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设计合理的时间安排,在新课程开始之前,编写教案可以有效规划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是顺风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墙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墙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加油干》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加油干》。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教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加油干》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教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师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教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教学反思:
节奏乐“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劳动号子曲,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为了更好地将节奏乐和劳动的音乐融合,我根据我班幼儿节奏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次活动。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导,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托,以互动的过程为支撑,以丰富的情感为内驱力,将活动推向高潮。整个课堂表现出了活泼、轻快的气氛,课堂民主、平等,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
音乐墙教案篇2
目标:
1.能创遍舞蹈动作,进一步巩固垫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提拔的姿态。
2.从舞蹈中懂得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的风俗。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准备:
新疆帽若干(幼儿人手一顶)、自制幼儿舞蹈用品若干、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律动入室,以节奏游戏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请孩子坐在位置上)
2.教师跳起新疆舞,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很喜欢唱歌跳舞,今天我是请小朋友来一起唱歌跳舞的,现在我就来为小朋友表演一段新疆舞。”(歌曲《阿拉目汗》起,,教师跳舞)
3.播放《阿拉目汗》,幼儿听音乐,熟悉新疆音乐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打节奏。
“你们喜欢刚刚我跳舞的音乐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音乐,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欢快的,高兴的)你们说得真好,新疆音乐的最基本的特点是鼓点节奏非常强,我们一起边听边来打节奏,好吗?(教师敲铃鼓、孩子拿铃鼓跟打节奏,并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幼儿创遍舞蹈动作,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幼儿创遍新疆动作,并请全体幼儿跟着学习。
①“新疆的音乐多好听啊,我们来为新疆的音乐加上好看的动作,好吗?你想到了什么动作请你试一试,跳给大家看。”(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示范,并让其他孩子跟着学西习。)
②请全体孩子跟着音乐把自己想的动作跳一次。
2)学习新舞蹈动作: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动作。
“刚刚你们跳的舞真好看,我也想到了一个漂亮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示范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踏点步)——手(拍手托帽)——整体)。
a)”我们先来学学脚的动作,先一脚往前踏步,然后另外一只脚在后点地,好我们一起来踏——点。”(孩子练习动作)
b)“做得真好,我们再来学学手的动作。先拍手然后把手从旁边举高转手腕,手心向外,手要举得高高的才好看。眼睛要看前面。”(孩子练习动作,教师指导不正确的动作。)
c)“做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手和脚的动作连在一起来做,看看哪一个小朋友跳得最美。”(孩子练习整体动作)
3)听音乐完整地跳舞,教师引导幼儿除了新学的`动作外,还可以把刚刚自己编的动作融入到舞蹈里面去。
“好,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起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跳舞。
1)“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现在请你们去把小礼物带上吧,我们一起围圆圈唱歌、跳舞吧。”(孩子戴上新疆帽跳舞)
2)拿道具听音乐再跳一次舞蹈,可让幼儿大家合作跳舞。
“我这里还准备了很多漂亮的绸带,我们一起拿着绸带来跳舞吧,找伙伴一起合作跳吧。”
6.离场。“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可真高兴,我们把这份喜悦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教师与幼儿一起离场)
活动反思:
1、对于授课,要事先精心设计。有些问题,应让幼儿体验后在做回答,如:跳新疆舞和其它舞有什么不同?此外,应让幼儿主动提问。
2、在舞蹈时,要放心放手让幼儿自主实践。如让幼儿看图示学跳,让幼儿男女组合跳,或让幼儿自编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也要恰当、充分。
3、淡化舞蹈技能学习,重视体验式学习。纲要要求我们轻技能重情感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倾听音乐,学习舞蹈更能取得良好效益。舞蹈是情感的升华,要把这种情感真切的表达出来,就须让幼儿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通过言语、体态传情达意,需要幼儿体验乐曲特点,感受舞蹈的风格,这样,幼儿才能在舞蹈时赋以感人的魅力。
音乐墙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磁带、雷雨声。
活动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录音机里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杨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杨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
音乐墙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们的声音的大小、长短的变化,通过模仿和绘画表达对声音的感受。
2、能用声音、肢体和乐器在教师指挥下进行演奏。
3、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音和短音。
难点:使用乐器进行长短音的演奏。
活动准备:
1、配备资源:多媒体图片、音乐
2、乐器准备:乐器:沙蛋、三角铁、松紧带等若干
3、素材准备: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行进律动——《精灵进行曲》
在老师的组织下,幼儿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小精灵们发现了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1、小精灵们一起来看看,今天都有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
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教师再点击画面,出现小狗的图片,点击小狗下面的小音符按钮,会有小狗的叫声,点击画面出现小猫的图片,点击小猫下面的小音符按钮,会有小猫的叫声,点击画面出现小鸡的图片,点击小鸡下面的小音符按钮,会有小鸡的叫声。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小狗:汪汪汪汪;
小猫:喵—喵—;
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2、教师可以在幼儿模仿的时候,在黒板上把声音画出来。
3、根据画出的声音集体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
三、会跳舞的小动物——《变变变》
1、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画笔画出音乐的长短音。
2、松紧带变长短音。
3、乐器演奏:三角铁、沙蛋、将乐器结合,幼儿分成二组,教师指挥,进行综合表演。
四、了解生活中的物品发出的不同声音。
五、结束游戏——音乐《库企企》。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有很多自然材料可以发声,引导孩子发现它们在音质的不同,教师可利用这些材料和孩子共同来制作乐器。有声的世界和无声的世界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相通和转化的。无形的世界也可以用形象的方式去诠释,关键不是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而是通过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去关注、学会去表达,学会去创造。
音乐墙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模仿表现解放军的动作。
2.感受进行曲的力度和均匀的节奏。
活动准备:
1.在电视上看过解放军的操练。
2.解放军的图片、音乐、军帽。
活动过程:
1. 听赏歌曲《我是一个兵》
●欣赏歌曲《我是一个兵》前奏部分
——“听谁来了?是人还是动物? ”“是什么人?”
● 出示解放军的'图片,听音乐,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2.学习律动《我是一个兵》
●欣赏歌曲“我是一个兵”
——“歌曲中除了有军人的走路声,还有什么声音?”(吹喇叭的声音)
“怎样吹喇叭? ”(幼儿学一学)
●听到军人走路声拍腿、听到吹喇叭声音做吹喇叭的动作。
●幼儿讨论军人如何走路
——“解放军叔叔是怎么走路的?”(如:很有地踏步走)
●听音乐表演《我是一个兵》谁表演?怎么表演?
●创编《我是一个兵》动作
——“听了这音乐曲,你们想干什么?”(单一说和做动作)
——“解放军叔叔是怎样打敌人?”(如:开枪、打炮)等,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欣赏个别小解放军的表演
●戴上军帽表现《我是一个兵》
3.欣赏视频《我是一个兵》
——“你知道有“兵”分哪几种?”
●欣赏视频
活动建议:
本次活动前期可以让孩子观看解放军走路,重点可放在分享交流上。
附歌曲:
音乐墙教案篇6
武汉市新一轮学前教育保教实验走进江岸现场研讨会教案
学习活动:《怪车轱辘》
重点领域(语言)年龄段(3-4)
执教:珞珈山幼儿园汪琼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新环境比较陌生。再加上他们年龄小,既没有有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缺乏交往技能。如何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大胆的表达,注意听别人说话并做出回应。《怪车轱辘》讲述了三只聪明的小动物把又大又重的水果变成了“怪汽车”的故事,此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特别是可爱的小动物以及水果是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分段欣赏、整体欣赏及游戏体验等方法策略,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整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听懂普通话,能安静、专心听成人或同伴讲话,理解简短的故事情节。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看看讲讲,体验故事有趣。
2.了解故事的情节,能用简单的短语表达。
3.能注意听懂老师的提问,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车,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会唱歌曲《汽
车轱辘辘》。
2.物质材料:布置相关的场景、ppt课件、泡沫垫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师幼开“汽车”,边唱边开车进入活动室。
宝贝们,我们开着一辆自己最喜欢的车到森林里去旅行,好吗?
2.师幼一起找小动物。
美丽的森林到了,你们看到小动物了吗?原来小动物们去找房子了。
二、理解故事,简单表达。
1.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小动物去找房子了?它们找到了房子吗?那么它们找到了什么?水果变成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水果房子?
2.极动脑,为小动物想办法。
小动物们决定把房子带回去,他们就把“房子”滚在了马路上走,看见了谁?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哎呀,那怎么办呢?你们帮小动物园们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水果房子带回家呢?
3.揭示故事结尾,学说句子。
你们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蚂蚁和老鼠会想什么办法呢?
三、完整欣赏,再次练说。
1.小动物们真聪明,把西瓜、苹果和草莓变成了怪汽车,这个好听的故
事就叫《怪车轱辘》,我们再来听听这个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再次练习说。
四、变变玩玩,体验快乐。
1.明确任务,变变说说。
小兔、小老鼠、小蚂蚁开着怪汽车高高兴兴地回家喽。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想变出怪汽车开回家,你们想办法也把它们变成怪汽车送给森林里的其它小动物。
2.分享交流,体验快乐。
五、开开“怪车”,结束活动。
让我们开着怪汽车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吧。
活动延伸:
幼儿拼装怪汽车。
教师提供各种怪汽车的图片,幼儿自由拼装怪汽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音乐教案6篇
★ 音乐教案模板6篇