市内市外两类人才资源。一要实施好“321”引才工程。实施“321”引才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为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决破除唯经济发展论、唯条件论等思想的禁锢,积极主动地抓好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施“321”引才工程,必须围绕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现有资源,讲求引进效率,以“有用”、“实用”为根本条件,注重实际贡献,不盲目攀比,达到引进适用人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二要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近年来,我市在引进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加强院地、地企协作,建立专家咨询库等,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实行人才柔性引进,通过兼职、定期服务、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全国各地高层次人才,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三要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从工资、待遇、住房、职称、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以优惠的政策广纳良才。要认真抓好《庆阳市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贯彻实施,以超常规的气魄和优厚的待遇,着力引进一批能够解决发展难题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要注重做好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人文制度环境,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三)着眼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着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人才重在使用。要坚持以用为本,把发挥好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当务之急,在用好用活人才上下功夫。一要牢固确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人人可以成才、人才发展以用为本、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等理念,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克服人才培养开发中,学用脱节、培养与使用脱钩的现象,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二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发展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组织实施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为重点,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工业集中区和产业一线聚集,向农村基层流动,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开发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三要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全市重点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开发区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和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和自主创业,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鼓励各类人才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寻找科研课题,开展科技创业,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协调联系,通过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使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着眼于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制。要围绕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吸引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真正用好人才,加强人才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一要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办法,建立和落实平时考核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树立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和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客观看人、公正评人、准确识人,真正让群众信服,让人才诚服。二要健全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差额选任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实现以人选人向制度选人转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三要健全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技研发扶持机制,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奖励制度,提高科研、生产一线骨干人才的薪酬待遇。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产权激励制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加大对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四要健全多渠道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人才资源开发。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障人才资源开发,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按规定提高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要加强人才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人才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着眼于提高整体水平,着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自觉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要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建立市县(区)党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认真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等制度,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重点要实行严格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政绩的重要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加强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各县(区)要以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重点,抓紧制定各自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工作更好为经济中心服务,为本地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抓紧制定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推进计划,抓紧制定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引进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三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并要及时将一些成熟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和感召力。要广泛宣传全国、全省和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和人才工作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人才是最具创造力的要素,也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保障,人才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日领导讲话稿篇2
经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意,这次由各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科)长参加的片会,是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增设人才工作机构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交流各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二是各市委组织部做人才工作的同志见见面,互相认识一下,以便今后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向前发展。这次片会在沈阳召开,主要是考虑在中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要建立人才工作新格局以来,沈阳市起步快,抓落实,工作卓有成效。今天上午,向辉同志介绍了沈阳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其他市也都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听了以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对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受骆部长、蔡部长委托,结合各位交流的情况,先把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通报,然后就今年重点工作和组织部门如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人才工作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性一年。在理论创新上,中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以及人才的活力取决于环境、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为引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跃升国家战略层面提供理论支撑。在观念创新上,中央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强调选拔使用人才,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使我们从长期传统的落后的陈腐观念中解放出来,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辈出提供了理念支撑。在机制创新上,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适应,中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重大原则,要求各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制度保证。在工作创新上,20__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去年4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辽宁省人才队伍建设的七年规划和若干政策规定,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在大连召开了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并以中央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央和省委在人才工作上采取这些重大动作,史无前例,构成了全面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部署,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密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立足于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新上:
第一,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取得新成效。去年4月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全省14个市都召开了规格较高的人才工作会议,省直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相继召开了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工作会议或通过党组会、机关干部大会等不同形式,及时传达贯彻会议和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人才工作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人才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宣传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围绕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去年4、5月份进行了集中宣传;二是去年7月以后,围绕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进行宣传;三是今后4月以后,围绕为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进行新的宣传。在工作中,省委组织部配合中组部组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重点宣传了我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经验和做法,宣传了刘玠等一批优秀人才代表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各级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的看,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重视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各地各部门坚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在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方面,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组织工作,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的意见》,在扩大民主、完善考察、加强监督、健全机制和推进人才整体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5+1”文件精神,按照_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省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几年来年度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省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及考评指标体系,省人事厅制定下发了《辽宁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考核标准》,提出各级各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并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期试用、差额考察、谈话诫勉、辞职辞退等改革措施,全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为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估、激励监督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省国资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质评价体系和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大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工作。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省人事厅围绕推行聘用制和公开招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有25%的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30%的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同时,大力深化职称改革,全省有12万人通过了考试、聘任等方式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为66名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了职称,为5676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3650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一些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力推行年薪制,积极试行期权、期股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制度,大幅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政治和生活待遇。今年春节前,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还分别走访慰问了省内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各地各部门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方面,大力加强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依靠制度创新吸引域外优秀人才来辽宁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初步建立了东北三省人才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机制,全省人才配置市场化、人事代理社会化、中介服务信息化、人才开发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工作迈出新步伐。各地各单位注重靠环境吸引人才、靠事业聚集人才、靠振兴造就人才,为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和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是发挥产业和项目对人才的汇聚效应,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去年,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依托我省争取到的两批国债项目和省内各地自行安排的项目,实施了辽宁重大项目人才支持工程,对全省760多个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配合有关部门引进450名国外专家,组织省内上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建设,不仅为兴建这些新项目提供了人才保证,还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二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为人才创业创新搭建载体。一年来,我省面向全国敞开招收企业博士后41人,全省在站博士后达到321人,比上年增47人。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首批15家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已挂牌运行,深受民营企业的欢迎。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引才聚才活动,精心打造辽宁引才平台。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以“招才引智、振兴辽宁”为主题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暨新技术展,签订引才引智合同68个,引进国外专家286人。组织实施了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活动,500多名海外学子、30多个学子团体和省内外企业、科研、金融机构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创业周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四是组织院士专家辽宁行活动,初步建立了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配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相继开展了“院士专家辽宁行”和“高级专家辽宁行”活动,期间一些院士专家与地方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对口支持协议。沈阳市采取了领导与68名专家结对子的方式,直接向专家求计问策。大连、鞍山等市也组织开展了专家学者与企业对接活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下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在沈阳举办了“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计划今后两年为我省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200多名。通过上述活动,我省一些地区和许多企业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达成引才引智的长期合作协议,建立起了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
第四,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地各部门围绕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坚持四支队伍一起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制定了《20__-20__年全省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开展“双争双好”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等12个配套文件,并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政能力,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去年以来,全省通过市以上党校、干校和省内外高等院校,共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2万人次,其中市厅级领导干部550多人次,还选送500多名干部到国(境)外进行中长期和短期培训。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的部署,对市厅和县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调整补充,建立起了1000多人的市厅级后备干部队伍和8000多人的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省委着眼于推进干部交流和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充分运用这次后备干部集中考察的成果,对部分市厅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市厅级领导岗位。二是以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去年以来,省经委、省国资委等部门围绕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培养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在依托我省高等院校和教育教训基地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企业领导人才境外培训工程”,选派三批重点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境外专题培训班学习和到国外高校、跨国公司接受培训。同时,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国外著名企业家来辽宁讲学、传授企业管理经验。三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省委宣传部下发了《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用5至20__年时间培养300名宣传文化系统各类别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省人事厅、科技厅、科协等部门组织实施了“辽宁省高层次科技创造型人才培养工程”、“二十一世纪人才开发培养国际合作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紧密围绕我省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科研项目研发、举办高级研修班、出国进修培训等方式,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去年,全省选派20__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深造,选拔培养了与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密切相关的821名百千层次人选,其中入选国家级人选59人。省教育厅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汇聚作用,启动了“315人才工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承担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培养科研项目。四是以提高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去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辽宁省三年3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在全省实施了技能振兴行动。在充分发挥焊接、数控机床操作等四大培训集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重要作用的同时,采取优势优补、壮大扶强的办法,创建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提高培训水平。各地还注意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去年,全省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增加了11000人和800人。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省农委等部门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__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8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省人事厅、团省委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在村大学生人数已达6674人,有10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辽西北志愿行动。
第五,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工作呈现新局面。全省14个市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11个市在市委组织部门专门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了精干力量。沈阳、大连、阜新等市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建立了人才工作机构或相应充实了工作力量。其中,沈阳市人才办定编14人,下设三个处,县(市、区)也成立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干部61人,兼职干部428人。省直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力量的配备,省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科协等部门都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一些中直单位和高等院校也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省、市两级普遍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去年全省人才工作投入比过去有明显增加。省直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积极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工作不等不靠,并注意通力合作,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总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与在座同志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
在看到人才工作主流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抓得有声有色,但也有的地方和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抓得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与过去相比,没有什么进展。有两个市目前还没有专门人才机构,有的市虽设了机构,但人员还没有按编制到位,抓人才工作的力量明显薄弱。二是工作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创新性工作比较滞后。还是老办法、老套路,效果不明显。三是对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既缺乏清醒的理性认识,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和其他部门仍是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没有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上下沟通联系不够。有的市除省里要的一些情况报送外,常年不向省里反馈情况,对这些地区的情况,我们了解不够。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下一步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
关于今年我省人才工作的任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__年工作要点已作了具体安排,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推进四个建设,达到五个提高。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努力建设和谐辽宁这一中心任务来研究、来部署、来运作,这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两个重点,一个重点,就是在工作指导和摆布上,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人事部召开的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和中办发[20__]22号文件精神为重点,按照省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的要求,把中央对东北地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从去年底开始,中办发[20__]22号文件精神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已经陆续出台,比如选派干部到东北三省工作,支持东北三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把我省人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另一个重点,就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高层次人才,包括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我们要把“两高”人才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其实,以上两个重点实质上是一致的,中组部东北座谈会和中央22号文件,重点是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开发使用,以此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贯彻落实中组部座谈会和中央22号文件精神,关键在于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好,而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中央22号文件的重点,抓住了人才工作的重点。
抓好三个环节,就是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始终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这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培养是基础,吸引是手段,使用是关键。辽宁是人才大省,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工作上,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同时吸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当然,省内各市工作重点应该有所区别,沈阳、大连等市,包括抚顺,重点是把现有人才用好,辽西、辽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开发好本地人才资源的同时,重点是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推进四个建设,就是要全面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如何推进?一会儿我还要重点讲。
达到五个提高,就是通过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和推进四个建设,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努力达到五个提高:一是要提高人才工作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的水平,真正做到以人才战略支撑振兴战略;二是要提高人才资源能力开发效率,真正做到大规模培训人才,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三是要提高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程度,真正做到把优秀人才优先选配到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四是要提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能力,真正做到主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出一条辽宁人才工作的新路子;五是要提高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的水平,真正把党管人才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以上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以实施党政领导人才培养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搞好教育培训的同时,今年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盘活和用好全省领导人才资源,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前段时间,部里集中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省内外好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形成若干意见初稿,对扩大民主、完善考察、加强监督、健全机制等方面改革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拟于5月下旬提交省委会讨论,然后修改下发。
二是全面推行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一级党委会审议表决制度。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对省辖市(不含沈阳、大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和省属本科高等院校党政正职人选,都要经过省委全会表决。全会闭会期间,征求省委全委会成员的意见。为此,我们起草了《实施意见》和九次全会表决办法,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全委会上对6位人选进行了表决。全委会期间,各市也提出要紧紧跟进,全面推行这项改革措施。
三是加大领导干部教育交流和挂职锻炼工作的力度。着眼于20__年前全省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市厅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和管理使用的意见,以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为重点,着力抓好“六个一批”,即:根据中组部统一部署,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30人左右),同时接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东部发达地区到辽宁工作的干部(34人,挂职22人,交流12人);选派3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疆对口支援;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村挂职锻炼;选调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工作;继续组织辽西北地区、省内发达地区和省直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对口挂职锻炼;从省内高等院校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培养锻炼。
四是突出抓好县(市、区)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加强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目前,我省县级党政正职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人才工作若干政策规定,提出要择优提高党政正职的职级待遇。前段时间,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政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下发推进。
五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这次公选范围是面向全国公选;公选职位是省直部门副职、省属本科高校副职和省属企业行政副职;为解决“高分低能”问题,计划采取笔试、面试、资历评价和组织考核等方式,对应试者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注重真才实学和实际领导能力。因此,这次公选,准备在试题内容、面试答辩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各地也要加大公选力度,提高公选质量,使公选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是研究制定符合_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这是__《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组部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什么样的标准考核评价领导干部,这是一个重要导向。中组部在前段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考核评价办法的初稿,下一步将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准备在年底前下发,明年各级党委换届时启用。省里现在正在调研,根据中组部的要求,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标准。去年已形成了考核的暂行办法,今年要将考核指标体系量化,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班子和干部,引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各地也要制定相应办法。
七是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激活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法》已经全国人大会通过,明年正式施行。当前,要会同人事部门搞好学习培训,并研究制定有关细则。同时,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研究制定全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东北振兴的培训项目,大力提高公务员素质。二是要继续全面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严格按中办发[20__]13号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竞争上岗,增加了笔试、面试两个程序,要认真执行,否则就违规了。三是要研究制定机关非领导职务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的意见,把竞争机制引入非领导职务人员职务晋升和聘用中来,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第二,以实施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辽宁振兴的重点的企业,企业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把企业人才资源优先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杠杆,把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中去。今年,要重点做五件事:一是实施“千名企业培养计划”,从今年起到20__年,全省每年重点选拔培养200名左右优秀企业家(含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打造优秀企业家群体(由国资委牵头)。二是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其他培训阵地,包括境外培训和中央支持东北培训项目,力争在3年内,把全省骨干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轮训一遍。三是要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重点是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四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使企业各类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市场价位接轨。五是要加强非公有制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辽宁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这就要求体制外人才工作必须紧紧跟上。要按照__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从人才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问题。各地要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包括体制、机制、市场、培训、政策等,目的是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这方面好的经验、做法请及时反馈给省里。省人事厅重点抓了500家民营企业智力支持工作。
第三,以实施高层次领导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七件事:一是今年要公开评选200名省级优秀专家,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能力的各领域领军人才。二是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特别计划”和“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选拔一批装备制造、软件技术和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家科研机构参与科技研发或者组团出国培训。三是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在省内部分高等院校增设一些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抓紧培养机械、石化、冶金、电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升级换代的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实施“院校与企业合作工程”。大连组织高校校长与企业直接联系,提供了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要组织协调一些大企业与科研实力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强强联合,新建和扩建一批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搞好“东北之春”项目研发,兴建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在进一步办好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沈阳、大连2个留学人员企业园的同时,力争把鞍山海外学子创业园建成国家级企业园(鞍山要积极协作科技等部门做好工作,努力争取进入国家队)。五是编制《辽宁全面振兴重大项目需求目录》,搭建项目聚才平台。举办“中国博士人才与辽宁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辽宁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实现人才与产业和项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六是组织院士专家辽宁行、省内优秀专家与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柔性引智平台。去年搞了两批,一些市也开展了这类活动,今年要继续组织这类活动,完善对接机制,建立长期合作。七是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加快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通过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今年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与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事业单位承担了机关和企业改革的巨大成本,现在事业单位本身推进改革,难度比较大。一是要解决机制问题,二是要解决用人问题,也就是解决人才活力问题)。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发挥他们作用的问题。这是今年下半年全省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考虑到在座的各位同志过去对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工作接触不多,缺乏系统了解,我先把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然后就几个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讲点意见。
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1992年和1996年,省委、省政府先后评选出332名省级优秀专家和青年技术拔尖人才,20__年10月,省委组织部认真总结前两批优秀专家评选工作的经验,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制定了《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评选和管理办法》,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辽委办发[20__]38号文件将这个办法转发到各地各部门。省级优秀专家评选办法规定,从新世纪开始,全省每3年评选一次省级优秀专家;对评选出来的省级优秀专家,由省委、省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并享受专家津贴、健康疗养和定期体检等待遇。根据38号文件规定,20__年评选了100名省级优秀专家,省财政每年支出200万元用于优秀专家享受的各种待遇。
今年下半年评选的是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与三批评选工作相比,这次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展了变化:
一是评选数量增加了。考虑到近几年全省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高层优秀人才,同时国家和省里评选高级专家项目也有所增加,为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评选的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的人数,由过去的100名增加到200名。这里不包括在辽宁工作和服务的两院院士,根据有关规定,两院院士可直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名单进行管理,享受除省级优秀专家津贴以外的其他待遇。
二是评选条件有所变化。主要是原有的个别奖项现在国家已不再评选,同时又增加了几处奖项,所以评选条件做了相应修改,该减的减下来,该增的增进来,使评选工作更加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更加有利于生产和工作一线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上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队伍。
三是推荐程序有所变化。第三批省级优秀专家评选时,是按照党的隶属关系推荐的,也就是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党的录属关系在各市的,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再各市委组织部报送省委组织部;被推荐人选党的关系在省直单位的,向省委组织部推荐;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是非公有制单位的,统一由省人才中心向省委组织部推荐。考虑到辽宁是中直单位比较多的省份,而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集聚在这些中直单位,如果仍按党的隶属关系推荐,一是增加市里的负担,二是不利于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系统人才层次的科学比较和筛选。比如,鞍钢国有部分党的关系划归省委管理,集体部分党的关系仍在鞍山市委,按党的隶属关系推荐,就出现国有的报省委组织部,集体的报市委组织部,再由市委组织部报省委组织部的现象。这既不便于统一掌握,也不便于比较。推荐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然后排出顺序。本单位本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本单位最了解。所以,这次评选第四批优秀专家,改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推荐,也就是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行政隶属各市的,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由市委组织部将推荐人选列出排序后报送省委组织部;中直、省直单位的推荐人选,由中直、省直单位排序后直接报送省委组织部;非公有制组织的推荐人选,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排序后报送省委组织部。
四是评选与发挥作用要紧密衔接起来。也就是省级优秀专家评定后,要统一组织他们与辽宁振兴的重点项目对接,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发挥省级优秀专家作用搭建平台。去年下半年,中组部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之前我们各个市都提出了不同的项目,由于到辽宁专家院士有限,只安排了沈阳、大连、抚顺三个市。这次省级优秀专家人数多,是辽宁境内的顶尖人才,需要他们在智力上提供什么支持,请各市在去年上报需求基础上,再认真作一研究,然后再送省委组织部。现在就要着手做,省委组织部还要专门下发通知。
评选工作从现在开始,到7月底结束,大体需要2个月时间。为了高质量地做好这项工作,根据部里研究的意见,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公开、平等、竞争、择扰原则贯穿这次评选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辽宁境内各领域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上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队伍。除专门下发通知外,还要通过省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使各方面都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
各市在这次会议后,要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会议,讲清评选意义、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和有关要求,提高评选工作透明度。要对推荐上来的人选进行认真考核,在此基础上提交市委会讨论确定人选。对各地各部门推荐上来的人选,省委组织部要按行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提交省优秀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对省级优秀专家人选进行公示。总之,要通过提高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使这次省级优秀专家评选过程,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举贤荐能、广纳群贤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形成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过程,成为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努力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过程。
二是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上报。各市向省委组织部推荐省级优秀专家人选,不受名额限制。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各市把关。不受名额限制,前提是对符合评选条件的人选,各市在推荐时没有数量要求,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推荐上来。是否符合省里规定的条件,就需要市里认真审查,不具备条件的不能推荐。同时,对具备条件的人选,各市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着重考虑人选的学识水平、实际贡献和在全省乃至全国业内认可程度以及社会上的知明度等方面情况,然后再进行排序上报。另外,上报材料一要准确,二要齐全,三要及时。6月20日前报送省委组织部人才处。
三是要明确有关政策要求。首先是评选范围。这次评选的省级优秀专家,必须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虽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但现在各级党政机关、公检机关工作的人员不在评选范围。
第四,以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加快把辽宁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经济新的增长区域,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再先进的设备也要由人去操作。产业升级换代,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些年流失严重,目前十分紧缺。因此,要把高技能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重点是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强培养。调动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全省实施了1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全年培养10万名中、高级技能人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与国家有关部门衔接,拓宽高技能人才培训渠道。二是积极抓好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今年,要组织“辽宁振兴技能竞赛”,评选100名左右技能状元,激励高技能人才岗位成才。各地也要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营造鼓励和支持技能人才钻研技术、提高素质、多作贡献。三是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制定对杰出的高级技师实行政府津贴办法,建立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带薪休假、表彰奖励等制度。年内评选一批贡献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四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一是要搞好农村基层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沈阳、大连、朝阳),逐步推开。二是要继续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建设工程,大规模培训乡村干部。三是要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年内力争有10万名农民经过培训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作。四是要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五是要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为辽西北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六是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
以上是今年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抓的四项工作,换句话说,这是规定性动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部署认真抓好。同时,各地各部门也要有自造性动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重点工作,以此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三、关于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问题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这个道理很简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方略是对国家事务实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一句话,国家战略性问题,必须由执政党来设计和主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管人才是党的领导视野的扩展,是党对人才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也是人才机制建设的政治保证、制度支撑。如果说市场配置人才,是解决活力问题,那么党管人才就是解决制度和机制问题,也就是要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统筹有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或者叫人才工作新格局。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人才工作新格局中,中央赋予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能。这既是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定位,也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应该说,这个职责定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正确理解牵头抓总的内涵?如何肩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明确牵头抓总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前段时间不少同志感到困惑。去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去年4月,中组部举办了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参加的研讨班,就组织部门怎样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最主要的收获,是解决了中组部人才局的职责问题。去年9月上旬和今年2月下旬,中组部又相继召开部分省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和举办地方党委组织部人才专题研讨班,深入研究了牵头抓总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利用这个机会,根据中组部的要求,结合辽宁的实际,下面我就组织部牵头抓总的内涵、联系、方法等问题,讲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正确理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内涵和外延。对人才工作牵头抓总,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新世纪新阶段组织系统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党管人才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人才工作综合性、社会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要坚持“三点成一线”。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把党管人才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根本点。另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在促使“有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加密切配合,“社会力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工作上下功夫,形成整体合力。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着力点。再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有手段、有力量作保证,也就是组织部门要有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有足够的力量抓好这项工作,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关键点。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明确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形成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格局。中组部和省委反复强调,省辖市委组织部要设立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县一级要有人抓这项工作。这要作为今年人才工作督促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三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才能发挥好。
第二,要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具体职责。组织部门实施牵头抓总,宽领域、全方位地做好人才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高层次人才与一般性人才的关系,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与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关系,务实与管虚的关系。刚才,沈阳提出了牵头抓总的职责是,坚持宏观指导搞协调,调查研究定政策,跟进督查促落实、宣传造势把方向。阜新也提出了“八抓”的具体职责,这些都对牵头抓总的职责进行的成功实践。总结各地的经验,实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就是要在工作职责上做到“四在”,即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在综合协调上做文章,在服务大局上见成效,在拓宽空间上求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管”,即中央《决定》提出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管宏观,就是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抓好人才工和的总体谋划和宏观管理。重点要把握以下五点: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规划。二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分类指导。三是要深入调研,及时发展和解决倾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四是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要加强人才工作宣传,营造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管政策,就是要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统筹和落实。管政策,首先要加强对制定政策的统筹和指导,既要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相衔接,不能违背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又要注意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其次,要规范政策出台程序,重大人才工作政策的出台,应经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管协调,就是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人才工作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管协调,有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有一个工作机制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工作。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
管服务,就是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法,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管服务,主要把握好三条,一是政策支持,二是精神激励,三是环境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保障。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我们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第三,要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依托,集聚和发挥“四个优势”。一是集聚职能的优势,把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工作这三个轮子协调运转好;二是集聚部门优势,形成人才开发的合力;三是集聚社会优势,实现各类用人主体的工作联动,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活力;四是集聚区域优势,形成区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贯通。我省与吉林、龙江已开始构建人才市场一体化平台。适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七城市人才一体化应紧紧跟进,为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初步建立“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机制,努力形成辽宁中部人才资源共享。这项工作做大做实,为沈阳经济隆起带崛起和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请沈阳市牵头7个市共同研究这个问题,省人才办可以做些协调服务工作。同时,沿海地区、辽西北地区也要研究区域性人才开发一体化问题。这是从总体上说发挥四个优势。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上下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要建立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各地在人才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重要文件,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及时报送省委组织人才工作处。要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要办好内部刊物,发挥刊物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沈阳办了两个刊物,一个是通讯,一个是月刊,办得很好),这是一个重要阵地。省里要通过《辽宁人才工作通讯》定期刊发好的经验。各地有好的经验、做法在报送省委组织部的同时,可以报送中组部人才局。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一把手要抓第一资源。各地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人地长作基础性建设。关于培训基地建设,从省委组织部来讲,今年要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6所高校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同时,沈阳市提出,要在沈阳建立东北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东北乃至全国高技能人才集聚中心,并已经列入省人才规划。同时,要在大连建立东北地区干部培训基地。请沈阳、大连抓紧运作,尽快形成方案,以便我们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其他市也要注意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关于推进人才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人才工作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库、高层次人才库。关于完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省里已建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各市也应建立专项资金。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要加大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的力度。人才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面上的情况,发现和总结好的典型,用典型推动工作。下一步,省委组织部要建立一批全省人才工作联系点,就人才工作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试点。这个联系点,包括各种类型,市县、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请各市先推荐一两个单位,我们再筛选。同时,要建立人才工作督查制度。沈阳市去年搞了一次督查,效果不错。大连对去年分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起到督促和推进作用。今年下半年适当时候,省委组织部要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检查,然后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情况进行通报。五是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专职人才工作队伍的建设。刚才我讲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各市委组织部都要设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县里一般要有专人抓,要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做这项工作。人才工作,有为才有位,要在健全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这是今年下半年全省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建立机构的,抓紧按编制配备好工作人员;尚未建立机构的,要抓紧建立。要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到国外进行专题考察学习等方式,培训提高人才工作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六是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对于人才工作来说,舆论宣传是一个重要手段。前段时间,我们会同省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今年全省人才工作宣传意见,省级新闻单位通过开设人才专刊、专版、专栏或专题节目,持久深入地进行宣传。各地都要注意把这个工具利用好。
人才日领导讲话稿篇3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三创”活动的开展,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优化政策,搭建平台,创新方式,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完善《莱芜市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设立科技进步最高奖项,每人奖励10万元,目前已有两人获得该奖励。今年授予科技进步奖55项,总奖金20万元。二是规范《莱芜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莱芜市优秀专利发明人奖励办法》,每年设立70万元专利发展补助资金,对专利授权人、优秀专利发明人每人给予600-元补助或奖励。今年以来已补助授权专利466项,发放补助资金45万元,并拿出2万元专利补助资金,用于奖励优秀专利发明人。三是完善了《莱芜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管理办法》,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吸引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今年以来,共组织实施2个国家支撑计划、2个“863”计划、4个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吸引了4名院士、16名行业领军专家参与项目实施,培养了20名企业技术骨干。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
一是利用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金字招牌,积极推进市政府与高校院所的全面科技合作。先后与中国工程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南大学、西安墙材院、山东农业大学等1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并举办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莱芜行、山东农业大学专家莱芜行等各类科技活动。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两次全国粉末冶金学术及应用技术座谈会,邀请24位专家,深入12家企业考察指导产业发展。围绕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月份,我们邀请中科院、省科学院17名知名专家到我市对产业科技需求进行把脉会诊、出谋划策,先后深入21家企业详细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和生产经营情况,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二是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今年来,先后引导爱地高分子、生态洁等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目前,全市已有60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1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常年技术顾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立足我市优势产业,瞄准国际前沿技术,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今年来,先后促成了泰钢集团与乌克兰钛研究院、新艺制品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研究院、力创公司与美国铿腾公司等8个国际合作项目,吸引了20余名国外一流专家参与项目研发。其中,泰钢集团合作的不锈钢项目被列入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获得了430万元的无偿资金扶持;新艺制品出资300万元共同研发的高强度粉末冶金结构件项目被列为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
四是建立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引导企业建立3家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家中试基地,引进120余名高科技人才参与平台建设和项目研发,大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今年在中兴汽车、固德化工和生态洁公司建立的家院士工作站,引进了北京科技大学胡正寰、中石化抚顺研究院胡永康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博士进站工作,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三、创新培训方式,提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意识
一是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培训活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重点针对企业家队伍发展境界不高、创新意识不够、创大业欲望不足、驾驭复杂局势能力不强等问题,启动实施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赴浙江健峰企管集团参加培训计划。培训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8月份结束,共组织7期,373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对企业家在新的管理思维模式、战略规划、发展方向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所有参训企业都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消化提炼,正在对员工进行分期培训,有80%的企业正在研究制定企业管理新模式方案,50%的企业正与健峰公司洽谈后续的辅导培训。
二是举办各类专题报告会,增强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意识。先后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省企业专利协会会长董以浦等领导,到我市就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等作专题报告,共组织60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民营科技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8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使企业科技人员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增强了干大事、创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选派骨干人员到国内知名高校院所、企业进行充电深造。今年以来,先后引导汶河化工、爱地高分子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170余人分别到16家高校院所和企业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力创公司选派12名技术骨干参加了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培训班;爱地高分子选派15名技术管理人员到海尔集团参加业务培训。
尽管我们在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力求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科技奖励、专利补助等各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严格履行兑现市科技局支持全民创业的服务承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引进海内外高科技人才的意见》,并按照意见要求,认真做好信息发布、人员考核认定和政策兑现落实等工作。积极争取更多高新技术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计划,吸引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是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突出抓好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年内,新建家院士工作站、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中试基地。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功能完善、设施完备、服务高效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吸引一批高科技人才到中心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市政府与中科院、工程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举办院士行、专家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市企业发展建言献策。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引导我市企业与国外一流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吸引一批国外优秀人才和海外华人智力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是抓好各类科技人才创业培训。做好优秀企业家创业培训后续辅导,将培训进一步延伸到研发、管理、生产、销售等不同层面,一方面指导企业采取不同方式,将培训知识回味消化,分期辅导,搞好内部培训;一方面针对企业需求,分期请健峰公司专家到企业咨询论证、现场诊断,拿出解决方案。11月份将组织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到中国台湾接受高层后续辅导培训。同时,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利知识培训等各种培训活动,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
人才日领导讲话稿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工作会议,向评选出的名890优秀技术技能人才颁发荣誉证书和聘书,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会上,宣读了集团公司《关于授予等890人为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通知》,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下发了有关文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集团公司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做好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人才问题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多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各级组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对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能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靠的是优秀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__单位用24个月建成5年才能建成的项目,并一次试车成功,关键是拥有一直技术过硬的煤化工人才队伍。目前,集团公司大学以上学历人员5274人,占管理人员的3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0人,占职工总数的13.32%,人才队伍规模逐年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集团公司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与集团公司加快大项目建设和战略资源开发的新形势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集团公司建设国际化企业集团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各级组织科学的人才观还没有真正形成,抓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还不够强。二是随着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和战略资源开发深入推进,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后备干部特别是能够支撑一方的管理人才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十分短缺。截至__年底,集团公司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408人,仅占员工总数的1.6%;大学以上学历人员5054人,仅占员工总数的5.8%。三是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总体过剩与局部短缺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相对集中,新兴产业专业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缺乏。“”期间,集团公司确立了规划目标,制定了振奋人心的目标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战略资源开发,人才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人才流失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方面是相关专业人才总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学非所用、用非所长,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岗位,低层次人才挤占高层次岗位现象比较普遍,使有限的人才得不到合理利用,挫伤了人才积极性,造成部分人才外流。五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比较落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六是人才队伍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集团公司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从去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工作力度。在广泛调研学习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文件意见,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集团公司上下广泛了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工作。这次评选历时两个半月,领导重视,发动广泛,标准科学,组织严密,是集团公司有史以来参评工种最多、组织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人才评选活动,共评出20__年度优秀技术技能人才770名,全部通过了公示,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出了水平、评出了干劲。在今天命名的770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中,有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技术工作人才;有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埋头苦练、技术精湛,在同行业、同领域出类拔萃的高技能人才。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各类人才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他们是集团公司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和技术技能标兵,是各类人才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榜样和楷模。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向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工作,为集团公司加强人才开发管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使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了好的起步。但如何用好、用活这些人才,合理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从集团公司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二、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
人才工作有没有生机活力,关键在人才体制机制。要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更新人才观念,健全人才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体制、新机制。集团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落实_,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树牢“三个观念”,抓好“三个环节”,建立“三个机制”,造就“三支人才队伍”,为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一流人才,谁更注重人才的开发与管理,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21世纪是人力资源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是核心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地改变见物不见人的旧观念,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的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摆到首要位置来抓,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使用和关心激励。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二)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一要抓好人才引进工作。要根据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及时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建立人才准入制度,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人力资源租赁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抓好相关人才的引进工作,重点引进高级和紧缺人才。对集团公司发展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采取直接从社会上招聘。开展借脑引智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对高素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借脑发展。二要分层次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要把企业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到现有人才的培养上,运用学历培训、员工技能培训和定期岗位轮换等方法,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各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扩大教育能力。要开展群众性的“学、练、比”活动,抓好职工岗位技能练兵和比武活动,培养各类岗位能手,在集团公司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立足岗位做贡献的高潮。要进一步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形成全员学习、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在竞争中提高自我、在奋斗中充实自我。三要留住和用好人才。要建立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实现自身价值留人的机制,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用武之地。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多关心人才,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要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结合起来,既要重视高学历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才,又有重视实践经验丰富、有真才实学的“土专家”;既要重视引进外来人才,又有重视内部人才潜能的开发,防止“灯下黑”;既要重视培养各类紧缺人才,也要重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各类人才在兖矿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新有条件,成功受尊重,贡献有回报。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最根本的是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把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活动,有利于发挥人才对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机制的全面创新,做到吸引人才广开门路,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放手大胆,对待人才不求全责备。一要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职务。要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要突出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完善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以岗位技能和岗位效益为重点。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不拘常规、不拘一格,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只要有才能、有水平,为企业做出贡献的,都应培养、提拔和重用,都应给予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待遇。要以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为目标,积极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淡化官本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三要建立健全调动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探索建立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要定期组织优秀人才外出疗养、学习,对职工个人发明以名字命名推广,有突出贡献的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真正让人才“亮”起来、“香”起来、“火”起来。要认真执行集团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及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切实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着眼增强创业能力,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化“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六种能力”。要把懂经营、善管理、业务精、重实干的人才及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形成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经营理念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着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利用科研机构的平台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完善研发项目和资金合同管理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和适应科技创新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三是着眼提高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30%-40%,我国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的4%。近年来,由于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集团公司部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积极性下降,高级技工紧缺问题比较突出。各级组织要加大投入,强化培训,切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探索实施“首席员工制”,精心培育企业的“尖子工人”、“金牌工人”和“名流工人”。要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发挥好高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中的骨干作用,努力造就一批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加强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管理,发挥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在改革发展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在今天会议上,集团公司下发了《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聘任、考核及管理暂行办法》。各级组织要严格按照《暂行办法》要求,切实抓好各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管理工作,每一位被授予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同志,一定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增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发挥好在改革发展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一)加强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管理工作。技术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并给予月度每人500-3000元特殊津贴,体现了集团公司对技术技能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在全省、全国煤炭系统都是一次重大的人才举措。由于是首次评选,没有成熟经验,评选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逐步加以改进提高。有关部门要抓紧修订完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增强评选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确保评出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集团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聘任、考核及管理暂行办法》和不同层次人才目标管理责任书。一是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实行聘任制,聘期两年,期满自行解聘。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由集团公司行文聘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技能人才由所在单位聘任。二是加强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考核。实行年度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技术专家由集团公司考核,学科带头人由集团公司会同专业公司共同考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由所在单位自行考核、考核结果报集团公司备案。三是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实行动态化管理。集团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需要,有权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统一调配和使用,有权就重要的技术管理课题组织各方面人才进行会诊或攻关。这次会议之后,各单位都要建立人才管理档案、台帐和人才库,与每一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签订人才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聘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责任。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权限和程序,严格考核,及时了解、掌握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工作、学习、生活动态,聘期内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予以解聘,并不得申报下一期的人才评选。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各级组织要以这次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快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从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改革人才评价方式,推广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科学水平。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和做法,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不拘常规、不拘一格,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只要有才能、有水平,为企业做出贡献的,都应培养、提拔和重用,都应给予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待遇。要以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为目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分设,科级以上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三要建立健全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加快“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各个层次人才需求,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要着眼增强创业能力,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强化“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各级班子“六个能力”。要把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重实干的人才及时充实到各级班子,加快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要着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要着眼提高职工岗位操作技能,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要迅速掀起向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学习热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标兵为榜样,刻苦钻研业务、学习技术,人人争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要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培育“核心职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重点强化“三个观念”:一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切实增强“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意识,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上大胆使用人才。二要强化“人人都可以成才”观念。重实践、重贡献、重能力、重业绩,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三要强化“以人为本”观念。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抓人才教育、培养和引进,又抓人才使用、关心和激励,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各类人才要创新进取,乘势而为,切实做到思想境界有新提高,工作作风有新转变,综合素质有新增强。一要树立“素质创造一切、学习成就未来”的思想。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急剧加快的当今时代,人才只是一个相对发展的概念。昨天、今天是人才,如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注重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明天就不是什么人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荣誉和称号,是对某一特定时期成绩的肯定和认可,更是一种责任和压力。希望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要增强危机感、压力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奋发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二要大力弘扬 “四种精神”,团结奋斗,协力攻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人都把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团队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才会产生1+1>2的效果。希望大家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发挥个人优势,影响带动团队形成群体智能的集聚效应和工作合力。要建立“一接三”技术技能帮教机制,积极“传帮带”,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共同提高,打造学习型、协作型、创新型一流团队。三要在具体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技术技能人才优秀不优秀、是不是真正的人才,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要靠工作来证明。各位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围绕急难险重任务,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针对制约三大主业加快发展的技术难题,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课题,生产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集团公司又快又好发展。
四、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开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新局面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组织要加强领导,优化环境,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人才工作,做到坚持“一个原则”,构建“一个平台”,把握“三个环节”,不断开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新局面。
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事组织部门牵头总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结合集团公司“”规划,制定“”人才工作规划。组织人事部、人力资源部牵头抓好落实。要像抓安全生产那样,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各专业公司、各单位主要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全面深入分析本单位人才状况,理清思路,找准重点难点,拿出具体措施,确保人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构建“一个平台”,就是要围绕“让想干事业的有机会、能干事业的有舞台、干成事业的有地位”这一目标,优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构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认识到,不尊重人才就是观念落后,不培养人才就是工作最大的被动,留不住人才就是失职,进一步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纳才之量、用才之法,对各类人才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大力营造领导器重人才、群众羡慕人才、人人争当人才浓厚氛围,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把握“三个环节”,就是要切实把握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一要多渠道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实施人才引进规划,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形式,重点引进一批专业急需人才。创新思路和观念,对一些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借脑引智,促进发展。二要分层次抓好人才培养工作。把企业人才工作重点放到现有人才培养上,充分运用学历培训、员工技能培训和定期岗位轮换等方法,加大培养力度,强化“造血”功能,提高各类人才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三要切实留住和用好人才。“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引进、培养和用好人才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实现自身价值留人的机制,重用改革创新之人,敢用超过自己之人,善用有棱角之人,切实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使他们在集团公司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新有条件,成功受尊重,贡献有回报。
同志们,兴企创业,人才为本。让我们以__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开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完成年度经济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国际化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人才日领导讲话稿篇5
同志们:
在集团公司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公司党委决定召开这次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表彰奖励优秀人才,推动公司上下继续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对人才工作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为建设和谐电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此次会议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这既是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为开好这次会议,集团公司党委做了大量充分准备工作,多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组织制定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自下而上开展了优秀人才推荐工作,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人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刚才,温永盛副书记宣读了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褚伟总经理宣读了集团公司党委《关于表彰优秀人才的决定》,优秀人才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在此, 我代表 集团公司党委 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辛勤工作的生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类人才表示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集团公司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项中心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树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本的人才观,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公开竞聘、公推直选、岗位交流、教育培训等工作 机制 ,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多个环节上狠下功夫,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集团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集团内部也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在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受到表彰的优秀人才,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由于受名额因素的限制,还有许多优秀人才没有在大会上受到表彰,但是没表彰并不代表他们不优秀,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他们,集团公司将在下一步人才库建立的过程中,认真予以研究吸收。
在人才工作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比,与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比,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人才总量及储备不足,职工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集团系统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职工仅165人,占职工总数的16%;中级以上职称197人,占职工总数的19%。人才总量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 集团系统具有电力及相关专业学历的职工225名,占职工总数的22%。 新能源和资本运作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集团系统还没有自治区“313”人才、享受自治区政府津贴人才、“塞上英才”等高层次人才。 三是人才工作 机制不完善 ,激励作用发挥不足 。 在创新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及激励机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亟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下面, 我就做好集团公司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着眼全局,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以来,关于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整套加强人才工作的制度,为做好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集团公司党委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制度,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推进了集团事业的进步,这既是集团公司党委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集团公司正处在抢抓改革机遇、加快主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在各类人才积极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因此, 做好人才工作、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人才工作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把人才投资作为基础投资、长远投资,切实发挥人才资源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根本支撑作用,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以人才集聚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确保集团公司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二、创新思路,努力造就支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集团公司人才 工作 要 深入贯彻落实_,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持党管人才 的 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 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 队伍能力建设 为重点,以重点领域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为突破口,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人才 工作 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重点做 好以下 四 项工作:
(一)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一是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集团公司人才总量偏少,供需矛盾突出,“高、精、尖”人才匮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广纳英才。要积极适应人才市场化流动的新形势,树立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思路,注重系统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发现,突出业绩贡献,坚持唯才是举,简化人才选拔条件,着力破除人才学历、职称、年限等隐性壁垒,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充分运用自治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智”和“西部之光”等人才平台,有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坚持引 才 与引智相结合, 在集团公司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业务工作中,通过人才创业、 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 实现柔性引才、柔性用才。 借助国家电网公司人才中心等平台,跟踪国内知名院校宁夏籍生源信息,每年为集团公司招聘一定数量的急需专业应届毕业生,为新项目储备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中央博士服务团来宁挂职契机,为集团公司争取项目建设和投融资管理人才,提高集团公司人才聚集度 。 二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人才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导向问题,只有用好人才,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要坚持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在实践中造就人才。通过制度引导,政策倾斜、搭建平台等措施,引导广大人才向基层、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流动,对在各行业领域有一定专长、专业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要放到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传、帮、带”作用,做到以用引才、以用育才、以用聚才,让人才发挥最大的效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 是鼓励成功,宽容失败。 人才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中,而创新创业难免会有失败。 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即使失败,也积累了经验,只要持之以恒,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暂时的失败必将赢得明天的成功。没有低谷就显不出高山, 我们 要有宽容的胸怀,宽容人才的个性和缺点,容许人才的失败, 既要表彰 奖励 成功者,又要理解宽容失败者, 容许人才在摸索中求得发展, 激励各类人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热情。
(二)健全制度,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障碍,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一要 完善 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人才培养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集团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控股公司普遍存在对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培训投入不足,内容陈旧、方法死板、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职工对培训不感兴趣,应付了事,甚至反感,个别单位甚至还未明确培训主体部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企业要牢固树立培训职工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坚持 以 企业发展 需求为导向,以提高 业务技术知识、岗位技能 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 教育培训 体系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人才现状、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等方式,激发人才潜能,发挥人才效能,注重在实践 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 ; 积极与党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联系,尽快启动集团公司 新能源人才阶梯培养项目,缓解新能源人才短缺及结构不合理问题, 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二要 完善 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要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坚持用宽广的胸怀、民主的作风、科学的方法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着力构建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人才选拔机制。要改进人才选拔任用,注重在工程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人才,注重从一线识别人才、选拔人才;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 注重靠 实绩 和贡献评价人才 ,只要品德好、能力强、贡献大,一有机会,就放到合适的岗位加以使用, 形成 有 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做到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三 要 完善 人才流动机制。 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前提和手段。近年来,集团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及业务特长,对各控股企业高管人员进行了交流轮换,各企业也能够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对部分岗位的人员进行交流;在自身人才缺乏的情况下,热电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人才优势,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各单位要继续站在集团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站在人才全面发展的高度,不断加大人才岗位交流力度,生产运行岗位要以培养全能值班员为目标,对相关运行岗位定期轮岗;机关业务部门要以培养业务能手为目标,加大部门内部、部门间相关岗位的交流; 要畅通人才流 动 渠道 ,加强集团本部与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之间人才交流,发挥人才辐射优势,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四 要 完善 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岗变薪变、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的原则, 坚持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技术岗位倾斜,积极探索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对突出贡献人才进行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推行管理岗位职系与专业岗位职系“双通道”模式,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通道。集团公司每年设立1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各类人才的补助和奖励,随着企业的发展还会相应增加。目的就是要重奖各类人才,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调整结构,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人才队伍建设“234”目标:即利用五年时间,培养200名经营管理人才,300名专业技术人才,400名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 一是 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建设 。 集团公司主营发电业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带有一定的垄断性,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真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锻炼,经营管理缺乏挑战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对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锻炼, 以提升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 坚持举办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加强政策法规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 注重实践锻炼,自觉把企业放到市场环境中去经营,把人才放到市场中磨炼和检验;要 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 。各级经营管理人才要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解决发展难题,引领企业全面科学健康发展。 二 是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 。 由于历史原因,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部分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甚至出现了断层。对此,各企业要高度重视,研究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 知识更新 工程 。要建立技术带头人制度,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做好职称津贴的评定发放工作,坚持评聘分离,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对获得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教育的职工按规定给予补贴和奖励;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适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 三 是 加强 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 。 要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 劳动 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今年9月,集团公司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职工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活动今后我们要坚持定期举办,以此激发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要建立技能带头人制度,积极推广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和专业工种带头人的做法,在企业科研生产、技能攻关等重大任务和关键项目中发挥技能带头和示范作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和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用3-5年时间,做到应持证人员全部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期集团公司将开展人才库的入库推荐工作,各单位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各类人才入库选拔工作,严格把握评选标准、程序,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凭能力、凭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使评选结果经得起各方面检验,真正把德才兼备、引领作用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四)强化服务,以优质服务营造“聚才”环境
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人往高处走”,所谓“高处”就是能够干事成才的好环境,这种好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在集团公司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及相关部门要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增强服务意识,用事业凝聚人才、真情关心人才、精神激励人才、环境留住人才,形成重才敬才的意识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让人才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开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要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指导和协调,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组织机构,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备条件的控股公司也要相应成立人才工作机构,形成合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努力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增加人才工作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强化责任,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评估,年底有考核。促进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明晰化。
三要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深入贯彻科学人才观,强化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人才工作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集团公司掀起人人立志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热潮,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建功立业。
同志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时代呼唤人才,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